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24 15:12:40 阅读:328 发布者:chichi77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22,35(1) 王金霞, 曹紫阳, 邹琳, 等.
摘要
目的
探讨我国研究者发起的儿科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IIT)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欧美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模式、职能范围、人才培训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凝练国内儿科IIT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决策建议。
结果
欧美国家儿科临床研究管理体系除了支持IIT,还包含了一部分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在研究咨询、伦理评审、方案设计、研究实施、患者教育、风险控制以及研究者培训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其管理架构和组织形式相对成熟。我国儿科医院临床研究以临床试验居多,管理体系建设主要问题体现在儿科伦理审核、儿科临床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儿科研究多中心协作模式、考核机制及多元激励模式建设等方面。
结论
结合国内外儿科临床试验研究项目管理体系及我国儿科IIT研究现状,建议加速培养儿科临床研究专业人才,成立统一标准的IIT项目专业管理团队,搭建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同时促进成果转化,从而为儿科IIT项目提供"全流程链条式"的指导和监管,进而助力儿科医学发展。
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报道,2019年全球约有52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可预防或可治疗疾病,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排在全球第6位[],形势严峻。2017年以来,我国先后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5个区域分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2019年,由中国医院协会牵头,发起成立中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随着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国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协作网的成立,我国儿科临床研究发展进入新阶段。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IIT)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其研究成果在提高医疗质量中的作用愈发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儿科学领域IIT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亟需建立规范化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和支撑平台,培养专业化儿科临床研究人才队伍。本文就近年来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和支撑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主要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儿科临床研究管理模式进行梳理总结,结合儿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发展的核心理念展开思考,提出建设性理念,皆在为儿科同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儿科医院IIT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IIT作为注册类临床试验的重要补充在推动医疗质量改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各医疗机构应针对本机构IIT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整合资源、提供平台、培养人才,旨在推进IIT项目高质量开展。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临床应用为导向,以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协同网络为支撑,形成临床研究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019年,国家首次在儿童健康与疾病领域布局建设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成人IIT研究相比,儿童属于弱势群体,IIT研究项目规范化管理体系和支撑平台建设尤为重要。
1.1 儿科医疗资源丰富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共有2.23亿人,每年新生儿的数量约1 900万人,预计至2024年,儿童人口有望达到2.65亿人,占比达18.3 %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2018年综合医院的儿科门诊人次接近2.7亿人次,占综合门诊人次的10.72 %。2018年儿科门急诊人次接近5亿人次,占全部门急诊人数的8.8 %[]。儿科医疗资源丰富,开展儿科IIT研究是提升儿科医疗质量的发展方向。
1.2 国内儿科临床研究发展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每1 000名儿童仅有0.44位儿科注册医师,儿科医师缺口高达20万人[]。截至2020年12月19日,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上注册的儿童相关临床研究项目仅为1 092项,占总注册临床研究的2.72%,与Clinical Trials上注册儿童临床研究占比4.58%相比,中国的儿科IIT注册临床研究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临床研究不仅需要专业医学知识,而且对临床研究设计、数据统计分析、数据质控及过程管理均有较高要求。在儿科医师相对缺乏,儿科临床研究亟需开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我国儿科IIT研究数量和质量,有赖于研究管理体系和支撑平台的建设。
