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再见,大学排名!

2022/5/5 11:41:48  阅读:160 发布者:

知还学术 2022-05-04 16:12

4月中旬,南京大学释放重要信号: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因此,国内第一个引入SCI指标的南京大学也被认为是第一个拒绝国际排名的高校。

 

实际上,南大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座谈会上,学校就明确表示从2022年起,不再向任何世界大学排行榜公司提供数据。之后,在2021年,兰州大学也宣布退出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

 

对于会不会有更多的大学加入到拒绝排名的行列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越优秀的大学越不会关注排名,但排名靠前也会欣然接受;越不优秀的大学越会重视排名,这是它们获取资源、声誉的一种方式。”

 

01大学排名,不再被推崇

 

国际排名榜从被趋之若鹜到不再被推崇,何以发生?

425号,《光明日报》刊发了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谢波的文章认为,客观地说,对于高校来讲,虽然国际排名的热度和“信度”不复从前,但决定“去排名”仍需要很大的勇气与策略支撑。而且,排名也并不是说想去即去,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因为,“排名思维”已根深蒂固,短期内惯性仍存。大学国际排名的影响力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绑架”了大学,“去排名”的短期阵痛巨大,存在一个事实上的“危险期”。

另外,国际排名的评价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拿传播较广的几大机构排名来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比高达40%

图片

软科排名相对更注重学校教师的科研情况,如获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等的教师数量;

泰晤士排名的参考指标中,则教学、研究、论文引用三项权重最高,占比均为30%

图片

US News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的主要评估指标中,权重最高的是声誉部分。

图片

但这些指标并不能服众。

考查一所大学是否优秀的因素可谓多如牛毛,将这些繁杂却又至关重要的因素简单粗暴地挤压成一张榜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QS世界大学排名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赞,但也因具有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THE世界大学排名多项指标衡量大学综合实力,但过于在意大学的国际化程度;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评分标准细致且严谨,但排名论文引用率占比过大,一直饱受争议。

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一些高校往往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排名“战绩”进行宣传,“不遗余力”地扬长避短。

有时,调整少数关键指标,就能对决定大学位次有显著作用。评价一所大学,也许需要数几千个维度,可做排名时,往往只会关注有限的几个维度,并不科学。

02大学可以被评价,但不该被排名

 

“排名背后是高校对各式指标的追逐,拒绝国际排名的同时,更应该拒绝的是不重视回归教育本质的简单指标追逐。”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如是说到。

“大学可以被评价,但大学不该被排名。”谢波教授在《光明日报》文章中认为,大学要破除固有的排名思维。大学一旦参与排名,会导致攀比甚至产生“唯排名”现象,而这又会关联到基础教育阶段,对整个教育生态都非常不利。大学要回归其最重要的价值——育人。因此,大学评价体系也应该以育人效果作为最主要、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大学发展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培养人才上,而不是其他任何方面。只有在育人方面实现和创造价值的大学,才可能是一所好大学。

一直以来,国家历来不赞成、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对高校进行简单的综合排名,并坚决反对借此向高校拉赞助。

南开大学老校长龚克公开各种排名公开表示了不满 ,他表示,排行榜在客观上就是在制造“标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曾在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和华东师大连续作了三次演讲,谈大学排名、大学精神与大学故事,公开反对大学排名;

尽管国家“不赞成、不支持”、学校“表示不满”、专家学者“公开反对”,各类大学排名依然层出不穷,且每次公布都能占据大众的全部注意力。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大学排名”的狂热信仰始终没有消退。它像是一场高烧,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行业持续发作。

排行榜是公众了解一所大学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去查查大学排行榜,按图索骥。

但大学排名是一种过度简化的测量,违背了大学本身极度复杂这一基本事实。将不同类型、特色、规模的大学放在同一个赛道上比较,其结果很可能是对公众的误导。

公众或许会被误导,处在风暴最中心的高校,却不得不理智一些。

看排名,但不唯其是从。

排名成绩表现优秀,可喜可贺,排名表现一般,痛定思痛,奋发图强。但如果为了“排名漂亮”而一味追逐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会使一所学校丧失“定力”,导致过分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涵质量的浮躁现象。

对大学而言,对学术、学术精神和学术传统的坚守,对真、善、美的心灵渴求,对大学精神的始终追求,比什么排行榜都重要。

大学排行榜最缺的,也许是忽视了对大学精神的追求。一些指标数据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但作为大学灵魂的大学精神,却不能量化衡量。

在嘈杂的社会浪潮中,高校坚守育人本色,方得显真章。

本文综合自南京大学、兰州大学、青塔、中国科学报、澎湃新闻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