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果我是博导,要怎样带学生?

2022/5/20 10:21:36  阅读:461 发布者:

小科这期要让各位转换一下思考的视角,如果你成为了一名博导(将来很有可能哦),将如何与自己的学生进行相处?并且如何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

其实,能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本身也映射出了各位心目中一位理想的博导应该是什么样的……

1

哀声四起

这就不得不来聊一聊当下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先来看看学生们口中的抱怨吧!

01

打工机器

本以为“科研”开启了一扇大门,殊不知只是导师给你打开了工作室的门,还强迫你不能离开。每天三点一线的打卡,做不完的课题、写不完的论文……

每周一次的组会,明明没时间看书,还要汇报读书进度和体会。

这还不算完,刚准备做点自己的事,电话来了,让你去填个表、跑个腿。

科研的事告一段落,导师上课的PPT又要有人来做,同理,即将到来的会议发言稿、记者采访稿……

大概机器也没有那么多的活计!

02

“二把手?二当家?”

哎哟,读博了,表面上光鲜的不行,成为了博导的左右手。

实际上就是同师门硕士生们的第一后勤:制定研究计划,辅导开题、论文,掌管“三助”津贴,财务报销……任何一环节出了问题,锅都是你的。

03

私人保姆

家里没水//燃气费了,去xxx帮我交一下

你师母和我今天都有点事,等下小孩放学你去帮我接一下

车子该保养了、没油了,你去4S店帮我打理一下

老家亲戚要盖个房子,你去现场帮我看看是什么情况

……

04

导师是不是快把我忘了

回想一下,上次跟导师见面,似乎已经是刚入学师生见面会的时候了。

想请教导师关于的学术困惑,但他总是在外出差,或是在与甲方开会、应酬。

连各种需要签字的地方,也早早把电子签名发给我了让我统一“安排”。

老师,见您一面有这么难吗?您是不是快忘了还有我这个学生?

05

劳而不获

已经不记得这是给您写的第几篇论文了,“一作”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您已经是“杰青、优青、青千、长江”、甚至院士了,可以分一杯羹给我吗?

很久之前替您去出差的差旅发票已经积压好久了,您何时给报销一下?

毫不夸张的说,我的日常生活快揭不开锅了,为您打工这么久,功劳、苦劳,至少得有一个吧……

2

If I Were You

既然我们对当下的师生关系抱有太多意见,那么,当角色互换,如果我成为了博导呢?

01

相处模式

作为曾经饱受过折磨的过来人,首先我肯定要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师生关系。

我是你的导师,更是你科研道路上的伙伴,我们的关系永远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我不会把一些无关科研的琐碎统统交由你处理,你自当以学业和自己的研究论文为重。

除了对你的科研工作、学术道德有严格的要求,其余的事务,一切都能商量着来。

02

培养计划

课业安排

从你刚进校门的这一天起,我就会对你负责,研究计划、选题方向的制定,我必定亲力亲为。

我会在短期(1-2周)、中期(1-2月)、长期(1-2年),分别对你有一些“过来人”的建议和规划,但你无需每周都任务性的向我汇报。

读书会,师门会不定期的举办,但一定都是在大家完成自己手头上要紧工作的前提下自愿参加。

我会适当放手让你去申请课题项目,关于论文署名,只要你有诉求,就告知我,我会按劳分配,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不让你们的辛苦“付诸东流”。

毕业论文

博一的新生,我不会随意占用你们的时间,也请你们认真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不要挂科。

通过跟你的交流,会尽早让你确定选题的方向,督促你开始展开文献综述的研究,争取在你开题前将前期的文献综述汇以小论文(1-2篇),投稿并发表(能加强在开题中你对问题论证的可靠性)。

博二需要开题,我会保障跟你有充分的前期交流,辅助你顺利完成开题。

作为博士生的你,可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需要兼顾、或者是为了事业而疲于奔波,我会给予你充分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各项事宜。

但是,请接受我的“监督”和“敲打”,至少每两个月,需要向我汇报一下论文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

在你博士学制结束前的一年,我会随时掌握你的研究进展和论文写作,每月一汇报,争取尽早送你毕业;当然,如果你分身乏术,我也会适当放宽你的研究规划,只要保障最终的论文进度。

关于时间的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半年至一年)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用以搜索文献、阅读,每天至少半个小时记录思考的结果;每周保证至少整个半天(4小时)用以整理一周的研究内容。每半年写一篇期刊论文。

第二阶段(一年)论文写作,需要每天保证46小时。

第三阶段(36个月)冲刺阶段,完善手稿、整理

、表格、文献引用等。

科研论文

科研论文,是你博士毕业论文的缩影,我同样会加强你的科研论文高质量产出。

作为你的导师,有必要对你进行科研论文撰写和发表的系统辅导。你需要做到:

了解本专业领域相关期刊的基本情况;

选择合适的期刊;

在开始你的写作之前需要留意的几个问题;

要进一步了解期刊论文的常见类型;

你也要明白一篇好文章的必备条件(比如:清晰的观点、有用的信息、有价值的结论、所展示的材料应该有较好的框架);

