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4 15:19:29 阅读:657 发布者:chichi77
以下文章来源于广大青心 ,作者Adolescent2017
教育学院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窦凯课题组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ce》上发表题为“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between poor parental supervision and risk‐taking behavior: The role of self‐control and school climate”研究论文,从“家庭×学校”交互视角 解释青少年父母缺失监管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并强调了基于“家校共育”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广州大学是本文第一单位,窦凯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课题组研究生王林欣(共同通讯)、程丹俐(已毕业,目前在香港教育大学读研)、黎彦余(已毕业,目前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读博)和张名琛参与此项工作。
青春期:一段“不安分”的人生旅程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20万10-19岁青少年死亡,从事冒险行为是导致全球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所谓冒险行为 是指个体为追求有利的结果而忽略潜在风险或消极后果所实施的行为,例如暴力犯罪、酗酒、危险驾驶、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研究表明,青少年比儿童和成人更有可能不顾危险性后果而从事冲动冒险行为,这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揭示儿童青少年冲动冒险行为背后的风险因素和预警机制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来源:WHO)
缺失父母陪伴、监管的青少年
为何更冒险?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纪录专题片《呵护明天》,讲述了少年邓飞从小父母离异,因缺管关爱走上盗窃犯罪道路。
“失管”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家庭幸福造成极大威胁。
“失管”“缺管教”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另一种专业名词:缺失监管 (poor parental supervision),它是一种消极教养方式,包括父母对子女的行踪、活动和联系缺乏了解和监管(Crouter & Head, 2002; Dishion & McMahon, 1998)。
研究发现,缺失监管的青少年更有可能接触到高危因素,如毒品、赌博和不良同伴。根据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 1977),这些高危因素可能为青少年提供观察和模仿冒险行为的机会,进而提高了他们从事冒险行为的可能性(Jiang et al., 2016; Westling et al., 2008)。
此外,在“失管”家庭中成长的青少年与父母更难建立信任、沟通和互动(Strunin et al., 2015),他们喜欢向父母隐瞒自己的活动安排,即“信息掩蔽 ”(Smetana, 2008)。这可能会导致父母无法及时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故而吸烟、酗酒、冒险驾驶等冒险行为在“失管”少年中发生的机率上升 (Bailey et al., 2009; Darling & Tilton-Weaver, 2019)。
据此推测:缺失监管的青少年更容易从事冒险行为。
“失管”的青少年更难自控
自我控制 是一个人抵抗冲动、遵守社会规范和支持追求长期目标的能力(Baumeister et al., 2007; Li et al., 2019)。
根据自我控制理论 (Gottfredson, 2018),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缺失监管)可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在儿童和青春期,个体依赖父母的行为和情感指导,父母创造的温暖和谐环境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和社会规范的内化(Li et al., 2019)。“失管”少年往往表现出更低的自我控制和即时满足偏好,这往往是导致冒险行为加剧的风险来源(Dou, Lin et al., 2020; Dou, Wang et al., 2020; Gottfredson, 2018; Holmes et al., 2019)。
因此,本研究认为父母缺失监管可能会削弱青少年自我控制的保护作用,从而导致更多冒险行为的发生。
良好的学校氛围能否缓解
“失管”的不利影响?
学校氛围 是指个人对学校生活的质量和特征的看法,如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和规则的公平性 (Bear et al., 2011; Grazia & Molinari, 2020)。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 (Bronfenbrenner,1979),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发展的微系统,共同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减少青少年从事冒险行为,不仅依靠父母的监管,还需要学校的教导。
良好的学校氛围是作为学校系统的积极因素,可能会缓解家庭系统中父母缺失监管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 (Burt, 2020; Orkibi & Ronen, 2015)。即使父母监管缺失,生活在积极的学校氛围中的青少年也能拥有更多的机会从朋友、老师和学校规范中学习冲动抑制,从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少从事冒险行为(Jo & Armstrong, 2018; Wang et al., 2013)。
因此,本研究认为学校氛围调节了父母缺失监管和自我控制之间的联系,且自我控制在父母缺失监管与冒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学校氛围的调节。
研究概况
本研究以广州市491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三个时间点的纵向追踪调查。第一个时间点(W1)共有491名青少年(Mage = 13.90岁, 260名男生和231名女生)参与调查。第二个时间点(W2)和第三个时间点(W3)分别有491名青少年和463名青少年参与调查。
本研究测量中学生的父母缺失监管、学校氛围、自我控制能力、冒险行为等,并利用Mplus 8.3进行结构方程建模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和潜调节结构方程 (Latent Moderated Structural Equations)来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自我控制在缺失监管与冒险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及学校氛围的调节效应。
结果发现:
(1) 缺少父母监管的青少年更易冲动冒险
父母监督不力可能会直接促使青少年追求短期回报和即时满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威胁。正如社会学习理论 所述(Bandura, 1977),越轨行为的发生取决于奖惩。一方面,父母缺失监管导致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缺乏惩罚,另一方面,“隔代亲”的溺爱可能是对冒险行为的强化。因此,“缺管”的青少年更易建立错误社会规范,增加青少年冲动冒险的偏好。
(2) 越缺失父母监管的青少年表现出更低的自我控制能力,这是加剧青少年从事冲动冒险行为的重要风险路径
父母监管得当,做到监督、识别和纠正青少年的不当行为,有助于青少年社会规范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反之,则对自我控制的发展构成了威胁。本研究启示,缺失监管会导致青少年面对外部诱惑、克制内在冲动时表现不佳,进而提升冲动冒险的机会。
(3) 学校氛围显著调节自我控制在父母监管与冒险行为间的中介效应
积极的学校氛围作为学校环境因素缓冲了父母缺失监管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然而随着父母缺失监管的加剧,学校氛围的缓冲作用逐步降低。这一结果支持了保护反应模型(Fergus & Zimmerman, 2005),表明作为保护因素的学校氛围可能会减弱但不会完全破坏“父母监督不力→自我控制”的路径。
此外,本研究结果与生态系统理论一致,多种生态系统共同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和随后的发展结果。
教育启示
(1)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70%的孩子在成长中没有父母陪伴或父母陪伴缺失。《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孩子的教育主体职责愈发突出。
一方面,家长可以在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走进孩子的心中;与学校老师多联系沟通,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与孩子共同商讨明确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共同制定奖惩方案并认真执行,以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自控能力。
(2) 家校协同育人,共助孩子成长
“双减”政策落地,不仅对家庭教育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校教育能力的考验。
对学校而言:
一要提升育人水平,切实关注学生发展,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鼓励同学间相互监督学习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会规范观念与自我控制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可通过开设家长课堂、家长志愿者活动、亲子座谈等方式加强与家长沟通互动,让家长更了解学校及教育改革动向、提升家庭教育能力,让家校形成良性互动。
(3)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让缺失的爱尽快归位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共有643.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缺乏父母监管的他们,需要社区进行重点关注。
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建设,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格局。通过“四点半课堂”“童伴妈妈”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成长路上“说话有人听、烦恼有人解、孤单有人陪”;通过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帮助监护人了解如何关心、陪伴、教养、监管孩子,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全方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基金资助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938; 32071067)、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202113700)和广州大学研究生“广州研究”项目(2021YJS007)的资助。
“
想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
文献来源(APA格式)
参考文献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