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李零书单丨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

2022/6/23 16:45:37  阅读:1378 发布者:

△八砖按,本帖仅限于学友间讨论学习,请勿作他用。本帖据旧版整理,改正了部分错字,改回了部分人名简化字,增加了版本序号以期疏朗便查,并加入了新版按语。但新版增加的部分出土文献代号并未加入。帖子整理中的次生错误不少,勿作论著引据。


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


【注释:为以后各讲作准备,我在下面拉了个书单,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家底,即简帛古书以外的现存古书,有一个大致了解,便于査找有关资料。我理解,每种古书的研究,都要先做版本调査。通过调查,画出版本的系谱图。借助系谱图,淘汰次要版本,保留典型版本。最后,是以这些典型版本为上勾下联的基础,上勾是与出土文本和古书引文比较,下联是用以控制次生版本的演变。参看:李零《孙子古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但这里的目录只是个简目,无法把典型版本一一列出,读者要想对版本问题进一步摸底,可以利用本讲参考书第一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图片


李零

 

古人讲博览群书,每举万卷为说,而且往往贵古贱今,以为后世之书,虽百万不能当三代秦汉之一(见胡应麟《经籍会通》卷四、张之洞《輶轩语·语学》)。而先秦两汉时期的典籍,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恰好有一万多卷(13269卷),如果都留下来,是够咱们研究一气的。这些古书,历乱经劫,大多散亡,下文所列,只是其幸存者。书虽不多,只有一百多种(115种,其中先秦60种,秦1种,汉54种),但文本情况十分复杂,研究注释之作,更是浩如烟海,求学当知执简驭繁之道。为了和简帛古书对照参看,知其虚实存佚,我们编了这个现存先秦两汉古书一览表。它以宋以来的传世古书为主,也包括出土发现的纸本古书和少数石刻本。


【注释:本表所列石刻本极少,其中不包括石经本。关于熹平石经,可参看马衡《汉石经集存》,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关于正始石经,可参看《王国维遗书》第三册:《观堂集林》卷二十:《魏石经考》和第九册:《魏石经残石考》(后附录《<隶释>所录魏石经碑图》);《孙海波字石经集录》,北京:考古学社,1937年;丘德修《魏石经初探》,台北:学海出版社,1979年;吕振端《魏三体石经残字集证》,台北:学海出版社,1981年。唐以来的石经,蜀石经、嘉祐石经亡,存者为开成石经、绍兴石经和清石经,参考价值相对较小。】


每种后面列有最低限度的参考书:首先是敦煌、吐鲁番、楼兰和其他地点发现的纸写本古书,除英、法两国保存的斯坦因和伯希和所获本,也包含日、德、俄等国以及国内(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古写本;


【注释:编号是据参考书13—18,并请荣新江先生详为核对,修改补充。目中P指伯希和,S指斯坦因,“大谷”指大谷光瑞,“北图”指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博”指中国历史博物馆,“上博”指上海博物馆,“北大”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敦研”指敦煌研究院。】


其次是质量较髙的底本


【注释:斟酌去取,多据参考书1—6和12。】


其次是有代表性的校注本,


【注释:斜酌去取,多据参考书1—6和12。】


量选易得本、排印本和标点本。


【注释:下文所列,多据通行本,如: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标点本《史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59、1962年,

(3)国学整理社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

(4)张元济等辑《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

(5)张元济等辑《四部丛刊》续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6)《四部丛刊》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36年,

(7)《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

(8)《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

(9)《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0)阮元编《淸经解》,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

(11)王先谦编《淸经解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

(12)《十三经淸人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未出完)

(13)《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未出完)。凡此,下文不再重复说明其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其中也包括某些辑佚本。


【注释:下文所列,斜酌去取,多据参考书7—10,并注明参考书10(下简称《辑目》)的有关页码。】


但此表不包括简帛本(将于下编各讲分别介绍)。这里的分类与传统分类不尽相同,主要是为了便于与我们对简帛古书的分类对照参看(详下第六讲)。每种古书后面标注★号者,有索引见于刘殿爵、陈方正编《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可用于字句检索。当然,现在很多古书索引都有电子文本,大家也可以利用电子文本进行检索。

 

一、先秦古书(60种)

(一)六艺类(13种)

(甲)经传类

(1)《诗经》。

① 敦煌本:P.2129、2506、2514、2529、2538、2570、2660a、2669、2978、3383、3737、4072d、4634b、4636、4994和S.10、134、498、541v、789、1442、1722v、2049、2729b、3330、3951、5705、6196、6346v,北图新836(现编号:BD14636

