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8名“院士培养对象”,这一高教洼地的新政,亮了!
2022/5/19 9:50:55 阅读:668 发布者:
青塔学术注意到,昨日(5月17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院士培养对象座谈会”。
会上,市委书记张超超为8名院士培养对象颁发证书;市委常委、秘书长刘军志宣读了石家庄市院士培养对象名单。
继院士候选人后,又出了“院士培养对象”?院士也是可以培养的吗?
这样的新闻发生在河北,只让人觉得心酸。
河北这片“高教洼地”,渴求人才已久!
新增院士,被“剃光头”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共194位。
其中,信息技术科学部新增的祝宁华院士在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和半导体研究所双单位就职,如果按照全职来算,河北去年没有新增院士。
而统计近10年的两院院士增选数据发现,偌大河北省仅6人当选院士。
高教“洼地”,留不住人才
每每提到“高教洼地”,河北总不会缺席。
这所高考成绩全国出名的教育强省,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却突然“断电”。
目前,整个河北仅有一所“双一流”高校——河北工业大学,还因其校址在天津,带走了不少人气。
再看省内领头羊——燕山大学、河北大学,虽说实力不俗,但受限于地理分布和资源,只能成为众多本省学子的备胎。
因此,河北省的高分考生,想上“双一流”只能走出去。也是从上大学这个阶段开始,河北的潜在优质人才就开始外流了。
地理劣势,本省人不愿回来
除此之外,囿于京津冀经济圈,河北很难做自己。
河北人对家乡归属感不强,拼命往北京挤;外地人更是印象模糊,唯一在河北的理由也仅仅因为燕郊是北漂的绝佳落脚点。
除了北京,天津也是河北毕业生的优选去向。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自不必说,每年一半以上的河北省生源中,大多驻扎在津;
就连河北大学、河北师大等在冀高校也是如此,河北省出钱培养的生源、优秀人才,毕业了却都跑去了天津。
而那些原本就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求学的人才,回到家乡的更加屈指可数。
“人才自救”,从自主培养院士开始
三毛曾说,“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无处可寻得帮助的河北,终于开始了“人才自救”。
2021年3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关于“人才补贴”中提到,将提高博士租房补贴由每月2000元提升至3000元、购买自住房的补贴标准由15万元提高到30万元;
同年5月,河北大学招聘教师及科研人才中,提到“部分学科招聘博士,年龄可以放放宽至45周岁”;
此次,石家庄市市委、市政府谋划启动了“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并出台《石家庄市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实施办法》,建立石家庄院士后备人才库。
誓要选拔一批具备院士潜质的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实施精准培养,努力培养出石家庄市的“两院院士”。
拥有自主培养的院士,确实能为河北省目前的困局带来一丝破解之意,而要真正摆脱“洼地”之名,仍需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你怎么看?
转自:青塔学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