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阅读丨文献拆解与快速契入心流状态

2022/5/7 15:26:06  阅读:339 发布者:

学术训练营 2022-05-06 19:14

以下文章来源于冠霖书院 ,作者杜少谦

一、掌握提炼文献的操作方式

很多同学都有疑问,读期刊文章时,该如何抓住思路逻辑?如何提炼其中精髓呢?其实这个答案早在毛泽东的《实践论》中有所回答,就是“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也可以理解为把文献“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我们读文章之所以读不懂,就是因为感性认识还未上升到理性认识。余秋雨说过:“阅读是指读完一段文字能够以逻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囫囵吞枣,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都是不提倡的,下面我们借助“十六字”方法,进行文献的提炼——

1. 去粗取精

什么是粗?什么是精?从阅读体验上讲,这跟读书方法有关,当一个人粗读和略读的时候,自然就会感觉文章并没有冲击心灵的地方。那什么是精读呢?如何瞬间抓取一篇文章的灵魂?这个功夫需要练就火眼金睛,我有个小技巧,“换句话说”“此外”“但是”“尽管”“与此相反”“从而”“毕竟”“事实上”“归根结底”等等连接词后面往往是重点。

2. 去伪存真

什么是伪?什么是真?如果文章的观点被证明是真的,那么它背后肯定有运思逻辑。比如作者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主要依据是什么?依据是否为真?研究方法是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推理类型?推理是否成立?结论是可靠的还是不可靠的?你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书,其实就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3. 由此及彼

什么是此?什么是彼?此处我们拿到一篇文献后,开始研究的过程,你可以做思维导图,就好比语文课的时候,总结中心思想。彼岸作者的观点,无论是多么错综复杂也总会有所暗示,依然可被提炼出来。比如作者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未表达的前提是什么?文章有待商榷的观点是什么?文章的创新之处是什么?等等。

4. 由表及里

什么是表?什么是里?表面上看,论文其实就是用来讨论、议论、辩论、争论的。从里子来看,我们读者同作者在“隔书”对话,这场对话就是“相互告诉”的过程,你告诉我一个观点,我告诉你一个观点。他告诉我的不一定对,我回应他的也不一定准确,双方有探讨的空间才是其中真谛。通过由表及里找出文章的优缺点是什么?它在整个学术发展的进程当中的地位如何?等等。

二、直面低效阅读导引心流涌动

接下来我要分享的,不是市面上讲的“心流”概念,而是一种阅读禅定的境界。

定能生慧,定从何来?知止而后有定。意思就是知道停止,方能定得住。早年听老师说过:“人越定,智商越高”。《大学》里讲:“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读博是心性的提升,灵魂的救赎。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自己的意识自由度”,千万不能舍本逐末。所谓“下笔如有神”,“神定而形聚”,读书写作都可以在“定”中完成。

欲得定,先知止!请在开始阅读写作前——把思绪停下来,把闲事停下来,把遐想停下来,把急躁停下来,把牵挂停下来,把思绪停下来,把忧虑停下来,把恐惧停下来,把火气停下来,把好恶停下来...然后直接进入“读写并用”状态,就触达了。

你想过去,你就活在过去的状态;你想未来,你就活在未来的状态;你想孩子,你就活在父母的状态;你想老师,你就活在学生的状态。因此,心流状态不用想更不用找,只要行动就是当下契入,只要提笔就是直入法门。

注意:可能以下六种因素在干扰你的“心流”,拖延懒惰找理由,让你迟迟不肯入门。这里给出一些小妙招——

1. 饮食起居失调。饮食过度就会杂念纷飞,睡眠不足就会精神亏虚。

(小妙招:减少刺激性食材摄入,健康素食、蔬菜水果均衡搭配;饭要吃到七分饱、三分饿;少吃零食并有意识地保留微饿的感觉,这股劲头就会止住很多妄念;及时冥想给身体“充电”。)

2.年龄认知误区。常有已婚人士自称“我是大龄博士,与你们小年轻相比,我老了读不动了”

(小妙招:读博面前人人平等,在你没拿到一定结果之前,没有人会关注到你;假如有个92岁高龄的博士,成果等身,我们会认为他既年轻又很有活力;灵魂不分年龄,读博亦然,当下心态年轻就是年轻。)

3.工作家庭误区。“我是在职的,工作令我焦头烂额。我有家室和孩子,无暇顾及自己。”

(小妙招:正确区分职责本分与人生定位问题,有工作就尽职尽责、有家室就照顾周到;博士用功本无身份之分,大家都在努力拼搏,战胜自己的懒惰;把自己的时间表和作息安排精确到分。)

4.手机傍身问题。博士群体中无论是谁,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都是如此。

(小妙招:手机有辐射,网络有诱惑,请把手机放到离你一米远的地方,从5-10分钟做起,慢慢断舍离;寂寞是常态,孤独是享受,无人联系是幸福。)

