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建议取消本科(甚至硕士)生毕业论文?
2022/5/26 14:37:38 阅读:174 发布者:
我们从小学开始,先是认字学词,然后用词语造句,接下来把句子连成日记、周记和作文,作文分记叙、议论、抒情、应用等类别。有阅读习惯的学生也许还会写点读书笔记,或者就是简单摘抄些名言警句;有点文青气质的则会写诗写小说。然后到大四那年,突然要求我们写论文了。
写论文是个新鲜事。古今中外的学者以各种体裁写作,但大规模写论文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孔子自己没写什么东西,他其实是个编辑,把官府中的文书、民间的诗歌删删减减修修补补就成了六经。其余诸子写寓言、写政论、写君主宝鉴、写外交辞令,基本就是议论文和应用文。春秋战国以后,学者主要注疏经典,文人写诗词歌赋,官员写奏折。总之都不写论文。
国外也差不多。柏拉图写对话,亚里士多德出教材,阿奎纳写注疏,马基雅维利写君主宝鉴。培根、牛顿、霍布斯、洛克、卢梭确实“我手写我口”了,但写的是书,而非论文。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文科学者还是写书为主——想一想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罗尔斯等人的代表作。
论文篇幅短、内容深,本质上是对既有知识的一点点突破,它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写给自己同行看的。
绝大多数学者都没法成为知识创造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传承而非创造,即作为中介,把学生引向古今中外的伟大文本,主要的学术创作形态应该是写教材、做翻译。
学者尚且如此,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本科生能把教材吃透就极端优秀了,而教材只是专业基础知识的汇总而已。硕士也不过是进入了一个具体的专业,开始往里走而已。这个时候应该写读书笔记,梳理自己的思路,这些东西不值得发表出来,因为对于他人毫无价值;它们用来自我训练的。
论文要求创新性,创新性意味着突破既有研究,突破既有研究意味着先要吃透既有研究,吃透既有研究意味着要穷尽某一领域的文献。
如果严格贯彻这套逻辑,那么且不说学生的论文,绝大部分(绝对超过99%)老师写的论文也都可以付之一炬,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论文,都是没读几本书半懂不懂就开始装模作样写,曲解前人的观点,夸大自己那些愚蠢见解的新颖性和重要性。
不如让本科生老老实实写篇读书笔记,让硕士生做篇翻译,这些工作更能检验基本功,也更实在,不会逼人作假。
论文是专家写给专家看的,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至少得读完博士。
转自:拙棘 学术星球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