② 吐鲁番本:Ch.121、2254,66TAM59:4/l[a],73TAM524:33,大谷3326,历博藏本(黄文弼所获

③ 俄藏本:дx.1068、1366A(《毛诗音》)、1640,

④ 《四部丛刊》本,

⑤ 《十三经注疏》本,

⑥ 朱熹《诗集传》,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

⑦ 陈奂《诗毛传疏》,《清经解续编》本

⑧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金生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⑨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吴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2)《尚书》。

① 敦煌本:P.2516、2523(piece3)、2533、2549、2630、2643、2748、2980、3015、3169、3315、3462a、3469、3605、3615、3625、3628、3670.3752.3767.3871va,3871vb.4033,4509、4874、4900a,5522.5543、5557,S.799、801、2074、3111vb、5626、5745、6017、6259、8464、9935、10524A.11399

② 北图新881(现编号:BD14681),吐鲁番本:Ch,3698,历博藏本(黄文弼所获),72TAM179:16,S.Toy.044,S.Toy.III.ii03[f]

③ 俄藏本:дx.10698,

④ 《四部丛刊》本、《四部丛刊》三编本

⑤ 《十三经注疏》本

⑥ 蔡沈《书集传》,《四库全书》本

⑦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陈抗、盛冬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⑧ 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盛冬铃、陈抗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⑨ 杨筠如《尚书覈诂》,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

⑩ 曾运乾《尚书正读》,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⑪ 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⑫ 屈万里《尚书集释》,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

 

 

(3)《仪礼》。

① 俄藏本:Bx.3452

② 《四部丛刊》本

③ 《四部丛刊续编》本

④ 《十三经注疏》本

⑤ 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四库全书》本;

⑥ 胡培翚《仪礼正义》,《四部备要》本,又段熙仲点校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

⑦ 凌廷堪《礼经释例》,彭林点校,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

 

 

(4)《礼记》。

① 敦煌本:P.2500、3106va、3311、3380,S.575、621、2053va.2590,

② 吐鲁番本:Ch.2068,73TAM222:54

③ 《四部丛刊》本

④ 《四部丛刊三编》本;

⑤ 《十三经注疏》本

⑥ 北图殷44;

⑦ 俄藏本:дx.2173V,3016、6753、17463

⑧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集注》、《中庸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⑨ 朱彬《礼记训纂》,饶钦农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⑩ 孙希旦《礼记集解》,沈啸寰、王兴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案:此书与子书儒家类有交叉,其《盛德》、《明堂》即《汉志》著录《明堂阴阳》三十三篇之遗文,《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间》即《汉志》著录《孔子三朝》七篇之遗文,《主言》和《曾子立事》等十篇即《汉志》著录《曾子》十八篇之遗文〕

 

 

(5)《大戴礼记》(卢辩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丛书集成初编》本

③ 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清经解》本

④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王文锦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案:旧隶六艺礼类,今改隶于此〕〔新版案:此书与子书儒家类有交叉,其《盛德》《明堂》即《汉志》著录《明堂阴阳》三十三篇之遗文,《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间》即《汉志》著录《孔子三朝》七篇之遗文,《主言》和《曾子立事》等十篇即《汉志》著录《曾子》十八篇之遗文〕

 

 

(7)《周礼》。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十三经注疏》本

③ 孙诒让《周礼正义》,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8)《周易》(包括《易传》)。

① 敦煌本:P.2530、2532、2616、2617、2619、3640、3683、3872v,S.5735、5992、6162、9212、12282

② 俄藏本:дx.12653

③ 《四部丛刊》本

④ 《十三经注疏》本

⑤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潘雨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⑥ 髙亨《周易大传今注》,济南:齐鲁书社,1979年

⑦ 髙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⑧ 徐芹庭《周易异文考》,台北:五洲出版社,1975年。★

 

(8)《春秋》。

① 《四部丛刊续编》本

② 《十三经注疏》本,在下册《春秋》三传内。

 

(9)《左传》。

① 敦煌本:P.2489、2499、2509、2523、2540、2562、2764、2767、2973、2981、3611、3634、3635a、3729、3806、4058b、4636、4904,S.85、133、1443、1943、2984、3354、5625、5743、5857、6070、6120、6227、6258va.11563,北图8155(吕009)

② 楼兰本:LM.I.i.016(斯坦因所获晋写本残纸)

③ 吐鲁番本:Ch.1044、1246、1298v、2432,李鸣南藏本

④ 书道博物馆藏本;

⑤ 静嘉堂文库藏本;

