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哪些事情改变了你对科研的看法?

2022/5/31 10:02:10  阅读:202 发布者:

在没有接触科研之前,许多人觉得科研比较简单,只需要看看文献,倒腾些数据,然后在实验室里面做些实验 ,得出最终的科研成果,接着就能又撰写论文与发表,从此走上学术巅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科研真的有普通人想的那么简单,单纯看看文献,在实验室里做几次实验就行吗?当然不是!

以前觉得科研就是照猫画虎,后来发现依葫芦画瓢也很难

首先,在还没有接触科研之前,许多人一定是觉得科研只需要完全根据前人的文献资料加以稍微改造下,就可以有成果了,实则并不是这样的。

小科有位好朋友,他本科是浙江大学,后来直博上了香港城市大学生物专业。他与小科说,在他本科的时候,他对于“科研”一词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就觉得科研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稍微加工改造,就可以有所突破。但是当他读到博士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

他的导师有一次与他们实验组的人开了个组会,希望他们能够研究神经设计学方面的内容,当时他被导师安排去做科研数据测试。因为这是他的第一次被安排做数据实验,之前看前人的文献都有得出差不多的结果,便想着应该比较简单。

但是人生总是事与愿违的,在反复熬夜数天,做了数十次的数据实验后,他发现即使在前人描述的数据上加以调整,也非常难以得出自己理想中的数据结果。

最终还是他的其它实验组成员一起帮他,不断的修改实验的参数与变量,才能得出一份比较满意的数据结果。

在这里,小科需要澄清一下,其实科研并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如果单纯的仿造前人的实验,那么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可能会有所偏差,因为所在的实验环境不同,实验的对象的也不同。

而且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创新,如果一味仿造其它学者留下数据,不去自己重新收集摸索,那么是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我们可以有选择的把前人的精华给吸收,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进去,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有用的东西。

以前觉得做科研是很高端很体面的事情,后来发现自己更多的是在搬砖打工

很多人都觉得做科研是一件很高端很体面的事情,其实真的是这样吗?小科看来不一定,科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的确定很多的数据和观点,这中间涉及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投入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

小科的一位研究生同学,他因为想申请南方科技大学的博士,所以联系了南科大的一位博导套磁,进到博导的项目组做科研。他刚开始觉得科研是十分高端和体面的,但是进组后才发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每个人被安排负责一些工作内容,然后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做着这些内容,他就每日负责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然后校对准备发表的论文格式等工作,有时候甚至要拿着仪器设备在大热天去采集信息数据。

刚满一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觉得他现在负责的工作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需要他每天在实验室待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完成当天的工作,月薪只有4500元,让他在深圳除了租房之外,不敢有其它多余的开销。虽然每天工作很枯燥乏味,但他发现自己在数据的收集与分类方法上都有了质的变化,同时也因为校对过很多论文稿件,所以自己写稿的时候也会更加的严谨与客观,同时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处。

其实“科研”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许多人或许会觉得,搞科研是十分高端、体面的事情,但当你真的在做科研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搞科研的人和其它行业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生活。有时候如果一个结果的数据不正确,还要反复多次的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能连吃饭都顾不上,可能是几天没洗澡,浑身灰头土脸的,而且还要每天几杯咖啡来支撑。

所以搞科研并不是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很多日子是相对枯燥乏味的。不过,虽然科研是枯燥乏味,但是却能从中积累到一些经验知识与方法,这些东西如果仅靠自身自己摸索,是很难获得的。

以前觉得大牛都是“指点江山”,后来发现“指点”也是很考验专业知识积累和敏锐度的

曾经的很多人都羡慕学术大牛们,觉得他们不需要动手,只需要开会分配给小组成员干活,然后自己再审稿即可,非常轻松。但是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能够有资格“指点江山”的大牛,无论在专业知识上还是敏锐度上,都是十分强的。

小科有一位硕导,他是北京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在读博前,他在香港已经有超过15年的报业工作经验,对于社会热度话题一直都是非常敏锐的。也正因为他丰富的行业和科研经验、加上读博期间培养的扎实专业知识,因此在后续的科研项目组中,他都作为主导人指点项目组这些硕博学生的工作。