2 欧美儿科医院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及职能规划
2.1 欧美儿科临床研究管理体系
针对IIT,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哈佛癌症中心(DF/HCC)设有4个中心化管理的临床研究办公室,包括伦理办公室、质量监督办公室、临床研究培训办公室和合同管理办公室,对临床研究开展全流程服务[]。法国建立了14个教学医院组成的儿科研究中心网络(French Network of Pediatric Investigation Centers, CICPs),由来自7个国家儿科药物评价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医生、药理学家和临床药师等组成的新生儿感染协助网(Treat Infection in Neonates, TINN)[]。2005年英国启动了8个地方研究网络组成的儿童用药临床研究网络,旨在提供卫生服务设施以支持儿科治疗、诊断和预防试验[]。整体上,欧美国家儿科临床研究管理体系除了支持IIT,还包含了一部分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其管理架构和组织形式相对成熟。
2.2 欧美儿科临床研究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
CICP协作网可以为IIT和企业资助的临床研究(Industry Sponsored Trial,IST)提供专业支撑,主要业务包括方案设计、研究实施和为参与临床研究的患儿及家长提供帮助。除了支持临床研究实施,TINN还组织临床研究相关教学和项目培训工作,使项目组成员能在较高科学水平和伦理标准下开展儿科临床试验[]。DF/HCC对临床研究实施"全流程"管理,从研究立项前的法务咨询、研究设计、伦理评审,到启动后组织研究、安全监管、质量管理、事务协调以及风险控制和赔偿等主要环节,管理体系已相当成熟]。整体上,国际儿科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在研究咨询、伦理评审、方案设计、研究实施、患者教育、风险控制以及研究者培训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表1)。
表1欧美儿科临床研究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
2.3 欧美儿科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对中国儿科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启示
欧美儿科临床研究管理体系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场地设施、管理体系、服务内容和职责定位均已形成系统管理模式,为临床研究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支持和临床研究团队多学科人员配置。国内临床研究GCP项目管理相对起步较早,IIT项目管理体系近年才逐步受到重视。借鉴国外临床研究管理经验,需要打造专业的研究型病房,建立流程化规范化的项目监督体系,打造专业化、多学科人才队伍,为逐步实现儿科IIT临床研究成果突破打造管理平台。
3 我国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我国儿科医院临床研究协作网应发挥大型公立医院的龙头和辐射作用,为儿科临床研究人员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含儿科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46家,其中儿童专科医院及妇幼专科医院26家。我国有50家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244家省级中心,而其中儿科领域分别仅有1家和5家[]。相对于IIT研究,以注册为目的的临床试验研究严格执行GCP规范,具备较为完整的资质认证、人员架构、工作流程及监管机制。
3.1 儿科IIT项目伦理审查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待完善
伦理审查是IIT项目中受试者保护的重要措施。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其生理、病理、药理和心理上都存在很大差别。儿童年龄段跨度较大,其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儿童作为临床研究的弱势群体,开展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更应严格规范。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儿童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技术指导原则》和《儿科用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儿童药物研发提供了一定的伦理学参考。针对儿科IIT研究的伦理审查规范和指南有待完善。开展儿科IIT研究,项目管理机构需提高研究者伦理审查意识,监督知情同意执行到位,充分告知在IIT研究中研究者所需承担的风险责任并重视儿科IIT研究伦理审查。
3.2 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中多学科人员协作模式建立与优化
结合国外IIT管理机构的管理经验,IIT项目管理机构可从研究咨询、伦理评审、方案设计、研究实施、患者教育、风险控制及研究者培训各个方面与IIT研究PI开展对接。目前,国内IIT研究管理机构尚未形成针对以上环节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研究者与管理机构内部专职人员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建立和流程优化,是IIT项目管理机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鉴于儿科IIT研究对象多为儿童,儿科IIT研究管理体系中多学科协作更侧重于伦理评审、患者教育及风险控制;该方面需要在后续建设中突出重点,充分保护患者权益,做到知情同意和风险处置预案。
3.3 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中考核机制和内部多元激励模式亟需建立
