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授:一等的学者以学术为事业,二等的学者以学术为职业,三等的学者以学术为副业
2022/7/4 15:29:34 阅读:183 发布者:
中大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毕业致辞:请接受努力之后的平凡
彭玉平教授致辞
各位同学:
下午好!今天上午是学校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按照近年惯例,下午我们举行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语言文学系向各位毕业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诸位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一个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社会的事情,你们承载着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奔向人生的下一个目标。这一程既然精彩,下一程必定更加精彩。
都说铁打的大学流水的学生,而我已是第六次站在这里作毕业致辞,按说应该波澜不惊,心静如水。但事实上不是。我当然没有如各位一般的激情澎湃、意气风发,可我的内心也很有感慨。近三年的疫情,让我们的课堂辗转在线上与线下之间,原本可以更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不得不演变为偶尔的欢聚和时常的分离。疫情期间,因为江湖浩大,盛情难却,我偶尔也为其他一些大学做几场线上讲座。但我从内心深处排斥线上交流的方式,我总以为线上的文学好像不是真实的文学。无论是文学,还是语言,只有面对面,有动作、表情和眼神的交流,才是真实而有感染力的。这三年我们共同面对的艰难时刻,就是我们不得不经常“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要在很多虚拟与清空的场景中度过与文学相聚的时光。但凡事皆可两面观之,这种非同往日、非同寻常的大学时光,想必也是各位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时此刻,这大概是最贴合各位实际状况的八个字。但既然有成,艰难困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岭南的雨季刚刚过去,阳光正好,风也温柔。诸位在康乐园求学的过程虽然曲折,好在我们曲终奏雅,还有这样一个堪称圆满的毕业典礼。这就好像辛弃疾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的中文系讲学厅不是灯火阑珊,而是灯火通明,满屋的光华映照着各位青春的面孔,这才是文学的现场,这就是我们此刻可以共享的温暖而明亮的唯美时光。历史的第一现场往往就是文学,我相信这也是诸位未来记忆中的重要时刻,各位既然经历了这一时刻,我也希望你们打包带走这一时刻,并从此镌刻在诸位的生命之中。
临别之际,照例要为各位送上几句话,供各位参考。
第一,请带着文学行走四方。诸位是读中文系的人,行囊中如果没有文学,这一段行程注定乏味;没有文学温润的人生,也必然是贫瘠的。在一个中文人看来,文学当然无比神圣,热爱文学的人,也因此带着神圣的光芒。用文学的光闪耀自己、温暖内心、照亮前程,才是中文人应有的情怀。与尼采差不多同时的赫尔岑说:“诗,是哲学的始与终。”当历史还有温度的时候,往往是文学;当文学的温度退去,历史才向我们走来;降温后的文学与远去的历史,才为哲学的慨然登场提供契机。哲学是关系天地万物与人类命运的本然学问,而文学既是哲学的开端,又是哲学的终结。文学之所以神圣,根源就在这里。
第二,请用读书去体验生命。其实体验生命的方式有很多,我之所以特别强调读书,是因为当读书成为习惯,才能给中文人带来有滋有味的人生。有的人读书是为了给天地之间留几篇不朽的文字,有的人读书是为了寻找另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打开憧憬已久的未知世界,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消磨漫长而寂寞的时光。岁月无情又有情,从来不败读书人,作为一种体验生命的方式,读书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疏离了读书,你的人生很可能是慌慌张张、摇摇摆摆的。
第三,请从低身段的受容走向高境界的从容。接受这个世界是创造这个世界的基础,受容就是吸纳、融合和消化自己未知或一时无法承受的东西。受容始立态度,包容则见格局,从容才具境界。面对未知的世界和艰难的世界,放低身段不仅可以充实自己,而且可以护身护心。杜甫一生“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李白一生“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但他们都坦然接受并用诗歌去表现这样的经历,结果“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反而建立了他们格局大张的诗史地位。这方面更值得一说的是苏轼,苏轼晚年从广东被贬到海南。他何止有过四顾茫茫的感觉,更有过伤心绝望的时刻。他说: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岛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
“有生孰不在岛者”,这真是透彻之悟。读这样的文字,我们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打败苏轼。他的情怀既文学又哲学,几乎在凄然伤感的同时,很快就跳出一人一地之思,他想到的是芸芸众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方式问题,因此而豁然贯通了灾难与幸运。这样的人当然从容,从容的人当然没有什么忧惧可言。
第四,请在自我坚守中不失人间关怀。这其实涉及到个人价值与家国情怀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当然都可以安稳地在自我的世界中耕耘甚至沉醉,但每一个人也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人间情怀才是提升各位人生格局的重要标志。“穷而不失其志”,便是一种对道义的坚守,即如屈原的不苟合小人,不同流合污,便是一种不世之楷模,但屈原坚守的底蕴是面向楚国的人间情怀。“无我之境”基本上是哲学的事情,我们学文学的,总要在自我与世界之间寻找到一种精神的平衡,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在世界之外。淡漠人间情怀的自我,那是小我;关怀世间百态的自我,那才是大我。我希望诸位既不忘本我,又致力创造阔大宏远的大我。
第五,请保持创造和创新的胆魄。诸位今日毕业,明日面对的世界便各有不同,但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从事其它职业,请保持创新的欲望和创造的胆魄。世界在日新月异之中,创新与创造不仅是这个世界对诸位的呼唤,也是对诸位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如果你选择深造,希望能成为一名学者,请牢记:一等的学者以学术为事业,二等的学者以学术为职业,三等的学者以学术为副业。其实到了第三等,已经是徒有其名的学者了。而要做一等的学者,就像顾炎武所说:“必古人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带着创新意识去创造乃是学者之根本。我们可以接受努力后的平凡,但未曾努力,便是愧对人生了。
“此去与君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我把韦庄的诗改了一个字送给大家,祝福各位有一个平安如意的未来。也许诸位一时要面对“时人不识凌云木”的环境,但我相信“直待凌云始道高”,期待着各位的成功!而我们从明天开始,也要从朝夕的陪伴转变为长萦心中的关注和遥望了。
谢谢大家!
来源:中山大学中文系
转自:学术时评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