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近四十年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主题与进展

2022/6/13 16:17:51  阅读:221 发布者:

近四十年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

主题与进展

吉林大学 姜 峰

提要


提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深入,学术英语逐渐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选题的热点。然而,现有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学术英语论文,追踪该学科领域近40 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和评述研究主题与进展。结果表明,人际互动、身份构建、学术素养、教师发展和学科间性是国外相关研究的重要主题,反映出学术英语研究受应用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转向的影响,多聚焦在学术交流背景下语篇、语者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上。

关键词:学术英语、文献计量、研究主题

01

引 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学术交流和教学语言的趋势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指导下,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规模和需求日益增长(卫乃兴 2016;姜峰 2021)。例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语言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20-21)。孙有中(2017:862)也曾指出:“在大学英语向学术英语升级、英语专业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以及中国当下经济与社会发展向外语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语言课程也需从交际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型。”根据中国知网检索统计,2000至2020年间国内有关学术英语的文献多达3240篇。可见,学术英语逐渐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科研选题的热点。但是,现有研究呈现出一定的同质化现象,在理论探讨、语境阐释和教学反哺等方面有待加强(姜峰 2019;李韬、赵雯 2019)。因此,我们有必要追踪并对比国内 外学术英语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趋势和学界旨趣,进而补益本土化教学与科研实践。


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约1万3千篇学术英语研究文章,追踪本学科领域近40年(1980~2020年)的发展脉络,梳理和评述研究主题、学者及进展,以期为学术英语教师和研究者了解学科前沿和科研选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02

2. 学术英语:起源、界说及发展


学术英语,又称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泛指学术语境下开展各类学习和交流所需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的重要分支,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资助大量发展中国家学生赴英国学习,因此短期培训课程增加。以Halliday、McIntosh 和 Strevens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探索传统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新需求,提出此时语言学的任务是基于特定人群和特定语境下的语言实例,对服务于包括学业学习和学术交流在内的专门用途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根据Swales(2001),学术英语研究可追溯到Barber(1962)对科技语篇词句特征的分析,到20世纪80年代,学术英语研究逐渐成熟,并进入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外语教学与研究范畴。例如李小龙(1983)论述了学术英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倾向性,戴炜华(1986)探析了科技类学术英语的语言特点,等等。


可见,学术英语研究发端于学生对学术语言的需求,着眼于解析文本和话语实践,最终反哺课堂教学。学术英语因此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方向(Lei & Liu 2019;王文斌 2021),它突出目标话语共同体,以文本为切入点,通过实证描述目标话语共同体共享的特定语言特征、体裁资源和话语实践,并以此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裁及修辞意识,使其了解交际目的和学科文化,从而更好地加入目标共同体,构建学术身份(姜峰 2019)。de Chazal(2014)认为,学术英语的语言本体研究与教学导向使之汲取了广泛的语言学和教育学理论,用以解构学术语境与语言使用之间的复杂关系。Hyland & Jiang(2021)进而指出,学术语境多元化和学科领域专业化推动了学术英语的长足发展。Swales(2001)试图总结学术英语文献脉络,认为其在20世纪60年代处于萌芽期,70年代受篇章和修辞理论影响获得迅速成长,80年代吸收体裁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后取得突破性进展,并逐渐进入如今多元化发展的成熟时期。姜峰(2019)则将学术英语研究大致归纳为语域分析、语用分析、语境分析和体裁分析四个阶段。但 是,此类对该学科领域的综述多流于内省经验,缺乏基于权威数据的实证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取自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学术英语研究文章进行分析,以标准化频数为参照识别焦点主题、核心文献和主要学者,调查其在近40 年的发展趋势。

