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至丁香园论坛: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6664957
我本人比较水,虽然发了一些SCI和北大核心,但是我对我自己不是很满意,因为确实很多内容做的不好,发的档次也比较低,我导师对我要求还是挺高的,压力很大,还需要向各位大佬学习。
我是2018年接触网药的,应该是在网药大火之前学习的,所以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由于自己有朋友在北核编辑部工作,也有朋友在当网药、数据挖掘类的审稿人,最近和他们聊了很多很多,自己有不少体会和感慨,所以从他们的眼光和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网药物中文期刊的投稿心得,欢迎各位大佬批评指正:
(1)北核命中率可能远低于低分SCI。我朋友说,他的期刊一个月也才50多篇文章发表,而每天他所接受的稿件大概20-50篇左右,因此光从数量上来说,北大核心期刊投稿命中率为4%到8%左右。这真的很低,可能远远超出了三区、四区的SCI投稿难度,给大家看一个我朋友导出的去年某一天收到的论文审稿最终结果截图(挺震撼,那天收到54篇,最终只接受了4篇,一篇讲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证候的进展综述,一篇舌脉的可解释性的深度学习模型,一篇真实世界研究,还有一篇蹭了铁死亡热点的纯实验研究,网药不管有没有实验都全军覆没了,哈哈我一直以为网药加实验必录用,这结果真的超出我的意料);
(2)近年来很多期刊要求网药是要做实验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稿件太多了,他们初稿筛选根本忙不过来;
(3)已经有很多核心期刊不是很想收网药,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稿件太多了(我又重复了一次,因为编辑真的很崩溃经常处理不过来),且低质量、套路化网药很容易拉低他们期刊形象(朋友原话);
(4)很多期刊热衷于通讯作者博导、国家自然基金支撑,尤其是北大核心,但不要以为你挂了国家课题就万事大吉,淘汰率仍然很高,内卷很严重。但是我朋友也说了,如果你的稿件质量很高、很有创新点,博取她好感,即使没有好课题也有可能收录(给大家打个鸡血);
(5)很多期刊很喜欢作者引用更多的参考文献,朋友说期刊之间也会互相攀比(我不知道机理是什么,欢迎大佬解答),反正大家切记不要太少;
(6)不要拿这个核心期刊最撇的网药文章(尤其是没做实验的网药!!)去模仿去比较,觉得这么垃圾的文章也能录用后,仿佛自己的也行了,这个原因。。。咳咳。。。你们懂的(朋友默认不语);
(7)郑重说一下TCMSP数据库吧:首先我想说我是很爱很喜欢这个数据库的,这个数据库帮助太多人毕业、就业了,而且又免费,让我从临床走进了药学的大门,我真诚地对这个数据库说一声:谢谢您!!。 但是很遗憾,近几年很多期刊编辑、审稿人从严谨的角度非常质疑这个数据库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全面性,认为数据库参数存在多处错误(比如很多成分OB值大于100,我一个做药代的朋友觉得如果预测出现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但是必须阐明原因),不能满足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需求(例如中药复方是不能依靠数据库简单成分叠加的、不同配伍不同剂量活性成分完全不一致,其次中药的部位、炮制方法、产地其活性成分也大相径庭;还有,哪些是初级代谢物?哪些是次级代谢物?这些成分相对含量如何?我们都一无所知),OB》30和DL》0.18的筛选模式也广受质疑,不少中药的重要活性成分并不满足这个筛选策略。因此如果这个数据库不进行全面系统更新,很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想想还是挺伤心的。。。
(8)传统、套路网药最致命的问题:关键成分总是槲皮素、山奈酚、谷甾醇化,这个相信做网药的朋友都知道这个问题,有一个论文我觉得写的挺有意思的,欢迎大家看一下:马焓彬,贾利军,李玉婷,马聪,赵灵丽,雷阳,张梅,刘涛.网络药理学研究中“槲皮素类现象”与对策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0(03):223-230.
(9)现在学术公众号很喜欢推送把网药和代谢组学结合的研究,说老实话,大家只能试一试,不要报太大期望;
(10)很多人都说实验+网药好中,这个只能说相对吧,因为有些人的实验研究是强行结合网药的,网药筛选出来的指标和实验部分毫无关联,编辑其实一眼就看得出来;有些是先做实验,发现不太理想,后补的网药,这个审稿人一般也能发现;而且有些研究的网药实验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比如就一个指标的ELISA完事(这种文章就算是我朋友我都会嫌弃);
(11)富集分析同质化一样很严重,动不动不管啥药啥方就永远是那些什么肿瘤通路、NFκB通路、PI3K/AKT通路或者凋亡、血管生成这些生物学表型,也不具体分析为什么,其实原因和第(8)点密切相关,编辑朋友说前几年不懂所以看的还新鲜,现在见到就想“吐”,这类绝大部分网药都会命丧编辑初审。
(12)据我朋友他自身的统计,目前CNKI已经见刊的网药大概有7000+篇,但是他根据他的蹩脚统计推断认为累计投稿网药数不低于20+万篇,这个比例真的震惊到我了;我觉得如此投稿网药庞大的数量原因有几个:其一,公众号的过度营销吹捧(经常发一些关系户网药文章做宣传,卖培训课然后韭菜);其二,传统套路型网药确实太容易上手了,现在基本无代码;其三,传统套路型网药基本不需要什么知识储备,网药“有手就行”;其四,B站誉川的视频确实功不可没,带领了无数学子走进网药世界,很多人很感激他,但是很多人不懂得举一反三,只会复制几年前肤浅的那些操作,我想这也是誉川大佬最不愿意看到的吧;其五,我们经常看到帖子很多人说“我和我周围的小伙伴都发表了网药,如何简单简单.......”,这真的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绝大部分被拒稿的朋友并不会发声(就像抖yin知hu看多了觉得人人都是清北985211和海龟,我们这些双非土博涩涩发抖,从来不敢评论)。
(13)编辑和审稿人的朋友建议:网药在以后的论文真的只能作为一个预测工具,甚至是一个不靠谱的预测工具的存在(在中药数据库、算法未进行系统性革命以前,传统网药局限性真的太大了,而且也真的被大家玩坏了,我朋友说很多国自然评审专家看到你的标书前期基础是用的网药,瞬间就会觉得你很low,你也因此很难得到A,天呐网药已经如此臭名昭著了吗??!),所以建议大家慎重入坑;
(14)不要觉得做多组学好像就比网药高级、更胜一筹。在我朋友看来,没啥区别,都需要实验验证,从某种程度来讲,组学结果还不一定有网药数据库客观、全面。毕竟网药再怎么说也是AI二次整合产物,很多靶点、关键成分是经得起推敲的,但是组学做出来的东西,咳咳.....做过的朋友都能体会分析数据的辛酸与抓狂...
以上是我个人的感悟和看法,基本都是编辑朋友和审稿人朋友的观点,我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其实他们的观点也不一定全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欢迎大家讨论、指教,我也想多学习学习。祝大家金榜题目、顺利毕业!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