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试论新媒体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并结合粉丝文化的典型案例,阐述新媒体文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西北大学2022论述题

2022/6/27 15:35:30  阅读:689 发布者:

首先,我们来审题,
试论新媒体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并结合粉丝文化的典型案例,阐述新媒体文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 大众文化 粉丝文化 治理


我们来看答案示意:


新媒体文化是以新媒体技术手段为载体,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新媒体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l开放性:数字技术赋予的权利,使新媒体文化的创造过程表现为全体用户参与的过程,个体文化聚集为群体文化最终扩散成为整体文化的过程。
l草根性:在网络空间中,谁都可以自由参与作品的创作和构建。这样,底层民众在现实社会和传统媒体上难以表达的物质诉求、精神诉求找到了释放空间。
l多元性:新媒体文化开放性带来了多元性,表现在主体多元、形式多元、价值取向多元。
l互动性:改变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用户的参与性体现在信息传播方面和公共参与方面。
l圈层性:可以在虚拟世界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层,并形成圈层之间的壁垒。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是与大众传媒密紧密联系的。新媒体的发展,给大众文化带来了新的特点和气象。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密切相关。

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具有市场化、娱乐化和符号化的典型特点。成为了一柄双刃剑,既繁荣了文化市场、丰富了文化生活、满足了文化需求,但又一定程度降低了文化品格、消解了文化深度、弱化了文化理想,造成的文化的低俗化和趋同化。

粉丝文化指的是由热衷某一对象的志同道合之人所形成的亚文化,这些爱好者会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产生共鸣。一个典型的粉丝对于其所喜好的某一特定对象感到迷恋,并为此花上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一点有区别于抱有一般好感的普通粉丝。粉丝文化是以趣缘为纽带的文化类型,粉丝将符号性原材料转化为与自己社会情境相关的意义,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文化。随着媒介技术和娱乐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圈层文化日益复杂和丰富。

新媒体强化了粉丝的集群性、扩张了粉丝的“生产”行为、为粉丝的“文本生产”和“文本交换”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与传播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粉丝文化正在走向“饭圈化”,低龄化趋势明显,大量未成年群体成为粉丝文化的中坚力量,这就导致粉丝文化的狂热与破坏性共存,表现在:

1.造成粉丝群体的价值观扭曲
饭圈群体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处于价值观形塑期,极易形成偏执性、极端性的崇拜心理,造成价值观扭曲。

2.非理性表达滋生网络暴力
粉丝群体内部及对外的情绪化表达在展露对偶像的喜爱之情时,往往夹杂着互撕互踩、对骂、人肉搜索等非理性行为,极易滋生网络暴力。

3.难逃平台剥削粉丝沦为数字劳工
粉丝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博、转赞评、运营偶像粉丝站等行为,是增加偶像流量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转化为互联网平台“数字劳工”的过程。粉丝并非不在意资本和平台的操控,但当下的环境中,他们难以对其产生有效抵抗。


治理策略:
1.激活文化创造力
按照费斯克的划分,粉丝具备符号生产力、声明生产力、文本生产力。符号生产力包括从文化商品的资源创造出关于社会认同和社会经验的意义,比如那些将自己造星者身份合法化的选秀节目粉丝。当创造的意义被说出来时,就可以称之为“声明生产力”,如饭圈女孩拿着偶像同款饰物。而文本生产力在饭圈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再创作生产,粉丝甚至能够创造完整的小说叙事来填补原版中的语境空白。

2.助力社会公共服务
粉丝团体凭借其强大的自组织力量也能展现出巨大的社会责任担当,助力社会公共服务。比如在疫情发生后,很多饭圈积极筹集物资,通过公开透明、严苛高效的行动,有效地支持了社会公益与公共服务事业,弘扬社会正能量。

3.推动公共参与性
粉丝文化可以通过情绪转嫁效应来推动大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比如饭圈女孩将“控评”的技能应用在海外传播与公共议题讨论上,造就了轰轰烈烈的“帝吧出征”案例。这种追星情绪被转嫁至民族情绪上,提升公众的参与热情。


好啦!今天的博士考霸取经团解读,就到这里啦!喜欢我们,点个关注!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