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疟疾日”,人类靠什么消灭传染病
2022/4/28 14:28:25 阅读:221 发布者:
WLF 学术观察 2022-04-25 22:33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定为“利用创新减少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命”,呼吁通过投资和创新,寻找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制剂和抗疟药物等,从而加快全球抗击疟疾的步伐。
在去年11月召开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大流行与公共卫生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特别指出“在关注新冠疫情的同时,对疟疾要有十足的重视”。
世界顶尖科学家大流行与公共卫生论坛 | WLF
作为全球重大传染病,疟疾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估计有2.41亿例疟疾病例,疟疾死亡人数估计为62.7万人。在世卫组织划分的全球6大区域中,非洲地区受疟疾影响最严重,2020年该区域疟疾病例占全球总数的95%,疟疾死亡人数占全球的96%。据估计,5岁以下儿童占该地区疟疾总死亡人数的80%。
疟疾实际上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过去20年里,有效的病媒控制和预防性抗疟药物的使用等,对减轻这一疾病的全球负担产生了重大影响。2021年10月以来,世卫组织还建议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其他疟疾传播中高风险地区的儿童广泛接种全球第一款疟疾疫苗RTS,S。
此外,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传播、防止死亡。世卫组织表示,现有最佳治疗方法是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今年也是青蒿素发现50周年。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的课题组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提纯得到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它的发现,改写了只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抗疟历史,标志着人类抗疟历史步入新纪元。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在疟疾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除了有效的药物和诊疗,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大流行与公共卫生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也提到了公共卫生防疫中一些应对疟疾的方式——
如首先是控制蚊虫的传播来控制疟疾;其次,要关注公共卫生方面的建设,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这对于控制疟疾同样关键。这要求各国具有良好的国内政治环境、经济基础以及群众的支持。同时,应该注重相关抗疟人员和队伍的专业培训,形成抗疟技术框架和成熟的方案,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以共同应对疟疾的流行。
在这一方面,中国的抗疟经验以得到国际认可,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技术策略。中国曾经历过疟疾的高度流行,从控制疟疾到消除疟疾,中国抗疟技术专家们总结出了包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疟疾防控策略和“1-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等在内的经验技术。
中国经过长达70年与疟疾的斗争,获得了巨大的成绩。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向中国颁发国家消除疟疾认证,称赞中国完全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虽然人类已有不少疟疾防治工具,但疟原虫对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正在威胁人类抗击疟疾已取得的成果。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世卫组织特别强调投资和创新,希望尽快开发出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制剂、抗疟药物和其他工具。
世卫组织表示,近年来,全球在降低疟疾负担方面的进展有所放缓或停滞,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需要采取紧急和协调一致的行动,使世界回到实现世卫组织全球疟疾技术战略2030年目标的轨道上来。
以实现“无疟疾世界”为愿景,世卫组织《2016至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提出,到2030年全球应争取将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在2015年的基础上降低至少90%。
唯有不屑的创新和接力,方可巩固抗击疟疾的成果。而相关的防疫经验,也将不断累积,以用于现在的新冠大流行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未知传染病。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