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怎样应对负面教评?

2022/7/4 15:55:31  阅读:233 发布者:

从读本科开始,每门课都以教学评估结尾。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甚至觉得总要做评估很烦,做了老师才明白,这个环节太hurt(伤人)了。按照一位师兄的说法,学生的意见可比匿名评审的意见hurt多了。

匿名评审再难听,毕竟不是指着鼻子说你这个人的不是,理论上对“文”不对人,但教学评估的时候,学生是针对你这个给他们上了一学期课的老师说的。

再说,匿名评审固然对作者是匿名的,但对主编不是,会比较注意分寸,但教学评估是完全匿名的,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坦白说,在成为青椒的第一年里,我遇到过不少负面意见,花了很长时间消化。

按照我的纽约客邻居的说法,在美国,教学评估接近学生作为顾客评价老师提供的教学服务,而欧陆免费公立体制下,学生不是花钱购买服务的顾客,但把接受教育和评价老师视为权利,两者有微妙的差异。

当然,欧陆内部也不完全一致。我博士毕业后在两所欧陆大学接受过教学培训,一所是维也纳大学,基本是德语教育系统的风格,一所是奥胡斯大学,基本是北欧教育系统的风格。

相对来说,德语系统更强调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性,而在北欧,老师和学生比较平等。一个可观测的指标是,在德语系统,本科生叫老师肯定是要头衔+姓(Dr. Guan)的,不可以直接叫名,而在北欧,本科生叫老师肯定是只用名的(Yue),没有人会头衔+姓。

维也纳大学的教职招聘是有试讲(Lehrprobe)的,在学术演讲(Vortrag)之后,两者的时间差不多,而且本科生都可以参与。但维也纳大学的教学评估并不频繁,三个学期轮到一次。

我参加教学培训的时候,老师指出不应该过于频繁得组织学生评估老师,不然会出现学生bully老师的现象。但同时,学生的反馈十分重要,虽然没有正式的教学评估,但学期中和学期末都应该让学生匿名写反馈意见。那怎么理解这些意见呢?

负责教学培训的老师当时说,面对学生的意见就像钓鱼一样,钓上来以后看看,有道理的吸收采纳,觉得没道理的,放回水里去就行了。我觉得这是很智慧的说法,其实面对审稿人的负面意见又何尝不是如此。

奥胡斯大学的教职招聘没有试讲,但要提交不少教学相关的材料。另外这里的教学评估远比维也纳大学重要,但方式十分奇特。我们一般是期中的时候做一个非正式的意见反馈,学期倒数第二周通过学校的系统发放正式问卷,到最后一次课前截止,然后最后一次课上和学生讨论问卷评估的结果,形成报告并公示,老师和学生都有权利在报告上对对方的观点表达不同意见。

这个程序很复杂,我最初也觉得怪,收到负面的评价以后还得面对面去跟学生谈,要说不怕是不可能的。但这大概就是公共生活的要义吧。学生有误解,老师可以在最后一节课上作出辩护,学生有一些在老师看来不公正的意见,老师也有权利表示不认可。

我第一次跟学生讨论完教学评估结果以后发现,其实多数时候出现负面评价是因为学生无法理解老师设计某些教学活动的目的。而学生无法理解也很正常,一是即使是青椒,也在某个领域耕耘多年,比学生了解太多了,二是学生之为学生,就是来学习的,本来也不琢磨怎么教课。而作为老师,能做的是在学期伊始和每次布置教学活动的时候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教学活动和之前的(以及之后的)教学活动是如何形成一个系统的。

当然,即使自以为说得很清楚了,学生还是可能不理解。大概就好比论文投出以后,审稿人因为误解而拒稿,那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努力写得更清楚了。

这篇文章也给我第一年的异国青椒生涯画上了句号。这一年我写了多篇札记,倒不是说我觉得自己教得好(实际上我多数时候都觉得自己教得不怎么样),但我觉得有些问题可能是共通的,而且写作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就好比做研究一样,最终还是要落到笔头才能想得明白。

【管玥,2011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7年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其后在维也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起任教于丹麦奥胡斯大学】

转自:在学术界谋生存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