⑥ 俄藏本:ф356,дx.362A,1252、1263、1367、1456、1463、1712、2945、2975、4512

⑦ 《四部丛刊》本

⑧ 《十三经注疏》本

⑨ 刘文淇《左传旧注疏证》,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资料室整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

⑩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李解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⑪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二版。★

 

 

(10)《公羊传》。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十三经注疏》本;

③ 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清经解》本

④ 陈立《公羊义疏》,《四部备要》本。

 

 

(11)《穀梁传》。

① 敦煌本:P.2486、2535、2536、2590、4905,北图新1545(现编号:BD15345

② 《四部丛刊》本

③ 《十三经注疏》本

④ 钟文蒸《春秋穀梁经传补注》,骈宇骞、郝淑慧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乙)小学类

(1)《尔雅》。

① 敦煌本:P.2661、3719、3735、5522

② 吐鲁番本:Ch.1246v、1577v、2917v、Ch/U.6779、6783、7111、U.560、U.564a,

564b、564c,大谷8095

③ 《四部丛刊》本

④ 《四部丛刊续编》本

⑤ 《古逸丛书》本

⑥ 《十三经注疏》本

⑦ 邵晋涵《尔雅正义》,《清经解》本

⑧ 郝懿行《尔雅义疏》,《四部备要》本。

 

 

(2)《史籀篇》。

① 辑本:《王国维遗书》第六册:《史籀篇疏证》

② 《辑目》,89页。

 

 

(二)史书类(6种)

(1)《逸周书》(孔晁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近有2007年修订本】

④ 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2)《国语》(韦昭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和上海市五七千校六连历史组点校,1978年)

④ 徐元诰《国语集解》,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⑤ 张以仁《国语斠证》,台北:商务印书馆,1969年。★

 

 

(3)《战国策》(高诱注)。

① 楼兰本:LA.II.ii,C.l.a、b(斯文赫定所获晋写本残纸);

② 姚宏注:《四部备要》本(《士礼居丛书》本)

③ 鲍彪注(吴师道校):《四部丛刊》本

④ 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整理者不详,1978年)

⑤ 缪文远《战国策考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⑥ 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⑦ 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

⑧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案:晋孔衍《春秋后语》是《战国策》的改编本,旧有辑本多种,见《说郛》、《青照堂丛书》、《汉魏遗书钞》、《汉学堂丛书》、《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等书。又有敦煌本:P.2569、2589、2702、2872、3616、5010、5034、5523,S.713、1439,罗振玉旧藏本,北图新865,吐鲁番本:Ch.734,P.t.1291(藏译本)。参看:王恒杰《春秋后语辑考》,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荣新江《德藏吐鲁番出土〈春秋后语〉残卷考释》,京图书馆馆刊》1999年2期,71—73页(附图)〕

 

(4)《穆天子传》(郭璞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④ 王贻梁、陈建敏《穆天子传汇校集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5)《竹书纪年》。

今本:《四部丛刊》本(明天一阁本,即带沈约注的今本)。

古本:

① 《王国维遗书》第十三册:《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和《古本竹书纪年辑校》

② 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③ 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④ 《辑目》,148—149页。★

 

 

(6)《世本》。

① 辑本:王谟等《世本八种》,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

② 《辑目》,141—142页。

 

 

(三)子书类(26种)

(甲)儒家

(1)《论语》。

① 敦煌本:P.2123、2496、2548、2597、2601、2604、2618、5789、5792、6023、6079、7002、7003(1

② 吐鲁番本:72TAM169:83,67TAM67:14,S.Toy.IIL032[i]b,书道博物馆藏本,静嘉堂文库藏本

③ 俄藏本:дx.953、1399、1460、2144、2174(摘抄)、2666、2844B、18286

④ 《四部丛刊》本

⑤ 《十三经注疏》本

⑥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⑦ 刘宝楠《论语正义》,高流水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⑧ 程树德《论语集释》,程俊英、蒋见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⑨ 杨树达《论语疏证》,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

⑩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版。★

 

(2)《曾子》。

辑本:

① 《曾思二子全书》本(汪晫辑)、《圣门十六子书》本(冯云鹓辑)、《曾子四种》本(严世诲辑)、《武陵山人遗稿》本(顾观光辑

② 贾庆超主编《曾子校释》,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

③ 《辑目》,206页。

 

 

(3)《子思子》。

辑本:

① 《曾思二子全书》本(汪晫辑)、《圣门十六子书》本(冯云鹓辑)、《问经堂丛书》本(洪颐煊辑)、《意林逸子》本(黄以周辑)、《武陵山人遗稿》本(顾观光辑);

② 《辑目》,207—208页。

 

 

