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点心吧!这种撤稿原因实在窝囊,很多人都在犯,却觉得大题小做
2022/4/25 16:10:55 阅读:306 发布者:
原创 爱文献的cat 学术查
每天看着朋友圈来自基金委、各大医院的通报批评,颇为感叹,“撤稿”“图像重复”充斥着你我的朋友圈和医学群。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统计,我们团队(“学术查”公众号、查重网站)总结了目前SCI撤稿的主要原因,其中有一项是最常见,但是很多科研人都在犯的,尤其是实验素养不高、不严谨的学生小朋友。
那就是对照组的数据或者图片混着用,美其名曰“节约时间和试剂”。
同样是对照,就直接重复使用了,本来真实的数据,被揪出来,冤不冤?
很多童鞋喜欢把空白(Blank)对照组、阴性(Negative)对照组的结果混为一谈,甚至有的直接用同一批结果,用到项目结题为止,来表征。
为啥呢?因为:
1. 按常理来讲,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应该是没啥太大差异的。
2. 既然没有差异,那么为何还要再做一遍,浪费时间和感情呢?于是偷懒就不做了,就拿第一次的实验结果,永远用下去。
3.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实验者肯定会在初期的时候拍照的时候随便拍摄,这样就会导致图像之间有重复现象。
这种“偷懒”、“自以为”的科学素养,是国内很多实验室都存在的问题。
诚然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一般来讲不会有啥太大差异,但是这既不符合科学规范,又容易出现图像重复,导致撤稿,连累导师和其他作者一起背“”锅。
在这些偷懒的科研学者眼中,这样的“无用实验”,99.9%做了也白做,何必做?但是剩下那0.1%呢?万一有什么重大科学发现呢?(虽然小编也不相信这种鬼话),但该做的还是得做,马虎不得。
科研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结果不容许有半点瑕疵存在。
喵博希望这种“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实验行为规范一些,减少图像重复导致的撤稿,不然就太可惜了。喵博这样建议至少能保证你的文章不会出现图像查重,保住你的声誉、你的学历、你的职称、你的申报项目的资格。
这些图是如何找出来的呢?步骤如下:
(一)下载文献的pdf或者单独把组图给导出来,放入word中(自查重)
(二)注册或者直接登录“学术查”平台
打开www.pubme.cn(学术查),并注册。
(三)上传该文献的pdf文件
上传该pdf让网站进行运算,计算的结果会在10s-10分钟内完成,可供在线查看,也可下载对比的结果。会出现温馨提示,点击确定,即可进入“个人中心”。
(四)查看查重结果,并统计“瑕疵图像”的数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