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七一建党节丨以党史教育为抓手推进青年学生补足理念信念之钙

2022/7/6 9:29:27  阅读:340 发布者: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风雨兼程已逾百年。恰逢又一年七一建党节,为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精神,强调党史教育价值意蕴,发挥以党史为基础的协同教育对高校学生成长的助力作用,《大学》特推出党史教育专题,分享2022年在《大学》刊发过的党史教育相关文章,期待与读者共庆七一建党节,共同践行党史教育。

01

党史教育意蕴研究

“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王沪宁出席

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讲话”

浅析党史学习教育中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谢丁林

摘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党史不仅是丰富和拓展青年学生对中国历史认知的要求,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使命,更是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青年大学生群体知识体系不完善、辨识能力不强、价值观念不成熟等特点,以更加隐蔽的方式传播、影响和腐蚀青年学生的思想。如何有效辨识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3

观点摘录

当“泛娱乐主义”“功利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杂糅在一起时,只有“有趣”更值得耗费时间、精力来关注,至于涌现的各类观点及背后的事实都已不重要,历史虚无主义趁机混淆视听、博取流量和关注,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大众基础被刻意区别并逐渐消解。

历史虚无主义者将话题隐匿在泛娱乐化的标签之下,随意裁剪、歪曲历史,用西方的价值观来解构“中国故事”,煽动、迷惑涉世未深的青年大学生群体,目的在于动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消减文化自信。

建设良好的抵御历史虚无主义舆论生态,既要巩固现有的传统媒介阵地,也要深入到新媒体平台、各类网络交互平台等,转变过去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教育引导形式,转为“精准滴灌”,不断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生存空间。

作者简介:

谢丁林(1989—),女,硕士,桂林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桂林旅游学院2019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思政专项立项课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19D04)阶段性成果。

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

逻辑、困境和策略探析

梁洋生,谢红玉

摘要:“四史”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理解其重大价值意义。本文在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价值意义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守正创新、观照现实生活、强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探析新时代学生“四史”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四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3

观点摘录

要通过加强“四史”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把握“四史”的发展脉络、内在逻辑和本质规律,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真理性,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的答案,增强勇于揭穿历史虚无主义虚假面目的斗争意识和本领,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在校园这片净土和大学生群体中无处遁形。

在“四史”教育中,课堂教学是重点,理论研究与阐释是支撑,宣传是补充,三者一体推进方能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但部分高校存在重教学宣传、轻理论研究和阐释的现象,缺乏对“四史”内涵、逻辑、规律进行研究的机制设计,没有形成“四史”教育教学、研究、宣传一体推进的格局。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是当下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承载着鲜明政治使命和价值取向的“四史”教育,实现理念、内容、方式等各方面的更新转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对大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亲和力、说服力。

作者简介:

梁洋生(1991—),男,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谢红玉(1977—),女,硕士,赣南师范大学计划财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ZX21043);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DJQN032);赣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ZZX-2020-01)的阶段性成果。

02

党史教育价值研究

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全党同志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

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基于党史学习教育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实践探索

陈海芹,安娜,项璞玉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所积淀的宝贵财富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有力抓手,有助于将党的政策方针贯彻落实,还可以切实提高新时代优秀人才培养质量。现阶段一些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不足,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综合素养。本文解析了基于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价值意蕴,分析了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常态化教育,助力党、团、班协同发展三个方面探究了具体路径,以提升高校党组织领导力,为新时代多维度增强党支部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6

观点摘录

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负责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员发展、指导参与班级团职务事务管理、学生思政教育方面,以上工作点覆盖广泛且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支部干部需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

当前时代高校学生身处多元且复杂的环境中,在价值观念、思想信念、诚实守信等方面存在弱化现象。所以,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秉承共产党伟大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事业的认同度,进而紧跟党的领导,坚定对党领导的信任。

高校学生党支部须调动党员指导及参与班级、团支部等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宿舍、班级等组织中学生党员须积极加入组织活动,为组织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关怀同学成长、学习、生活需要,携手其他学生共同前进,真正实现“思想上认同、感情上信任、政治上依靠、工作上服从党组织”。