(4)《孝经》。

① 敦煌本:P.2545、2674、2715、2746、2757v、3243(piece15)、3274、3369a、3372、3378、3382、3416b、3428、3698、3816、3830、4628、4775、4897,S.707、728、1368、3824va.3993、5545、5739、5821、6165、6177、9213、9956、12911、10056A,10060A,10312、10726A

② 吐鲁番本:历博藏本(黄文弼所获),72TAM169:26.[a],66TAM67:15,60TAM313:07/3,交河古城出土68TGI:1,Ch.2547,

③ 俄藏本:дx,838、1318、2784、2979

④ 《四部丛刊》本

⑤ 《十三经注疏》本

⑥ 皮锡瑞《孝经郑注疏》,《四部备要》本

⑦ 胡平生《孝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案:旧隶六艺孝经类,今改隶于此〕

 

 

(5)《孟子》(赵岐注)。

① 古写本:北大D224

② 《四部丛刊》本

③ 《十三经注疏》本

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⑤ 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⑥ 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① 《荀子》(杨惊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王先谦《荀子集解》,沈啸寰、王兴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④ 梁启雄《荀子简释》,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

⑤ 李涤生《荀子集释》,台北:学生书局,1979年。★

 

(乙)墨家

《墨子》。

① 明嘉靖陆氏本

② 《四部丛刊》本

③ 《道藏》本

④ 孙诒让《墨子间诂》,孙启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⑤ 吴毓江《墨子校注》,孙启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⑥ 张纯一《墨子集解》,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年

⑦ 梁启超《墨经校释》,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⑧ 岑仲勉《墨子城守各篇简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⑨ 高亨《墨经校诠》,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

⑩ 谭戒甫《墨辩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⑪ 王叔珉《墨子校正》,《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本第1分册,1959年,71—102页

⑫ Robin David Sebastian Yates,The City under Siege: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as Seen in the Reconstructed Text of the Military Chapters of Mo-Tzu.Dissertation,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Massachusetts,June,1980。★

 

(丙)道家

(1)《老子》。

① 敦煌本:P.2255、2329、2335vb、2347a、2350、2353、2370、2375、2417、2420、2421、2435、2456b、2456c、2517、2577、2584、2594、2599、2735、2823、2864、3235v、3237、3277、3592、3725、3895、4781,S.189、602、783、792、798、2060、2267、4365、4430、5920、5887、6453,北图8446(昃041),罗振玉藏本(6件)

② 吐鲁番本:大谷8111;

③ 俄藏本:дx.llll、1113、3334

④ 《四部丛刊》本

⑤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道藏》本

⑥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诸子集成》本

⑦ 石刻本:易龙本、易玄本、邢玄本、焦山本、易福本、庆阳本、杭州本、楼古本、磘溪本、孟頫本、楼正本、遂州本(参看:何士骥《古本道德经校刊》,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编《考古专报》第一卷第二号,1936年)

⑧ 高亨《老子正诂》,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

⑨ 朱谦之《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⑩ 马叙伦《老子校诂》,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⑪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2)《庄子》。

① 敦煌本:P.2456b、2495b、2508a、2508b、2531、2563、2688、3204、3602、3789、4988,S.77、615、796、1603、3395v、9987C(1)

② 吐鲁番本:书道博物馆藏品

③ 罗振玉藏本

④ 俄藏本:дx.178

⑤ 《古逸丛书》本

⑥ 《续古逸丛书》本

⑦ 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

⑧ 王先谦《庄子集释》,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⑨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沈啸寰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⑩ 王叔岷《庄子校注》,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1988年。★

 

(3)《文子》。

① 敦煌本:P.2456b、2456c、2456d、2810a、2810b、3768、4073,S.2506,

② 《四部丛刊三编》本

③ 铁华阁影宋本

④ 王利器《文子疏义》,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4)《列子》(张湛注)。

① 敦煌本:P.2495,S.777、9928、10799、11422、12087、12124、12285、12288(1)、12288(2)、12295、12710、12728、12951、12971、12991、13219、13441、13496、13624,北图L.2464,

② 《四部丛刊》本

③ 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5)《鹖冠子》(陆佃解)。

① 《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道藏》本

② 吴世拱《鹖冠子吴注》,《九鹤堂丛书》本,1927年

③ 王心湛《鹖冠子集解》,上海:广益书局,1939年

④ 张金城《鹖冠子笺疏》,《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第19辑(1975年),641—793页。★

 

(丁)法家

(1)《慎子》。

辑本: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诸子集成》本;

③ P.M.Thompson,The Shen Tzu Fragmen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pp.227-303,《辑目》,212页。★

 

(2)《申子》。

辑本:

