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管理研究的扎根范式:问题与方法(1)

2022/5/19 14:54:27  阅读:330 发布者:

202255日晚,“学术志”平台邀请贾旭东教授在线直播,围绕管理研究中扎根范式方法的运用问题,回答了诸多学子的提问。本文根据此次直播整理而成,连载刊发,以飨读者。

主持人:

大家晚上好,首先非常欢迎大家来参与由“学术志”平台举办的“2022年度思享会”,今天晚上的话题是关于“管理研究的扎根范式——问题与方法”。

我们今年的50场大咖直播延续了2021年度,在2022年度中期推出一系列直播,主要的初衷是通过视频号这一相对比较有互动感的聊天沟通方式,来帮助广大学友去解决在从事具体的学术科研当中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去年50场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所以今年就进一步夯实,这是我们整个活动的由来。

闲话不多说,我们今天聊一聊关于管理研究领域的扎根方法。

我们之前经常会请一些教育学的老师来聊扎根,尤其像陈向明教授也是跟我们平台合作很多的老师。但在其他领域到底怎么样来理解扎根,有没有一些本土化的方法,我们也其实特别期待。

所以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贾旭东老师,我稍后对贾老师的学术简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再开始我们今天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互动。介绍贾旭东老师学术简历(略)。

贾老师的学术经历是非常丰富的,我们首先以热烈的线上掌声欢迎贾老师来到直播间。贾老师晚上好!

贾老师:

晚上好,宋老师晚上好,各位群友晚上好。

主持人:

能约到贾老师非常不容易,因为我也一直在关注贾老师的动态,加了您的微信,看到您平常也经常打太极,我觉得您的太极水平可能和您做扎根的水平一样高深。

之前我们也关注贾老师在其他很多平台都做过关于扎根理论的一些讲座,包括一些课程。我们今天也很荣幸,这是我们学术志平台第一次邀请贾老师来做客直播间。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手上有一个问题的列表,这是事先向学员们收集的问题,我们也把这个问题提前给到了贾老师。稍后首先会按照问题的顺序来进行,但问题特别多,大概有30个问题,可能没有办法一一回应。

我们首先选一些与扎根理论、扎根范式相关的问题来给予优先回应。大家如果在线上有任何问题,也可以来提问,随时来互动。

我们的第一类问题是关于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第二类是关于访谈和编码,第三类是关于论文写作。

在开始之前,贾老师您能不能大概用几分钟的时间给我们介绍一下管理领域扎根理论发展的状况,或者关于管理领域运用扎根的学界的一些思考?

贾老师:

好!扎根理论在管理学界的应用相对于其他的社会科学界还是比较晚的。我们都知道陈向明老师,我也很熟,她是最早把扎根理论其中的一派——程序化扎根理论引入到中国的,应该说是整个社会科学界。当然陈老师是在教育学领域做研究,她最早的文章大概在1996年,就已经有了文章、有了书,把该方法介绍到中国教育学领域,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领域。

我们管理学领域,最早用扎根理论发表的文章,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来做研究的论文,我记得是在2006年,是相当晚的,至少比在教育学领域晚了十年。

2010年我在《管理学报》发了我关于扎根方法的第一篇文章,目前为止有四篇关于扎根理论方法论的论文,也叫做“扎根四部曲”。2010年第一篇发在《管理学报》,把经典扎根理论介绍给我们的工商管理学界。

我们管理学界真正开始重视扎根理论,开始热起来、火起来,大概是到2016年以后,扎根方法得到了管理学界非常大的关注。

2017年,我在南开大学做了一个扎根理论的工作坊,两天时间。那个工作坊影响非常大,当时国内的985、双一流高校基本上都来了人,最后人数太多,我们不得已就限制名额,每个学校只许来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因为教室坐不下了。压到最后,我记得学员还有一百多人,大概有七八十还是八九十个学校。

然后,一下子在管理学界,大家对扎根理论就有所了解了,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现在基本上可以这么讲,比方说我们经常评审一些项目,你就会发现,基本上多多少少,十个项目里边大概有七八个都会提到扎根。他不一定是完全用扎根做研究,但是多多少少可能会在前期用一下扎根的方法。

所以可以讲,现在扎根方法在管理学界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的面是越来越广,也可以说是越来越热。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贾老师,首先从比较宏观的角度给我们梳理了一下整个管理学界怎么样去使用,包括大家接受扎根理论的过程。下面我们进入到具体的方法问题的一些讨论。

问:

扎根理论能否部分地使用?如果能,需要注意什么?比方说我整篇论文使用的可能是QCA的方法,我只在定性材料编码的时候来使用扎根的这个方法。

贾老师:

这个问题非常好,而且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经常会被误解的问题。

我经常审一些稿子发现,大家把扎根理论方法论误以为是方法,很多人以为做了编码就叫扎根理论,就叫扎根理论研究,这是肯定不对的。

这个问题问的是,能不能够部分地使用扎根理论,肯定可以,但是你要区别开。

如果你的整个研究是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那就不是部分使用,而是完整地使用了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我们都知道,Grounded theory,它是方法论,是methodology,不是method

所以,如果你完整使用了,你就可以说我这是一个扎根理论研究或者说扎根研究。

但是,如果我没有这样做。比方说,我是用QCA做的研究,但我对定性的材料做了编码,那怎么办?你能不能部分使用扎根理论呢?可以!等于说你是使用了扎根理论这个方法论里边的编码技术。

你的整个研究不能叫扎根理论研究或者扎根研究,你可以说我是一个QCA研究,但是在对定性材料进行数据处理的时候,或者数据编码的时候,我使用了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

你要把这个事儿说清楚,然后你就在定性材料编码的这一部分用扎根理论某一派的编码程序、编码技术来进行编码就可以了,把这个说清楚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你不能说我编了个码,就说我这是个扎根研究或者扎根理论研究,这个就肯定不行。

主持人:

好的,贾老师把这个问题梳理得非常清晰,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个术语和你具体方法使用的场景、范畴以及边界。

问:

在理论构建的时候,经常碰到审稿人质疑所基于的理论之间的相关性,有些人还问为什么不用实证。面对这样的一些质疑,案例研究应该是探索性的理论构建。如果变量间的相关性,已经有很多研究就不会通过案例研究了。

那么这个时候如何回答审稿人呢?另外有些审稿人提的问题一看他就不是很懂案例研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贾老师:

这个问题非常常见,不光你碰到,我也常碰到,这是反映我们学术界这些审稿人和专家对于不同研究方法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不一样。

而且,长期以来在我们学术界,一直有一种所谓实证是主流的说法,当然这个我是完全反对的。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和边界,不存在谁主流谁不主流,而是要看你的研究问题适合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就是一个工具,比方说你现在要把一个钉子敲到一块木头里去,你就不能用螺丝刀,你就要用榔头;如果你是要把一个螺丝钉拧到这个木头里去,你就要先用榔头敲一下,然后要拿螺丝刀把它拧进去。你说榔头是主流还是螺丝刀是主流?方法和工具要服务于你的研究问题。

所以这个同学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什么呢,你要在你的研究中间证明,你的这个研究问题是适合于用案例研究或者扎根研究的方法。

你要证明我这是有一颗钉子,所以我不能用螺丝刀,我就要用榔头,你要说清楚这件事儿。

具体而言,比方说你研究的是一个新的现象,进行探索性的理论构建,扎根理论就是做探索性理论构建的。

这是一个新的现象、新的问题,当然没有办法用实证研究,用实证研究就肯定错了,就变成你用螺丝刀去敲钉子了,我就得用榔头。

你能把这件事儿说清楚,那你的这个研究方法的选择就有了合法性。

你要证明你要敲钉子,那你就要能够说清楚:我必须要用榔头,我不能用螺丝刀。你这个专家不能问,说你敲榔头怎么不用螺丝刀啊?螺丝刀就不是敲钉子的,对不对?所以你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当然,有些审稿人确实不一定对案例研究很专业,碰到提这种问题的一般都是搞实证研究的,他就会觉得你为什么不用实证研究?

学术界我们经常有一句话:当他掌握了一把榔头,看什么都是钉子,对吧?他看到一个螺丝钉,他也当钉子,要给你敲进去。

你就要证明,你这个螺丝钉不能用榔头敲,只能用螺丝刀把它拧进去。

你要跟他沟通,要把这个事儿说清楚,我的研究方法和我的研究问题是匹配的,我这个研究方法就是来解决这个研究问题的,用别的方法都不合适,那么一般审稿人也就会理解。

这个问题在早年还比较常见,现在不太多了,学术界经过这么多年对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扎根研究方法的宣传推广,应该说大家都能够正确认识案例研究、扎根研究、定性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的关系;应该不会还认为用案例研究、扎根研究就不科学,必须用实证研究才科学,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应该说是越来越少了。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把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之间的匹配性表达清楚。

主持人:

我觉得贾老师的例子非常的生动啊,钉子和榔头的比喻。所以关键在于你怎么证明的过程。

转自:思得学术 2022-05-18 21:47 发表于江苏

文章来源于贾语箴言 ,作者贾旭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