5. 状态节奏失衡。拿起文献书本,一直不在状态,有时候甚至不想拿。

(小妙招:越不想看书,越要硬着头皮看;人的惯性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进步却是反人性的;享受安逸则永无结果,想要结果须自讨苦吃,“吃苦是福,吃亏是福”;所谓“快乐”只是很快地乐了一下,等待你的就是痛苦和无聊。)

6.兴趣杂事过多。人都会沉迷自己感兴趣的琐事,比如听道理、讲智慧、做游戏等等。

(小妙招:摆正心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聚焦到最迫切的科研中来;缓事急做,急事缓做;将读书写作变为兴趣爱好,将拆解文献变成常态,将动脑思考变成习惯。)

关于契入心流的辅助工具——冥想

找到一间相对安静的屋子,请你冥想20分钟,你是需要冥想的,这个不是浪费你宝贵的时间,恰恰相反,这是充电的过程。

人类为什么集体睡觉56小时以上,因为这是大自然给人类充电的过程。

谷爱凌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每天睡十个小时的觉。倘若你偶尔睡不着觉,或者你每天都有失眠,那你就需要冥想。午休算不算补觉呢?当然算的,可是我还是建议你在阅读前后插入冥想。

心法:人有三宝,是名精气神。闭目养神,闭嘴养气,闭思(冥想)养精。

平时多闭目、勤闭嘴、总冥想,这就是关闭你的胡思乱想和私心杂念的过程,从而达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无论是内在刺激和外在诱惑,你都如如不动,这种状态就是契入心流了。

方法:因人而异,以我为例:每天冥想一小时(早晨)、文献拆解三小时(上午)、读书写作四小时(下午)、锻炼一小时(晚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三、在心流状态中安顿学术

人类最“恐怖”的一件事情是:起初人与人之间是不能准确沟通的,到今天也是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发明语言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是有力量的,它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和工具。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能说会写的天赋,既然要让我们当写手、当作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能够承当?答案就是通过训练。

记得我们院长开学典礼上告诉新生:进入研究生阶段,需要具备两种能力,一个是表达能力,一个是写作能力,其实是写和说两种能力。既然是能力,一股力道,所以是训练养成的,就好比武功,有内功,有外力,当我们用内功发力,那我们就是武功高强。

武术是需要下功夫的,何况是学术,那么学术的内力该怎么修炼?学术的功夫该怎么下呢?古代的侠客具备独门绝技,方敢在江湖中(武林)行走,因为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确实需要一门绝技加身的。同理,我们在学林行走,身上的绝技是什么?能否立得住?也就是能否在江湖中站稳脚跟?

这需要平日的修炼了,功夫在平时,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我们是否对于“思路”念兹在兹,是否天天读、日日写?是否主动练习“既输入又输出”这门武艺?引导自己开动脑子、拆解文献、琢磨结构、萃取逻辑,然后撰写属于你的读书笔记。

每天大家都在读文章、阅文献。我认为这就是在学习各家各派的把式,也就是说,看懂一篇文献意味着,需要看懂江湖中的各大武林门派,还要看大佬们怎么出招。如果没看懂,那就是我们积累不够、不得其法,最终也只能是学到皮毛。

江湖中的武林高手都是内力雄厚的打手,他们无论出什么招式,都运用自如,即便没有什么章法,普通人也不可抵挡。因此文无定法,拆解文献并积累读书笔记的作用不言而喻。

我们学的是心法,是思路,是秘诀,是运笔方式。不迷恋专家教授的框架结构,善于观摩他背后的内力底子。善于拆解文献,强化自己的内力内功,具备扎实的底子,打牢基础。

如果没有发掘文献的内在思路,只是观看外在的轮廓,那只能是花拳绣腿。师父演练了一遍,剩下的都是徒弟自己悟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向内观思路呢?熟能生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术也是一门技术,一门法术,找对方法和技术,那么你的学习过程就会无往而不利。其实比学术最高的境界,那就是以道御术。什么是道?以后有缘再与你细说。

好了。我这篇随笔是专门为你写的,也是为我而写,写的时候是入了境界的,契入境界就是忘记了时间和空间。你有没有曾经体会过,忘掉了时间和空间的一刹那,是的,这就是心流。

附上,文献拆解的“心流”状态为——

由内在迸发出的喜悦,是生生不息的。

由外在追求到的快乐,是转瞬即逝的。

即便身处惊涛骇浪中,你都如如不动,

抓住文章根本就是抓住结构框架本身。

今天的结果就是你自己过去行动的后果。

互联网世界人能做自己的主人是很难的。

你需要把文章本领学走然后回去自己用。

你生命中当下的因果决定你以后的人生。

结果对了,过程都对;结果不对,过程都不对,因此现在可以改变过去。

因上努力,果相随缘;因上对了,果相就对了,因此现在可以改变未来。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