作者简介:

陈海芹(1980—),女,学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安娜(1979—)女,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项璞玉(1988—),男,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年度思政专项课题“基于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21SZZX018)。

党史学习教育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

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索

李林

摘要:理想信念是支撑个人、团体、政党和国家民族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源泉。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完成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启迪、智慧和营养,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奋斗新征程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力量。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系统推进、守正创新、确保实效,让新时代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听党话、跟党走。

关键词:百年党史;大学生;理想信念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9

观点摘录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的条件下,各种风险和矛盾交织,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会面临各种艰难和曲折。心有所信,方能致远,只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唤起斗争精神、增加斗争力量。

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找准自己的社会定位,清楚自己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从而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既是个体社会化的必要过程,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

汲取百年党史营养,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迫切需要深入、系统地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这要求高校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阵地渠道作用,又要特别注重文化环境的营造,发挥隐性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实践锻炼,引导学生将党史精神学深悟透,知行转化。

作者简介:

李林(1984—),女,硕士,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

03

党史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

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孙慧梅

摘要:党史是我党和人民群众历经艰苦奋斗所积淀的精神财富,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接受党史教育,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精神至关重要。文章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思政课学习的基本需要、提升高校学生政治素养的客观要求三方面解读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并围绕摒弃固化教育理念:党史教育贯穿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打造师资强队:党史教育融入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考核制度:党史教育引进思政课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深度分析了实现路径,以期通过党史教育加强思政课教育质量,推动当代大学生成为知党爱党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实现路径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3

观点摘录

从本质上看,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思政课设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涉及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党史教育是其所涉及的重要内容、资源。带领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秉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自觉承担民族伟大复兴重担、树立科学三观是高校思政课的目的。

高校思政课教育者须遵循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基本准绳。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亲和力、有效性,教师须做到先学、先知、先行;还应积极进行自主学习、集体学习,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学习历史文献、书籍等,深层次了解历史内部结构,多角度寻找极具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将自身学习所悟所想加以升华,以学生喜爱的形式进行分享,切实加强教学的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党史教育渗入思政课需高校内部加以合作配合。团委、教师、教学部等都应协作互助、通力协作、形成育人合力,齐心协力为大学生营造校园党史学习氛围。党史教育教师之间应互帮互助、相互促进,不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借助党史专业教育者资源优势,有规划地制定学习标准,使党史教育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为思政教育与党史教育的完美结合做好铺垫。

作者简介:

孙慧梅(1981—),女,学士,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赵星宇,雷兰,胡钢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一直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总结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结合中国人民做出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深刻改变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走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党史学习教育更应该融入“纲要”课程中,这是“纲要”课程深化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提升课程的学术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吸引力,努力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育人新模式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纲要”课程;课程改革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6

观点摘录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融入“纲要”课程教学,可以使课程兼具理论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和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把“纲要”课上活,将党史学习教育潜移默化融入其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学习和挖掘百年党史中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坚持以唯物史观来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国家的进步发展紧密相连,让大学生清楚新时代的年轻人要和革命先辈一样不怕困难,敢为人先,勇挑重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构建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良性互动关系的新格局势在必行,不仅可以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推进党史教育,也能以党史教育提升“纲要”课教学实效。党史学习教育要和“纲要”课的内容形成优势互补,总结党的成功经验,分析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作者简介:

赵星宇(1990—),男,博士在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雷兰(1990—),女,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师,中教二级,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胡钢(1969—),男,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1SPWSXM-C-4);2020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研究”(项目编号:2020SZ05);2021年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专项(项目编号:Z1090321124)。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

高职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

郝天娇,董翔薇

摘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都非常强,并且注重以史为鉴,运用历史总结经验,以适应时代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领域非常注重在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对高等教育的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之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开展党史教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化,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必须深入贯彻党史教育,高质量践行学生政治素养培育,促进人才全面培养。文章将针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政治素养培育体系中的必要性以及党史学习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政治素养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史学习;学生;政治素养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6