①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全上古三代文》卷四)

②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③ Herrlee G.Creel Shen Pu-hai,A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er of the Fourth Century B.C.,Chicago and London: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74,pp.343-413

④ 《辑目》,212—213页。★

 

(3)《商君书》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严万里(可钧)《商君书校》,《四部备要》本、《诸子集成》本

③ 孙星衍《商君书校》,《问经堂丛书》本

④ 陈启天《商君书校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⑤ 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⑥ 蒋鸿礼《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⑦ 高亨《商君书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⑧ 章师同《商君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⑨ 山东大学《商子译注》编写组《商子译注》,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

 

(4)《韩非子》。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道藏》本

④ 《四库全书》本

⑤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⑥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⑦ 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戊)名家

(1)《邓析子》。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马叙伦《邓析子校录》,收入《天马山房丛著》。

(2)《尹文子》。《四部丛刊》本。

(3)《公孙龙子》。

① 《说郛》本;

② 《道藏》本

③ 谭戒甫《公孙龙子形名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④ 王琯《公孙龙子悬解》,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

⑤ 栾星《公孙龙子长笺》,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

⑥ 吴毓江《公孙龙子校释》,吴兴宇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己)纵横家

《鬼谷子》(陶宏景注)。《道藏》本、《四部备要》本。〔案:《鬼谷子》在《汉志》之《苏秦》内〕

 

(庚)杂家

(1)《尸子》。

辑本:

① 《心斋十种》本(惠栋辑,任兆麟补遗)

② 《四部备要》本(孙星衍辑)

③ 《湖海楼丛书》本(汪继培辑)

④ 《辑目》,216页。

 

(2)《吕氏春秋》(高诱注)。

① 《四部备要》本

② 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

③ 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④ 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

⑤ 张双棣《吕氏春秋译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辛)小说家

《燕丹子》。

① 《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② 《燕丹子》,程毅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壬)其他

(1)《鬻子》。

今本(逄行珪注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

辑本:

① 《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严可均辑)、《观古堂所著书》本(叶德辉辑)

② 《辑目》,209页。

 

 

(2)《管子》(尹知章注)。

① 《管子》,《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

② 戴望《管子校正》,《诸子集成》本

③ 郭沬若、闻一多、许维遹《管子集校》,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

④ 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新诠》,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3)《晏子春秋》。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诸子集成》本

④ 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⑤ 王叔岷《晏子春秋斠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28本(1965年),55—105页。★

 

(四)诗賦类(1种)

《楚辞》。

① 敦煌本:P.2494

② 王逸《楚辞章句》,《丛书集成初编》本

③ 洪兴祖《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④ 朱熹《楚辞集注》,蒋立甫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⑤ 金开诚等《屈原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五)兵书类(5种)

(1)《司马法》。

今本:

《平津馆丛书》本;

《续古逸丛书》本;

李零《司马法译注》,收入《兵家宝鉴》,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229—314页。

辑本:

① 《二酉堂丛书》本、《指海》本、《南菁书院丛书》本、《汪仲伊所著书》本

② 《辑目228页。

 

(2)《六韬》。

敦煌本:P.3454

今本:《续古逸丛书》本。

辑本:

① 周凤五《太公六韬佚文辑存》,收入《毛子水先生九五寿庆论文集》,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275—311页

② 盛冬铃《六韬译注》,收入《兵家宝鉴》,657—924页。

 

(3)《孙子》。

① 吐鲁番本:大谷8093

② 《平津馆丛书》本

③ 《续古逸丛书》本

④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1年影印本和1962年排印本〔此书又有简体字版:《十一家注孙子》(附郭化若今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⑤ 孙星衍《孙子十家注》,《诸子集成》本;

⑥ 杨炳安《孙子集校》,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⑦ 杨炳安《孙子会笺》,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⑧ 吴九龙主编《孙子校释》,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

⑨ 李零《〈孙子〉古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⑩ 李零《吴孙子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⑪ 杨炳安《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4)《吴子》。

① 《平津馆丛书》本

② 《续古逸丛书》本

③ 《诸子集成》本。

(5)《尉缭子》。

① 《续古逸丛书》本;

② 李解民《尉缭子译注》,收入《兵家宝鉴》,439—597页。

 

 

(六)数术类(4种)

(1)《甘石星经》。

辑本:

① 王谟《重订汉唐地理书钞》,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40—42页;

② 《辑目》,236页。

 

 

(2)《连山》。

辑本:

①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朱彝尊辑,马国翰校补

② 《辑目》,17页。

 

 

(3)《归藏》。

辑本:

①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朱彝尊辑,马国翰校补

② 《辑目》,17—18页。

 