各医疗机构IIT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特色与发展目标不尽相同,考核体系与协助临床研究项目立项、启动、结题数目,协助方案指导、统计分析数量,临床研究培训成效和科研成果转化数目等相关[]。从儿科三甲专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的IIT项目管理实际出发,儿科IIT研究项目在总体医疗机构总IIT项目中占比不高;与儿科医学发展和儿科医师现状有关,建立儿科IIT研究管理体系长效考核机制和内部多元激励措施可为促进儿科IIT研究提供长期、稳定、持续的平台支撑和措施保障。IIT项目管理机构如何对内部专职人员积极开展新技能和新知识培训,增强内部人员服务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当前搭建IIT研究服务平台的薄弱点和重点[]。当前,管理机构内部专职人员在协助IIT项目开展和执行过程中,其服务价值体现及人员晋升渠道的规则缺失是管理体系建设面临的严峻考验。
4 对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和支撑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理
4.1 管理机构内部专职人员职能架构探索
儿科IIT项目管理体系不仅兼具专业技术平台支撑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数据监管职能,决定了机构内部专职人员职业属性的特殊性。在人事架构方面,首先,专职人员选拔需考虑临床医学知识背景,能与IIT项目研究者达成共同理念。同时,IIT项目研究者需要与机构发展理念达成一致,共同组建学术委员会,以利于指导医院IIT的规范执行和机构的稳定发展。其次,内部专职人员需要根据专业特长,分为管理职能和专业技术职能团队,并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职位工作制度和职业发展晋升制度;一方面为IIT开展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兼具个人职业发展,实现机构内部专职人才队伍的稳定持续发展。
4.2 儿科IIT项目管理及研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IIT规范性执行依赖于专业人才的持续培养。针对IIT项目研究者,管理机构可开设临床研究线上讲座,满足研究者学习时间上的弹性需求;线下面授培训可采用案例讨论或实战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上知识点与实际应用融会贯通;为提升IIT研究者临床研究国际化视野,促进国际多中心研究,可选派优秀的研究骨干到国外专业对口机构开展进修学习;多渠道培训提高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升IIT研究质量。机构内部专职人员更应结合本单位IIT项目实际情况,开展临床专业专科知识学习、临床研究方法学和统计方法学研究,为IIT研究提供更好的专业支撑;并根据实际管理情况,不断推进IIT项目管理的亚专科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4.3 儿科IIT项目伦理审查工作
加强管理机构伦理监管体系建设,从制度、流程、技术和人力等方面为IIT项目开展提供支持,加强伦理委员会规范化管理[]。儿科IIT项目管理机构更应完善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健全伦理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与伦理审查标准工作程序。定期为IIT项目研究者授课宣讲,针对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及伦理审查的要求和重点进行培训,强化研究者在科研中把握伦理原则、防范伦理风险的能力[]。儿科IIT研究应树立牢固的儿童受试者保护意识,管理机构需监督研究者将患者知情同意落实,强化研究者开展IIT研究的风险意识。
4.4 儿科IIT项目全流程规范性指导和监管
作为IIT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从思维上从行政管理者向服务提供者进行角色转变,从根本上去践行服务理念;其次,需要从临床研究咨询、伦理审查帮助到项目申报、项目执行、项目督查、数据管理及项目结题等开展全流程规范性指导和监管[]。IIT项目管理的宗旨是在保护受试者安全的基础上开展临床研究,特别是儿科IIT研究,更应将研究人群特殊性所辐射的整个研究流程中的每个细节建立儿科IIT项目管理的SOP。从专业角度,管理机构需在项目申报阶段即提供流行病学专家、生物统计专家和循证医学专家为研究者提供方法学支撑,协助研究者进行临床研究的顶层设计;后续跟进数据质控、项目进度及数据储存管理,并以科学的临床研究方法,获得准确、可靠和完整的原始数据和数据分析结果;并提供临床研究报告规范指导下的数据报告及临床研究论文的撰写及发表;实现儿科IIT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服务。
4.5 儿科IIT项目研究成果转化
IIT研究成果能有效地转化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技术、方法,促进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也是IIT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管理机构可积极尝试联合企业协助IIT研究者开展产品研发,协助打造医、研、企相结合的医学创新联合体,促进成果转化;可设立"转化基金",鼓励IIT研究者发明创造,支持创新成果研制及转化[]。强化IIT项目管理机构的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着力促进学、研、产互动。《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儿童药物研发与审评的技术指导原则》为儿科IIT研究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指导原则,有助于超说明书用药数据支持、适应症扩展、儿童罕见病药物研究、儿童精细化适用人群筛选、优化给药剂量或频次、完善或修改给药操作或流程、药品卫生经济学或生活质量研究等。IIT研究机构需为此类研究的开展提供精细化服务和技术支撑,在充分保护受试者安全前提下,推进儿童用药的临床研究。
5 展望
我国儿科IIT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巨大的医疗需求和利好的政策落地,为儿科IIT管理体系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在此大背景下,儿科IIT管理机构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规范化全流程监管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促进成果转化机制,从而助力儿科临床研究的发展,为提高儿科医疗水平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