03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数据


本研究参照学术英语标志性期刊《学术用途英语期刊》的论域描述语,确立与学术英语相关的具体话题,包括课堂话语、教学方法、教师教育、语言测评、需求分析、话语分析、二语习得和语言规划。有别于Hyland & Jiang(2021)选定期刊范围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更为开放的数据收集理念,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的核心数据库中,以摘要为目标并列检索“学术”及上述论域关键词,实现更为广泛的期刊范围和数据源。如前所述,学术英语在20世纪80年代渐入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范畴,因此时间范围设定为1980~2020年。经人工复查检索结果后,筛除书评、会议综述等非研究类体裁,本研究共获取7611篇英文和315篇中文文献。鉴于标志学科发展的旗舰刊物《学术用途英语期刊》创建于 2002年,时间范围以2001年为中点进行两等分:1980~2000年共有 1181 篇英文和 59 篇中文文献,而2001~2020 年共有 6430 篇英文和 256 篇中文文献。


3.2 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即“通过数学和统计算法实现文献综述”(Ellegaard & Wallin 2015:1810)。在分析研究主题时,中英论文摘要分别经过 Corpus Word Parser 和 TreeTagger 词性标注后,由PowerConc检索名词和2~5 词词块,再经人工复查排除无效词项,包括关于语言的一般内容(如“英语”、in terms of 等)和泛指学术英语的内容(如“学术英语”、EAP 等)。在确定核心文献和学者时,本研究以学术引用频数为评价指标,因为引用率代表一定的知识贡献、学界认可和学科影响程度(Hyland & Jiang 2019)。为了实现前后 20 年的组间比较,本文将初始频数进行每百篇论文计数的标准化处理,并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判别差异的显著程度。

04

4. 结果与讨论


4.1 焦点主题


本研究在国外学术英语文献中发掘出410 个主题,其中146 个出现在2001 年后,包括lingua franca、assessment literacy 等。表1 显示,identity 是增幅最显著的主题,它有助于我们透视学术作者如何围绕目标对象的话语规约展示自我、协商观点(Hyland 2020)。学术交流的社会属性也激发学界不断分析学术语篇的人际互动,揭示各类修辞资源与策略;并促使相关研究日益关注学术语篇的学科特性,解构不同学科语篇的语言特征和话语实践。因而,interaction和 discipline出现的频数不断增加。同时,学术素养是学术英语研究的重要落脚点,表现为对学科认识论和话语规约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以literacy为主题的研究显著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固化,学术英语教师旨求专业发展,渐入外语教师队伍的核心位置,这促使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成为另一个增幅较大的主题。


图片


表1还显示出need analysis、teaching practice、questionnaire、textbook和native speaker是降幅最大的五个主题。学术英语研究逐渐成熟的结果之一是不断明确教与学的需求,因此“需求分析”不再占据核心主题位置,问卷调查也随之出现频数下降;同时,“教学实践”和“教材”频数降低,表明相关文献减少了对具体教学手段的考察。此外,学界普遍认为学术英语并非任何人的母语,其主要群体划分是专家和新手,并非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者(Swales 2004),因而对本族语者的讨论大幅减少。


不同于增、降幅度较大的主题,course和learning process持续受到国外学术英语研究的关注。由于数据收集的简便性以及书面化的学术评价传统,学术写作一直是学术英语研究的焦点;语篇和体裁是写作研究的两个重要路径,因此也始终是学术英语研究的关键主题。语篇关联文本与语境,体裁则进一步有助于揭示修辞策略、交际意图与目标话语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研究在国内学术英语文献中识别出125个主题,其中26个产生于2001年后,包括“国际发表”“双一流”等。与国外文献相比,国内文献的研究主题更为集中,在时间跨度上表现出有限的延展性。表2显示,“语料库”作为方法类的研究主题,增长幅度最大。“论文”构成语料的主要文本体裁,用以分析学术语篇的语言特征与修辞资源。此外,国内学界针对研究生学术英语的研究也不断增强,认为研究生英语教育是学术英语重要组成部分(李韬、赵雯 2019)。此 外,“教师”和“课程”也是国内学术英语研究日益关注的主题。


图片


表 2 还显示“教学定位”频数降幅最大,反映出学界对学术英语的定位和认知逐渐成熟,持续减少辨析其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以及对学术英语教学定位与模式的探讨。因而,“模式”和“用途英语”的出现频数也随之大幅下降。或许出于相同原因,学术英语被认为不仅仅是词汇层面的语言使用,也不是单纯的日常交流所需,因此传统上以“词汇”和“交流”为主题的研究兴趣不断消退。