 

(4)《山海经》(郭璞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道藏》本

③ 《经训堂丛书》本

④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四部备要》本

⑤ 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七)方技类(5种)

(1)《黄帝内经太素》。小曾户洋监修《东洋善本医学丛书》影印仁和寺本,1981年。

(2)《黄帝内经素问》。

① 俄藏本:дx.613、17453

② 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③ 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3)《黄帝内经灵枢》。

① 河北医学院《灵枢经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

② 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4)《黄帝八十一难经》。南京中医学院《难经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

(5)《黄帝甲乙经》。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

〔案,以上各书是与《黄帝内经》有关的几种不同传本。关于《黄帝内经》的年代,学者有战国说和汉代说,这里暂用战国说〕

 

二、秦代古书(1种)

李斯《苍颉篇》(内含赵高《爰历》、胡毋敬《博学》)。

① 辑本:《王国维遗书》,第七册:《重辑苍颉篇》

② 《辑目》,94—97页。

 

 

三、汉代古书(54种)

(一)经传小学类(10种)

(甲)经传类

(1)韩婴《韩诗外传》。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陈士珂《韩诗外传疏证》,《文渊楼丛书》本

③ 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④ 《韩诗外传考征》台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63年

⑤ 赖炎元《韩诗外传今注今译》,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年。★

 

(2)伏生《尚书大传》。

辑本:

① 《雅雨堂藏书》本(卢见曾、卢文弨辑)

② 《郑学十八种》本(孔广林辑)

③ 《丛书集成初编》本(陈寿祺辑)

④ 《郑氏佚书》本(袁钧、袁尧年辑)

⑤ 《清经解续编》本(皮锡瑞辑)

⑥ 《汉学堂丛书》本(黄奭辑)

⑦ 《灵鹣阁丛书》本(王闿运辑)

⑧ 《辑目》,19-21页。

 

 

(3)京房《京氏易传》(陆绩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津逮秘书》本(汲古阁本)

③ 《汉魏丛书》本。

 

 

(4)《论语郑氏注》。

① 敦煌本:P.2510,S.3339、6121、7003⑵、11910

② 吐鲁番本:阿斯塔那TAM19、27、85、184、360、363所出

③ 上博24579;

④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本

⑤ 大谷8088(b)、8110(b

⑥ 俄藏本:дx.5919〔参看:王素《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5)班固《白虎通》。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两京遗编》本

③ 《丛书集成》本;

④ 陈立《白虎通疏证》,吴则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⑤ 刘师培《白虎通义斛补》、《白虎通义定本》、《白虎通义源流考》、《白虎通德论补释》,收入《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上册,1060—1134页。★

 

(6)汉代纬书。辑本: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辑目》,109—139页。

 

 

(乙)小学类

(1)史游《急就篇》。

① 吐鲁番本:60TAM337:11/1

② 松江石刻本;

③ 王国维《校松江本急就篇》,收入《王国维遗书》,第六册;

④ 高二适《新定急就章及考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扬雄《方言》(郭璞注)。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戴震《方言疏证》,《四部备要》本:王念孙《辎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疏补正》,《髙邮王氏遗书》本

③ 钱绎《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笺疏》,《广雅书局丛书》本,周祖谟《方言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④ 《方言笺疏》,李发舜、黄建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3)许慎《说文解字》。

① 唐写本:日本大阪武田医药工厂杏雨书屋藏本(莫有芝旧藏)

② 莫友芝《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笺异》,《丛书集成初编》本

③ 《新修恭仁山庄善本书影》,京都:临川书店,1985年

④ 梁光华《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注评》,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⑤ 宋本:大徐本有《续古逸丛书》本、《四部丛刊》本、《平津馆丛书》本,小徐本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⑥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⑦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⑧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

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⑩ 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4)刘熙《释名》。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毕沅《释名疏证》,收入《广雅书局丛书》

③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二)史书类(12种)

(1)趙晔《吴越春秋》。

① 十卷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十年绍兴路儒学刻明修本(与《越绝书》合刻)、明弘治十四年邝廷瑞本(与《越绝书》合刻,即《四部丛刊》续编本所本)、明万历十四年冯念祖本(与《越绝书》合刻,即《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所本),《随貪徐氏丛书》本等

② 六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薛耀天《吴越春秋译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③ 周生春《吴越春秋辑校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④ 《吴越春秋》,吴庆峰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

 

 

(2)袁康《越绝书》。

①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十年绍兴路儒学刻明修本(与《越绝书》合刻)、明弘治十四年邝廷瑞刻本(与《越绝书》合刻,即《四部丛刊》续编本所本)、明万历十四年冯念祖刻本(与《越绝书》合刻,即《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所本);