你需要清楚的知道研究论文的一般格式(引言+综述+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结论概述+结语);

具体到重要的摘要的撰写(B O M R C 格式,背景(B)——研究意义;研究目标(O)——研究价值;研究方法(M);研究成果、研究发现(R);研究结论(C))

应对研究过程中的瓶颈

在你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也一定会遇到各种难题,因此,以下的方法也是我要教给你的。

你首先要知道做研究的一些必备条件,明白研究过程的特点。

研究需要有扎实和广泛的知识积累;

研究需要有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研究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研究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研究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

研究过程具有不确定性、会出现不可预见的状况和问题。

请你牢记“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

(眼界高+要求高+肯用功+能坚持)×能力÷功利心=水平

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里面的每一项对提高水平、创造高品质都必不可少。个人能力会使水平成倍数增长,但缺乏括号里的项也没有用,而“功利心”会使结果大打折扣。

其中,“能坚持”就是在面对遇到瓶颈或挫折时最需要的,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当然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还需要有方法。

一般对于成功的评判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但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总会有挫折和瓶颈,只有“熬”过了瓶颈才能成功。

还需要掌握做研究的认知心理模式。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涉及认知心理模式。

一旦新的信息反馈阻止了原先的认知模式。就会导致被称为认知失调的额外压力。

如果A是问题。B是答案,那么研究是一条直接途径。如果路径上的某一点行不通,会使得研究者变得很沮丧,它会被视为完全错误,并导致巨大的压力。

当研究进入瓶颈(云团)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问自己“怎么去解决……”,这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

各位在面对瓶颈时的应对方法。

分解动作法(将困难的事情分解为自己能做到的各种步骤或多个更小的目标,并且忠实地执行每一步);

转移视线法(寻找新的思路和方向需要尝试不同的视角,暂时“忘却”原来的想法);

穷尽法(把自己能想得到的最怪的、最不可思议的或认为最不可能的想法写出一个List列表,越多越好,尽可能“穷尽”,自己想不出来,找别人聊,甚至是外行都可以)。

关于你的学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能简化为一系列连续步骤,它的任务是将已经存在的想法或元素结合起来,它需要适应最广泛的资源,并且把看似相距遥远的想法建立起关联性。

使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可获得意想不到的创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外查看可用的技术,能够帮助你找到创新的线索。

“创造性的本质是将熟悉的事物变陌生”——Anonz

发现的真正含义不在于看见新的东西,而非拥有新的“眼睛”。

希望你克服拖延症。

不同人的拖延症,原因各不相同,他们存在着三个共同特征:不行动、焦虑、负罪感。

克服拖延症的一些方法:

把具有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机械性的工作、或容易操作且路径明确的工作(比如做设计,因为没有很好的想法,就会一直拖着、等待灵感的降临 )——可以做一些与任务有关的分析,抄绘一些认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做模型等。

对于论文可以分解为一些如查找文献、分析文献、摘抄句子等,用笔写比较有帮助,可以屏蔽其他的媒介而促使自己注意力集中。

利用外在压力的促进作用,比如找人(导师或同学同事家人都可以)谈论文想法,最好强迫自己做一下笔记;

组织一次专题讨论会(邀请博士生、青年教师等进行研讨、头脑风暴)就某一主题讨论的工作餐等。

你还要明确论文写作、科研安排的时间管理。

处理好整块时间和碎片时间应该做的工作。

对于研究工作,碎片时间可以记录想到的关键词、记录思考的一些火花,搜索一些文献等。整块时间最好用来进行工作量较大、较有挑战的工作。

一般经验:论文初期构思、找资料尽量利用碎片时,写作时保证有每天2小时以上的整块时间,论文最后冲刺阶段,需要集中至少2天时间。

学术人脉的积累

在对你的课业、毕业论文、期刊论文的一些叮嘱之外,作为你的导师,还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逐渐累积自己的学术人脉,无论对你个人,还是你今后研究的学术话语权,都是有利无弊。

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结识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与他们建立学术和社交上的联系;

积极投稿的同时,与杂志社的编辑们保持学术上的联系,长此以往可以增进互信,使今后的论文发表工作变得高效;

当你的科研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的时候,要自己制造机会,尝试着举办小型的学术研讨会,通过成果的分享和交流,也许会让接下来充满困难的研究顿时柳暗花明。

03

个人健康

最后,也是上述一切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便是你的身心健康。

其实就算是久久没有新的研究成果诞生,作为你的导师,更不愿意让你的身体垮掉。

关于这一点,我会督促团队定期地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让所有人积极地参与进来,在运动中,短时忘却科研的艰辛,调节各位一直紧绷的神经,让持久的科研工作,“分段、高效、健康”的进行。

04

个人困境

如果你“出生寒门”,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请不要自卑,作为你的导师,更会在生活上,给予你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希望你能将眼下的这些困境,看作是成功路上历经的短暂时光,和团队其他人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选择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将所有的困难都自己扛下。

说了这么多,也总有未尽之处,但一份融洽的师生关系、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最终,一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严格要求、有的放矢”之间相互平衡的基础之上的。

转自:科研岛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