就持续高频的主题而言,“写作”一直是国内学术英语研究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语料库”和“论文”主题的增长趋势。此外,许多相关研究也与国外文献不谋而合,以“教学”和“学生”为主题,不断探索学术英语的教学实践和语言学习。所不同的是,国内研究侧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术英语能力,表明学界对学术英语的需求和培养目标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普遍共识。


综上,国外学术英语研究受应用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转向的影响,多聚焦在身份、互动和体裁等关联学术语篇和语境的主题上,体现出学术英语由一般性的外语教学发展成具有特定旨趣和研究范畴的学科子域。相对而言,国内研究主题更为直接,持续探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培养,并突出以论文为主要语料分析学术英语的本体特征。


4.2 核心文献


参照Lei & Liu(2019),本文通过学术引用频数确定核心文献的影响力。由表3 和表4可见,国外高被引文献中,学术著作多于期刊论文,而国内情况截然相反,特别是中文文献,高被引的均是期刊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领域国内外知识建构与学术发表的体裁偏好。


Swales(1990)奠定了学术英语研究的体裁分析流派,以学术引言的“创建研究空间”图示模型为例,阐述了语步结构及词汇语法特征与修辞语境的关联,并勾画了体裁研究的切入点和分析流程。体裁联接语篇和语境,有助于学术语篇分析超越囿于文本的局限,因此这一研究持续成为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 40 年间高被引的核心文献。其他高被引文献大体上分属四个研究方向:1)以语篇 为导向,如Hyland(2008)、胡壮麟(1996);2)以语境为导向,如Myers(1990)、Becher & Trowler(2001);3)以教学为导向,如Hyland(2002)、王守仁、姚成贺(2013);4)以习得为导向,如Entwistle & Ramsden(1983)、文秋芳(1996)


整体而言,国外研究的高被引文献以语篇导向为主,40年间从粗线条的体裁和功能语法过渡到更为精细的词块和元话语。如上所述,Swales(1990)呈现了学术体裁分析的方法路径,Halliday(1985)、Halliday & Hasan(1976)提供了解构文本语境、语言选择和篇章组织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Myers(1989)通过读者群和面子威胁行为剖析了学术语篇的语用效力。随着对语篇建构和修辞资源的深入研究,学界将分析单位不断聚焦,在近20年间产生了有关元话语和词块研究的经典文献(如Biber et al. 2004;Hyland 2005,2008 等)。值得注意的是,以语篇为导向的核心文献中包含3个“语料库驱动”研究:Coxhead(2000)、Biber et al.(2004)、Hyland(2008)。该研究范式不对语料持有先见认知,而是以语料作为语言描写的出发点(梁茂成 2012),适用于研究者“自下而上”地探索一个全新的学术体裁。


国外学术英语研究的另一类高被引文献则以语境为导向。例如Bazerman(1988)探讨了学术体裁对科学活动和社会语境的塑造力,Myers(1990)考证了科学文本在塑造学术知识与文化权威等社会语境方面发挥的作用,Lillis & Curry(2010)论述了国际学术发表不同群体的科研现状、资源分配与解决办法。此外, Becher & Trowler(2001)也为学术英语研究提供了不同学科的文化价值与认知结构等语境信息,尽管他们并非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图片


相比之下,国内学术英语研究高被引文献以教学导向为主(如表4 所示)。一方面论述学术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与属性(如Jordan 1997;蔡基刚、廖 雷朝2010);另一方面聚焦学术英语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如Hyland 2002;蔡基刚 2012),逐渐从依赖国外相关理论构念发展到探索适应本土化需求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此外,另一类高被引文献则以语篇为导向,例如Hyland(1998)系统阐述了学术语篇模糊语的表达资源与人际意义,胡壮麟(1996)发展了Halliday 和 Hasan的语篇衔接分析方法。