当时的元宇宙还没有完全的兴趣,并且官方也还没有给出准确的定性,但是硕导他凭借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并且当时NTF还未在国内流行起来,但是他也已经发现如果元宇宙的兴起,将会带动NTF的发展,让我们项目组针对这些变量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并指点我们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获取一手数据,最终成功获得学校的支持与立项。

试想一下,如果是换成普通的学者,或许并不会敏锐的发现并研究这一未来的发展趋势。普通的学者对于行业最前沿的技术或者平台虽然有了解,但会保持一个观察的态度。因为如果申请立项或者发表论文,太过前沿的技术没有合理的数据支持、理论支撑,是很难成功获得学术委员会的立项资金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青椒学者”更倾向于研究没有那么前沿的事物。

另外一点,丰富的科研经验是经过长年累月,积累得来的,这些科研经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关键时刻还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普通学者无法指点江山,而行业大牛能够有资格指点江山的原因。

以前觉得文献综述就是拼拼补补,后来发现要写出好的文献综述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讨论到文献综述,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非常的简单,不就是把上网查阅到的文献,摘取一部分内容,复制粘贴到自己的论文,再标上引用符号与标语即可了,丝毫不会考虑逻辑的连贯性,引用的文献综述是否客观,观点是否过时了等因素。但如果真的是这样简单,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做科研了。

小科曾经有幸参加了一个由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硕士生交流会议,其中有一项议程就是大家轮流介绍自己的参会论文。在每一位参会学生都讲解完自己的论文之后,会议主持的一位教授表示有些小失望,因为大家对于文献综述的重视程度不是特别高,大部分的学生文献综述部分都是拼拼补补,并没有认真对待。很多人都把精力放在了研究方法部分、发现问题部分、理论创新部分,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文献综述上。

教授表示,一个好的论文文献综述,不仅能够帮助你剔除掉前人总结的过往失败因素,还能让你更有理有据的继续进行研究。

那么一份好的文献综述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好的文献综述,是取他人之精华,弃其糟糠。不仅要保证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 ,而且引用的句子需要与自己研究论文内容是相衔接的,同时,还要注意整体的思路编排,比如你关注的重点事物是什么,重点使用的理论是哪一个,都需要罗列出来,排好优先级别。只有这样,文献综述的才能够很好地展现你论文的研究思路。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如果前人的研究观点有一些是过时的,或者因为一些外在因素条件导致实验的结果不够客观,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结合其他学者的观点,以此来补充前人不足之处,最终一份好的文献综述才能诞生。

以前觉得“科研”改变世界,后来发现很多时候“科研”跟当下的世界互动很难发生

以前小科总觉得只要“搞科研”,就能够很快的改变社会。但事实是,科研普遍都有延时性,你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并不会马上与世界发生明显的互动。往往这一过程,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验证,才能够证明科研能够改变世界。这需要学者们耐得住性子,并把科研的目光放长远一些。

小科的一位学长,他是研究脑神经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领域,他当时选择这个领域就是想通过人工智能与人体脑神经相结合,以此来帮助瘫痪的患者实行行动的自由。但是一切都与他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如果要实现这个心愿,就需要等到客观的条件都充分满足了,但是他目前所研究的领域因为太过前沿,所以很少机构愿意与他合作。虽然目前没法完全与世界互动,但他相信未来5年、10年后,他的科研成果一定能够改变世界。

在这里小科要表明,虽然科研和当下的世界很难发生联动,但未来等到条件成熟后,科研成果就能够改变世界了。而且回顾过往许多学者的科研成果,都是在预测未来,今天的世界在5年前论文中早有端倪,甚至有着历史的周期,只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国情、重复着同一故事的发生、平行时空、搬运 、创造、重组!

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届诺贝尔颁奖典礼,基本都是肯定过往多年前的科研成果,而不是近一两年的,这是因为科研成果需要漫长的时间与世界发生互动,这一过程需要或长或短的时间,虽然不会是当下,但一定会在未来某一刻时点改变世界。

综上所述的各种情况,或许会改变你对“科研”的简单看法。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世界上没有难的事情。只有需要花时间和精力,还有耐心才能完成的事情,而科研就属于这种事情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改变大家对于科研的看法,有任何的想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交流,感谢。

转自:科研岛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