观点摘录

在当前社会环境日渐复杂的当下,各国之间的交往日渐频繁,想要真正坚定学生的政治站位,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必须进行党史教育,让学生用开放、尊重的眼光看待世界,保持大国姿态。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科学合理将党史学习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境界、坚定思想目标,真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高校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化党史学习平台。针对线上党史学习,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视频、抖音短视频等手段,构建学校党史教育平台,借助线上党史学习平台动态、实时向学生传递党史故事、党的最新发展成果、红歌、主旋律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党史教育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郝天娇(1990—),女,硕士,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董翔薇(1966—),女,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大思政视域下党史融入职业教育学生主体性发挥探究”(课题编号:ZJF1421035)。

党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实践育人的融合探索

徐一超,周昕,张玉红

摘要: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构成的特殊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革命传统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旗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文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大学生暑期赴GCB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立足点,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渠道及成效,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6

观点摘录

高职院校应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明确“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利用好思政课这一主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中,让学生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在新形势下,要在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中融入党史教育,应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梳理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系统把握红色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巨大价值,提升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实现二者的协同共生。

要使学生了解百年党史背后的理论体系、实践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堂就应充分把握全局。现场教学、走访革命遗址、探寻红色遗迹、开展志愿服务都可作为重要实践渠道,从而拉近理论到实践的距离,使学生真正能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力量。

作者简介:

徐一超(1989—),女,硕士,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昕(1988—),女,学士,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干事,助教,研究方向为营销及管理;张玉红(1976—),女,硕士,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0YSZ-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李志昂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诸多极具教育意义的党史资源。丰富的党史资源是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原料和最好营养,高校应通过有效应用史料,拉近学生与先烈前辈们的距离,打造沉浸式的教学体验,提升课堂说服力和趣味性,推进思政课教学取得更大实效。

关键词:党史资源;思政课;实效性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9

观点摘录

思政课必修课程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党史教育的内容,只有结合党史教育相关内容,才能讲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讲明国际国内形势。

教师应打破传统课堂,结合当地党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思政教育,所到之处即为课堂,让学生切实看得到、听得到进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枯燥的理论变成丰富的养分,深植于学生脑海之中,深化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

思政课要增强历史厚重感,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矢志奋斗的故事,激励学生担当时代责任和使命。将思想理论和历史中鲜活的实践案例相结合,把思政课堂设计成理论与现实的“对话”,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更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其参与热情。

作者简介:

李志昂(1989—),男,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2021年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JSSZZD12)。

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信念教育的

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探析

陈贤明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将党史教育融入其中,这也是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究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思政课和党的历史之间密切相关,高校应该基于百年党史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内容,使得党史学习教育能够真正贯彻执行下去,进而使得广大学生能够将正确的党史观以及红色基因真正传承和弘扬下去。基于此,文章研究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信念教育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百年党史;思政课;信念教育;价值意蕴

本文刊发于《大学》2022年第12

观点摘录

在高校师生教育中融入党史教育内容,能够使得大学生对百年党史形成全面了解,进而更好地将其融入学习生活中;能够强化高校党史教育需要,全面体现历史发展进程,使师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党史宣传教育中网络所发挥的作用,打造党史网站,强化网络管理,有效利用党史资源的共享性,促进党史资源共享,推进“互联网+党史”学习模式,通过党史线上课程、红色论坛、线上展览馆以及党史专题网站等多种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网络与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机融合,积极传播红色文化、红色精神。

高校可以成立党史研究会及党史兴趣班等,通过党史经典著作的分享,积极发掘党史中的经典事例,全面提高党史文化的感染力及影响力,引导大学生将党史同当前国内外形势相结合,全面认知党史,增强党史学习的浓厚氛围。

作者简介:

陈贤明(1983—),男,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史学习教育研究专项)“百年党史对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S202105);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1年度科研规划项目“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项目编号:Gzyykjxy2021-05)研究成果。

04

结语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党史教育是事关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战略性部署,在高校开展党史教育,是全体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的的关键一步。《大学》特在七一建党节推出党史教育专题,期待与您在分享高校党史教育观点的同时碰撞出更多创新教育的思想火花。若您也有党史教育的相关文章,请通过下方投稿系统来稿,《大学》诚挚欢迎您的来稿。

转自:大学科研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