② 《越绝书》,张宗祥校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年

③ 《越绝书》,乐祖谋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④ 李步嘉《越绝书校释》,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⑤ 《越绝书》,吴庆峰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

 

(3)陆贾《楚汉春秋》。

辑本:

① 《问经堂丛书》本(洪颐煊辑)、《十种古逸书》本(茆泮林辑)、《汉学堂丛书》本(黄奭辑);

② 《辑目》157页。

 

(4)司马迁《史记》。

① 敦煌本:P.2627

② 吐鲁番本:Cli.938v

③ 俄藏本:Ax.2663,2670,2724、5341、5784

④ 水泽利忠等编印《史记》(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黄善夫本),东京:汲古书院,1998年

⑤ 《百纳本二十四史》所收宋黄善夫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

⑥ 明本:南北监刻《二十一史》本、汲古阁刻《十七史》本

⑦ 清本:武英殿刻《二十四史》本(据明监本,即《四部备要》本所据)、金陵书局本(据汲古阁本,即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所据)

⑧ 泷川资言、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⑨ 王叔珉《史记斛证》,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第78号,1983年。★

 

 

(5)班固《汉书》。

① 敦煌本:P.2485、2513、2973、3557、3669、5009,S.20、2053、10591,

② 吐鲁番本:Ch.938,80TBI:001[a]

③ 俄藏本:дx.3131,

④ 宋本:《百纳本二十四史》所收宋景祐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即《四部丛刊》本和《四部备要》本所据)、庆元本

⑤ 明本:南北监刻《二十一史》本、汲古阁刻《十七史》本

⑥ 清本:武英殿刻《二十四史》本(据明南监本)、金陵书局本(据汲古阁本)

⑦ 王先谦《汉书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即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所据)。

 

(6)荀悦《前汉纪》。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两汉纪》,张烈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上册。★

 

(7)刘珍等嫌观汉记》。

辑本:

① 《四部备要》本

② 《丛书集成》本,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③ 《辑目》,142—143页。★

 

(8)佚名《汉官》。

辑本:

① 孙星衍等辑《汉官六种》,周天游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1—10页

② 《辑目》,181页。

 

(9)王隆《汉官解诂》。

辑本:

① 《汉官六种》同上,11—28页

② 《辑目》,181—182页。

 

(10)卫宏《汉旧仪》。

辑本:

① 《汉官别》同上,29—114页

② 《辑目》,182页。

 

(11)应肋《汉官仪》。

辑本:

① 《汉官六种》同上,115—200页

② 《辑目》,183页。

 

(12)蔡质《汉官典职仪式选用》。

辑本:

① 《汉官六种》同上,201—216页

② 《辑目》,182页。案:《汉官六种》217—220页还收有吴丁孚《汉仪》辑本(见《辑目》183页)。

 

(三)子书类(21种)

(甲)解老类

(1)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① 敦煌本:P.2639,S.477、3926、4681,

② 吐鲁番本:日本出口常顺藏本

③ 石刻本:镇江焦山寺唐刻河上本道德经幢;

④ 《四部丛刊》本(铁琴铜剑楼藏宋建安虞氏刻本)

⑤ 《天禄琳琅丛书》本(影宋刘氏麻沙本)

⑥ 《道藏》本

⑦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王卡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2)严遵《老子指归》。

① 《道藏》本;

② 《怡兰堂丛书》本

③ 《丛书集成初编》本

④ 《潜园总集》本(陆心源校本)

⑤ 《老子指归》王德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3)张陵《老子想尔注》。

① 敦煌本:S.6825,

② 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乙)汉代诸子类

(1)陆贾《新语》。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溪精舍丛书》本;

③ 《龙谿精舍丛书》本,

④ 王利器《新语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贾谊《新书》。

① 《四部丛刊》本、《两京遗编》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刘师培《贾子新书斛补》,收入《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上册,986—1006页。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3)刘安《淮南子》(高诱注)。

① 俄藏本:дx.00236;

② 《四部丛刊》本,

③ 《道藏》本;

④ 《诸子集成》本;

⑤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冯逸、乔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⑥ 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⑦ 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4)董仲舒《春秋繁露》。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清经解续编》本;

④ 刘师培《春秋繁露斛补》,收入《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上册,1007—1036页;

⑤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钟哲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5)桓宽《盐铁论》。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诸子集成》本;

③ 《四部备要》本;

④ 《丛书集成》本,

⑤ 郭沬若《盐铁论读本》,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⑥ 马非百《盐铁论简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⑦ 王利器《盐铁论校注》(定本),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6)刘向《新序》。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丛书集成初编》本,

