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热点: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何以可能
2022/6/15 15:03:17 阅读:171 发布者:
▲原刊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年第6期,约20000字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性,可以把以下“四个关系”作为视点。第一,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就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作为结果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直接地与作为过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马克思主义研究过程是一个系统。要说明这个过程,就要说明使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微观的具体的理论研究过程的条件,而是总体的一般的研究过程的条件。第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而言,科学性的要求在于首先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学说的体系。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性的表现不仅在于对这个整体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正确理解,还在于对每一部分的理解。第三,实证与思辨(总体)的关系。无论是关于客观对象的研究(它形成一定的科学学科),还是关于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和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研究,科学方法论的原则在于坚持实证性与思辨性的统一。根据经验,特别是“西方马克思学”的教训,实证性与思辨性的关系特别表现为实证性与总体性的关系,所以,我们把实证性与思辨性的关系又看作实证性与总体性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印象一般是,自然科学研究更强调方法的实证性,从而主张任何科学的结论都必须以实证经验或实验为基础;哲学研究更强调思辨性或总体性,认为没有思辨性、总体性就没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这种方法论的实证与思辨、实证与总体的对立倾向特别表现在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关系的认识中。第四,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客体就是认识面对的对象。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性,在于一切结论都要反映对象的真实面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家,其理论素养比自然科学家应有更高要求,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而崇高的精神世界,还有复杂的社会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使自己的研究保持严格的科学性,因此对他们提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丝毫不过分。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特殊性,特别是科学性要求来说,它的知识体系的性质、特征、功能及发展的规律等,与一般科学,即使是社会科学也是有所不同的。对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其条件有以下方面:第一,客观形势。客观形势作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社会存在,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人的实践的总的结果,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和意志,制约着人们的现时的和未来的实践。所以,一定的主体面对的总是一个多层次的规模不同的客观形势。一定范围和规模的客观形势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向、主题和内容有着根本的影响,把“唯物主义的和因而是科学的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直到今天的进一步发展上”,就是从马克思主义面对的客观形势的变化即“历史出现转折”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此种形势下应该把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向、主题和可能的理论内容。第二,科学发展。对哲学、思想、理论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除了客观形势,还有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既指自然科学发展,也指社会科学发展。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因子。科学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其一,新的科学发现和由此产生的技术发明可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它一方面直接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新的“科学元素”,一方面造成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形势。其二,科学革命通过推动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而影响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发展。其三,科学事业的进步不仅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淬炼了科学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科学精神,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第三,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无论对于一般科学研究,还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都是一个根本性的条件。进步的与落后的社会制度对于科学研究和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进步文化的研究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制度与相应性质的意识形态之间的这种决定性关系,是就其常态而言,不能做绝对化的理解。第四,机构设置。机构设置概念意味着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有组织的社会行为,而不是独立的纯粹的个人行为。机构设置固然是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得以进行的体制条件,它是外在的,不表现研究行为的本质,但是它又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有条件建立这样的机构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机构设置作为支撑理论研究得以进行的社会形式,其功能在于适应理论研究的需要,因而机构设置的形式、规模、分布等都是应该考虑的方面。第五,管理机制。我们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直接部署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直接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中央也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的出版和推广。通过各级党委特别是党的宣传部门,通过党领导下的各大主要媒体宣传、执行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思想和党领导实施的各项文化政策,引导开展正常的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积极鼓励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第六,学科结构。通过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结构促进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化与科学化的互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立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特征和发展规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战略决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二级学科的划分是合理的,它正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和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人才的需要。第七,主体能力。在这里,所谓主体能力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研究能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体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能力,也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条件。它是一个系统,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和内容,其中根本的是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是统一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当客观形势和实践发生了变化和发展的时候,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地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它的科学性、先进性。根据经验,对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突出影响的主要是以下四种方法:第一,文本文献研究方法。文本文献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性的方法论意义,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中出现的某种偏向而提出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定思想的认识和解释,正确的方法是,首先看他们自己在其著作中对这个思想是如何阐述的。对于那些有较大疑问和已经引起较大争论的思想的理解,更要把经典作家关于这一思想的多处阐述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同时还要了解其他人对经典作家的这一思想的理解。在掌握了多方面的信息以后,运用必要的思维方法作出自己的解释。第二,实证性与思辨性结合研究方法。文本文献研究方法对问题的说明、证明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实证性,在于在第一手材料中发现使问题得到说明的根据。但是,正如科学研究方法并不限于文本文献研究方法一样,文本文献研究方法也不限于实证方法。正确的方法是把实证性与思辨性统一起来。第三,发展史研究方法。发展史在这里是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方法。但是,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谈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而是要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谓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法或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方法的总体。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展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具体方法,而是在总体上说明这一方法的意义。这样只要指出它的总体方法的一般特征就可以了。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中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历史进程中,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中认识马克思主义。而作为目的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这一经验、这个一般方法论原则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历史经验中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第四,理论与实践统一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首先是理论从属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其次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性的内在品质或标志。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