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中国人撕裂的心灵世界
2022/6/16 14:54:14 阅读:170 发布者:
中国人的精神肖像呈现了诸多面向。往好里说,这体现了中国人平衡的智慧。况且,贪心也是进取的表现,欲望也是理想的表现,冒失也是成长的表现,世故也是成熟的表现,焦虑也是在乎的表现,面面俱到也是自强不息的表现。往坏里说,这种鱼和熊掌兼得的平衡术极易失衡,进而形成“什么都不真信”的社会思维。
作者桂旭江 原载《新周刊》第435期 转自设计与哲学公众号 ID: PhilosophyDesign
赶了这么多年的路,中国人的生活进入了“新常态”。每个人都碰上了相当于前人活好几辈子的巨变时代,也都期望同时能活出几种人生。于是,看似撕裂的价值观,对立统一于同一个人身上;看似不可调和的冲突,毫无违和感地并行不悖。一边以马云励志希望快速成功,一边学星云之道希望保持心灵平和。一边希望陪孩子成长享受家庭生活,一边争上位争业绩当加班超人当商务狗。一边内心端正自视清流,一边适应潜规则随波逐流。一边想悬崖勒马,一边又欲罢不能。一边用成功证明自身价值,一边又觉生命脆弱万贯身家终虚无。一面开导别人看开一些,一面告诫自己时不我待……中国人的精神肖像呈现了诸多面向。往好里说,这体现了中国人平衡的智慧。况且,贪心也是进取的表现,欲望也是理想的表现,冒失也是成长的表现,世故也是成熟的表现,焦虑也是在乎的表现,面面俱到也是自强不息的表现。往坏里说,这种鱼和熊掌兼得的平衡术极易失衡,进而形成“什么都不真信”的社会思维。当这样的撕扯与纠结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困扰,所折射的,至少是这个社会大转型的一个侧影,就像沉重的列车在急转弯处,发出巨大的摩擦声。十几年的职场打拼,己经实现的财富足以令她 “美美容养养花,没事去趟温哥华”;她曾经早早立愿35岁退休,云游四海,追逐诗和远方。可是,她几乎从来没有闲过,从一条战壕跳进另一条战壕,基本是零时差。刚刚读完EMBA,就再一次把自己扔进创业的炼炉,成为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始人,她像个性别不明的女汉子那样冲锋陷阵,顾不上花容失色,忘记了我本娇娥。己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盯着屏幕度过,有多少次会议控制不住地对着下属咆哮,又有多少次在享受喜悦的五分钟之后就开始下一轮焦虑。这其实是一个群体的生存写照,一边是入世的成功,一边是出世的向往,人们在撕扯中挣扎着前行。仿佛那个“人格分裂”的朋友圈:“成功白领写给刚毕业的大学生” / “写给25+30+的男人女人们的生活真经” / ”如果你现在还在嘲笑别人做微商,5年后你会更后悔!就像当初没有人看好马云一样!” / “成功不是先有钱,而是先有胆!” / “有的人27岁买宝马,有的人27岁打游戏。有的人30岁存款80万,有的人30岁工作都找不到”……最常见的开头或者结尾,永远是:“不要问我,跟我做代理,能挣多少。当你问这句话的时候,你的思想还停留在给别人打工的阶段。能挣多少,你得问你自己想挣多少,boss都是很有野心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收入,收入决定你生活的品质。”“不争不抢,做个淡淡的人” / “心情平和才是最大的成功。最后属于你的都会给你” / “人生本修行,万般皆身外” / “不要兼济天下,却要独善其身” / “只要看得开,只要不比较,人生到处是欢喜平和”……我们一边嫌弃鸡汤难喝,一边在鸡汤里寻找自我安慰。我们需要这些鸡汤来平复那些让我们愤愤不平的生活琐事,来阿Q我们有欲望却无法实现欲望的本质。那些可以倒背如流的佛学禅学理念拯救者我们,让我们不至于被现实的车轮碾压的头破血流。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拼命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着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我们比任何人都讨厌世俗,想做出世的智者。却又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高人一等。左手是入世的成功,右手是出世的向往,我们总是在撕扯中挣扎着前行。有个朋友在北京做媒体10年了,老母亲在老家的小城市里,前一阵子总是听他念叨老母亲最近身体不好想回家去看看照顾一下。前几天我问他回去没有,伯母身体如何。他说,他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忙,实际上去年一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家了,甚至连春节都还是在忙着台里的直播。他隔了半天回复我:“在他的内心深处,妈重要,但是在此时此刻,直播更重要”。常常在思考,不断刺激我们奔跑的动力到底在哪里?成功、财富?我们并不肯全盘认领;自我价值的实现?生命的意义?实在有些宏大飘渺。最赤裸的解剖其实是:人在摆脱温饱困扰之后,就开始寻找自我的证明,而证明的起点和终点是——比较。对于人这种群居动物来说,“比较”几乎是所有的不幸和幸福的源泉。从生到死,我们永远活在比较中,比成绩,比学历,比升迁,比车房,比谁的关系更硬,比谁的对象更靓,比谁的孩子更出息。俞敏洪就对他的同学说:如果什么都比不过,我就争取比你们活得久。结果,是我们常常对未来产生莫名的恐惧,名义上是担心资产贬值、孩子教育、年老医疗,而本质上,是恐惧未来活得不如别人。结果,是我们不能接受掉队,我们总觉得身边的脚步隆隆,不断有人超车而去,我们不敢停下,生怕成为吃灰的落伍者,生怕成为被嘲讽或者怜悯的弱者。结果,是我们总在试图让别人尊重,不断要用成就来刷屏,向周围提示自己的存在。我们甚至己经想不起,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谓理想,原来全是想像成为别的人。结果,便是这数不清的撕扯。我们越来越发现事业、工作、成就之外那些事物的美好和重要,却又忍受不住比较带来的刺激,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回头,总想着弥补些什么,总以为下一站就是终点。作家胡赳赳说,马云和星云能同处一室,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同时谈论、同时供奉,也有其中国特色:一个是物质主义的代言人,一个是心灵主义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内心,尤其是在经济地位上升、生活得到改善、而社会境况没有“盼头”的中产阶层那里,充满着一种“迷思”。这种“迷思”是一方面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尽量地让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提高,尽量地让自己和家庭的物质化一些;但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又屡屡遭受压力、挫折和磨损,每每又觉得得不偿失,感叹时间到哪儿去了,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常常弄得身心俱疲。中国的社会特征,往往具有一个“绑定”的功能。假如你是创业者,你被你的创业伙伴和员工绑定了;假如你是个打工者,你又被一纸合同和老板“绑定”了;同时,“绑定”你的还有一堆档案、户口、人际关系。中国人累,全累在心里;身体的累,尚可以通过休息缓解。无形之累,让中国人患心理性、精神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导致忧郁症蔓延,在一线城市,几乎每个人身边都能发现这样的朋友。学马云,是成功学;学星云,是佛学。学马云,是做大;学星云,是做空。学马云,是入世;学星云,是出世。学马云,是饮鸡血;学星云,是饮鸡汤。学马云,是求洪福;学星云,是求清福。中国人口口声声地声称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但中国人快马加鞭地在挖掘左右逢源的秘诀。(公众号:设计与哲学)在马云和星云编织的这幅“云图”中,有中国人所有的遐想和抱负。马云和星云,是我们时代的两个钟摆;庸常的中国人,就在这两个极端间摆荡。从马云到星云,看似是中国人的“跨度太大”,实则是中国人的一段处世“光谱”。五光十色的中国人的多变性格,在这个光谱辉映下,变成了“云图照耀中国”。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