③ 石光瑛《新序校释》陈新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④ 赵仲邑《新序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7)刘向《说苑》。

① 古写本:敦研328,

② 《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

③ 《丛书集成初编》本;

④ 刘文典《说苑斛补》,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28年;

⑤ 向宗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⑥ 左松超《说苑集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61年。★

 

(8)刘向《列女传》。《四部备要》本。

 

(9)扬雄《太玄经》。

① 范望注本:《四部丛刊》本、《绍兴先正遗书》》本

② 司马光集注本:《道藏》本等

③ 胡次和集注本:宋刻本、《永乐大典》本

④ 郑万耕《太玄校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⑤ 刘韶军《太玄校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⑥ 司马光《太玄经集注》,刘韶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⑦ 刘韶军《太玄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10)扬雄《法言》。

① 李轨注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诸子集成》本

② 宋咸注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③ 司马光集注本:《四库全书》本

④ 刘师培《扬子法言斛补》、《法言补释》,《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上册,1037—1059页;

⑤ 汪荣宝《法言义疏》,陈仲夫标点,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⑥ 韩敬《法言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11)刘歆《西京杂记》。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西京杂记》,程毅中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③ 向新阳、刘克任《西京杂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案:旧题刘歆撰,葛洪集,或说葛洪撰,此仍其旧〕

 

(12)桓谭《新论》。

① 辑本:《四部备要》本(孙逢翼辑)

② 《指海》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严可均辑)

③ 《新论》,黄霖、李力校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④ Timoteus Pokora,Hsin-lun(New Treatises)and Other Writings by HuanT’an(43B.C.-28A.D.),Ann Arbor: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5,pp.271-272。★

 

(13)王充《论衡》。

① 《四部丛刊》本、《汉魏丛书》本、《广汉魏丛书》本等

② 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论衡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③ 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小组《论衡注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4)王符《潜夫论》。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两京遗编》本

③ 汪继培《潜夫论笺》,彭铎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④ 胡楚生《潜夫论集释》,台北:鼎文书局,1979年。★

 

(15)蔡邕《独断》。

① 《百川学海》本;

② 《四部丛刊》本:

③ 《汉魏丛书》本,

④ 《说郛》本,

⑤ 《古今逸史》本,

⑥ 《抱经堂丛书》本(卢文弨校本)。

 

(16)应劭《风俗通义》。

① 《四部丛刊》本;

② 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③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7)荀悦《申鉴》。

① 《子汇》本(书名作《小荀子》)

② 《四部备要》本

③ 《丛书集成初编》本。

 

(18)徐干《中论》。

① 严灵峰藏本(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

② 明弘治黄纹刻本

③ 《四部丛刊》本

④ 《丛书集成初编》本

⑤ 骆建人《徐干〈中论〉研究》,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年

⑥ 梁荣茂《徐干〈中论〉校释》台北:牧童出版社,1980年;

⑦ 池田秀三《徐干〈中论〉校注》,《京都大学文学部研究记要》23期(1984年〉,1—62页,24期(1985年),73—112页,25期(1986年),117—200页。★

 

(四)诗賦类(2种)

(1)汉诗。逯钦立辑校《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2)汉賦。费振刚等辑校《全汉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五)数术类(2种)

(1)《周髀算经》。

① 《宋刻算经六种》,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② 《算经十种》本,钱宝琮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1一80页。★

 

(2)《九章算术》。

① 《宋刻算经六种》,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② 《算经十种》本,钱宝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81—258页

③ 郭书春《九章算术》,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

④ 白尚恕《〈九章算术〉注释》,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年。★

 

(六)方技类(3种)

(1)《神农本草经》。

① 敦煌本:龙谷大学藏本;

② 吐鲁番本:大谷8097,Ch.1036v

③ 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2)张仲景《伤寒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本)。

(3)张仲景《金匮要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本)。

 

(七)兵书类(1种)

(1)黄石公《三略》。

① 俄藏本:дx.17449;

② 《续古逸丛书》本。

③ 吴树平《黄石公三略译注》,收入《兵家宝鉴》,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599—655页。

 

(八)农书类(2种)

(1)氾胜之《氾胜之书》。

① 辑本:石声汉《氾胜之书今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

② 《辑目》,230页。

 

(2)崔蹇《四民月令》。

① 辑本: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② 缪启愉《四民月令辑释》,万国鼎审订,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

③ 《辑目》,184页。

 

(九)道教类(1种)

《太平经》。王明《太平经合校》,北京:中华书局,I960年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