图片


可见,国内以语境为导向的研究有待丰富和补充,对学科认识论、学术语境以及学术文本社会建构过程等语境内容的考察也有待进一步拓展。此类研究深受科学知识社会学、教育学等社会文化理论影响,强调科学文本和知识建构过程中参与者的能动性与社会关系网络,往往通过个案分析、民族志等质化研究方法,调查学术话语共同体的社会属性以及学术文本产生的社会语境(de Chazal 2014;Riazi et al. 2020)


4.3 主要学者


统计结果表明,Swales 和 Halliday是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40年间共同的高被引学者。Swales 提出了学术话语共同体视域下的体裁构念,认为交际目的和图示结构界定学术体裁的修辞属性,规约文本内容和语言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旨在增强学生体裁意识的学术英语教学活动。Halliday构建了系统功能语法,建立了语言表达意义潜势的系统观以及语言描述经验世界、人际关系和篇章结构的功能观,为学术英语研究解读知识表征与话语互动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


由表5可见,1980 年至2020年国外学术英语研究高被引学者的组成由领域分散化趋向专业化。前20年学术英语研究中,教育心理学学者Entwistle提出了解构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理论,二语教育学者Ellis的任务型教学理念能够指导学术英语教学设计与活动开发,写作研究学者Flower的社会认知视角、Connor 和 Kaplan的跨文化修辞视角、Bazerman 和 Myers的社会建构视角都从不同方面塑造了学界对学术英语的认识和解读。Bakhtin 的对话理论表明语言意义产生于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该理论观点推动了学界对学术语境下文本互文性、话语共同体与社会互动的认识。


图片


2001 年至2020年间,主要学者的被引标准化频数和占比均高于前一阶段,可见国外学术英语研究已形成了专业化的领军队伍。Hyland凭借超高引用率成为近20年学术英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他的系列成果揭示了学术语篇的学科特殊性,发展了有关学术互动的元话语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学术身份是作者在贴近学科共同体基础上表达个体立场的辩证观点。Biber 构建的多维 度语域分析方法为学术语言本体研究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方法模式。Cummins、Johns、Flowerdew和 Lillis分别专注于青少年、大学生和非本族语群体的学术英语能力发展,论述了学术语言水平构念、基于体裁的教学设计以及文化资本分配在学术英语能力发展中的影响。Wenger提出学习是积极参与共同体互动的社会化活动,这一理念对学界考察学术身份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Becher从学术文化和社会学视角分门别类地解析学科共同体,为学术英语学科间性研究提供了社会文化领域的理论参考。


相较于国外研究,国内研究或是引介和评述国外理论与观点,或是基于国外理论框架开展实证分析。因此,国外代表性学者在国内文献中被广泛引述,Hyland、Swales、Halliday 和 Biber是出现在两个时间段的主要学者。根据前文对这四位学者研究专长的评述,我们不难再次看到国内学术英语研究多偏重语篇分析和教学探讨,理论鲜明、方法创新的学者群体还有待形成。

05

5.结语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揭示了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近40年发展中的主题、人物与脉络,对以往偏主观印象为主的文献综述给予实证补充。统计结果表明,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持续关注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但研究取向不同。人际互动、身份构建、学术素养、教师发展和学科间性是国外学术英语研究增幅最大的主题,而语料库、研究生和论文是国内学界不断热议的话题。上述主题反映出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受应用语言学领域社会文化转向的影响,聚焦学术交流背 景下语篇、语者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此外,近40年间国外学术英语研究高被引学者逐渐由领域分散化趋向专业化,国内学界的核心文献和主要学者则表现出对国外理论和分析框架的一定依赖,以及偏语篇和教学的研究倾向。


学术英语虽源于教学实践,但并非囿于语言课堂,而是形成了具有特定旨趣和研究脉络的学科领域。本文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 趋于顺应性立场(Pennycook 2017),侧重培养学生有效参与学术共同体话语实践的表达能力,而缺乏批判性立场,少有引导学生反思这一参与过程中共同体话语实践的排他性,考问共同体成员语言及文化资源的不平等性。此外,国内相关 研究也有待深入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与青年学者的学术素养和学习过程,并进一步挖掘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和科研语境对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带来的影响。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