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看待 985 学校导师将学生实验室打卡时间规定为早八晚十?

2022/4/8 15:31:37  阅读:401 发布者:chichi77

消息来源:PaperRss

网友反映:

是这样的,导师对组里学生越来越过分,前天竟然直接要求早八晚十点,并强制每个人打卡。在此之前已经将学生每个月的补助扣除(虽然不是强制的,但是我们组学生干着最累的活,别的组的学生导师都会给)。另外,每周开组会,大多时候会对学生言语辱骂。现在大家非常气愤和痛苦,组里已经有学生抑郁症了,以后他肯定会更过分,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种现象正常吗,或者有什么建议。

网友1

1 很明显这位导师是属于比较严格和push的。

实话说单从时间上来说,早八晚十还能够接受。我们实验室博士可能是早九晚十一,硕士可能会少一点。其他组更早更晚的也都有。只不过你们组是“强制性”,这让成长在新时代,一向崇尚自由的我们来说肯定是不舒服的。

不过,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时间段中,你都在做什么。是给自己学习,做自己的课题?还是给老师干杂活打工?

如果是前者,老师通过一些强制措施来督促大家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可能也不至于那么让人反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本就不会那么轻松。痛并快乐着。

如果是后者,在一天大多数时间都不是给自己忙碌,而是都在为导师服务,给他做杂七杂八的破事,那这导师就是典型的yazha了。

网友2

在不同专业读研会面临不同的科研场景,理工科专业在读研期间往往会比较辛苦。

我一直强调一件事,那就是在读研期间学生跟导师是合作关系,要在课题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因为有deadline,而且导师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如果组里的同学都没有责任意识,那么强制作息时间就能够解释了。

实际上,只要组里的氛围比较好,每次组会都能顺利完成之前的科研预期,导师通常是不会规定作息时间的,具体进度往往也是每个组的leader来把握。

导师来强制规定作息时间,我想原因无非是以下三点:

其一是科研进度已经严重受阻,而且是人为原因导致。

其二是整个组没有科研氛围,leader没有负起责任,组内同学毫无科研积极性,占着大量科研资源不能有相应的产出。

其三是组内同学守不住deadline,同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按照历史经验来看,只要这三点出现了其中的一点,导师往往都会启动一些特殊方案,包括强制规定作息时间。

读研期间一方面要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也要对导师和课题组负责。

如果导师仅仅有一个课题组,而且组的规模也不大,此时导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长期不能有所产出,对导师后续的发展,包括科研资源的争取,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想那么辛苦,仅仅想拿一个文凭,应该跟导师直说,不能一边跟导师说自己有科研梦想,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一边又抱怨科研辛苦。

导师的培养名额都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刚过青椒的导师,正是踌躇满志想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如果此时选择的学生都毫无斗志,那么对导师的打击是比较大的,有的导师甚至会辞职走人。

最后,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找时机跟导师沟通一下,通常会有一些收获。

网友3

果然这世界的本质就是卷?不是自己卷就是被迫卷?

第一眼:唉,这导师还挺不错的,校正现在年轻人的不规律生活习惯!

仔细看:!!!我只想知道有无周未?法定节假日放假不?!

最让我关心的一点:早810工作时长14个小时做出来的科研的成果,小组成员有份吗?

所以这个事情又要分为两种情况:

一、导师只是想要学生好好沉浸在科研的环境里,好好做科研,好好学习,成果也是该咋分就咋分。

二、赶自己的科研项目,早810工作时长的学生是免费劳动力。

如果是第一种,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就属于学生严格管理模式的一种,类似规定理工类专业较多。原因有以下两点:

1、理工类研究生参与的部分课题研究,必须得在实验室完成,无法在学生寝室或教室内进行。

2、文史类导师数量较少,单个导师名下的学生就会多些。但是,因课题经费不如理工类导师,校内占据科研用地一般较少。

当然,话又说回来,一个严格要求的导师,氛围积极的课题组,是很多有科研追求的学生所追求的理想研究生生活!而在有些院校,慵懒的氛围、放任的导师,耽搁了太多想上进的学生。

虽然对于大部分人(少量优秀的科研达人除外)而言,研究生在读期间定时打卡、“见导师”和“组会汇报”被认为是“最不想做的三件事”。但不可否认,我们都是慕强的,别人的努力刻苦是可以激励到自己的。并且,我们的内心是认可“努力向上”的。但即使是这样,每日早810的工作时长也是不合理的,偶尔这样可以接受,但长时间下来很耗人。

仔细看题主还提到到同实验室的已经有学生抑郁了、扣除科研经费、老师有言语辱骂他学生的行为等,大概率这应该不属于第一种情形,而是第二种纯压榨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我能给的建议是:

1、先与的导师进行沟通交涉,表明困境及诉求,希望导师能理解。态度要诚恳,表达要坚决,但语言要温柔,毕竟是你导师,还要跟他相处几年,别把事情搞得很僵。

2、若与导师的沟通的不理想,可以向学院和校方反映,让学院、校方协助处理。

3、准备相关的证据,聊天截图、打卡截图、学生抑郁证明(这个当然要征求当事人的意见,一般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处,校医院可以做相关的咨询)等,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校方看。

4、如果能忍,咬咬牙也就三年,他让你早810,你就好好利用起来提升自己,三年过后,江湖再见!

1、如果不能忍,就换导师吧!

另外想再说两句,现在大部分学校应该都是双选,题主大概率也是。所以现在这种情况最初的源头应该就在选导师。

关于选导师,想说几句:

选择一个好导师很关键!很重要!下面结合自身以及周围读研同学的经历,给小伙伴们分享一下关于选择导师的那些事儿。

导师的研究方向、科研能力通过官方渠道基本都能找到。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导师的学术能力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找到该导师带过的师兄师姐了解情况,可以询问他们的研究方向、进展和科研成果等。基本上导师的科研水平就是他所带出来的学生的水平。另外,你还可以向他们打听一下课题组的学术氛围,同门之间的相处方式,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研究生生涯中,除了导师,师兄师姐的帮助也尤为重要,实验中的小细节,数据处理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文献检索的渠道和技巧等等,基本都是通过自己摸索和师兄师姐传授的经验来逐渐掌握的。

2、通过官方渠道找到导师最新的几篇文章,好好拜读一下,记录下读后感,最好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对你后续的面试也是有帮助的。同时要注意文章作者的排序情况,在其一作的文章中,再看下期刊的水平,这样你对导师的文章质量就会有一个初步印象了。切记,不要因为导师以前发了高质量的文章就把他作为你的首选,过去不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导师现在的带队能力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如果年纪较大的导师在近三年发表的文章中,一作的数量较多,那小伙伴们要注意了,年纪较大的导师不比那些年轻导师,有那么多精力和实验去做实验、写文章,基本都是学生是一作,导师是通讯作者。所以如果你想选择的导师年纪较大,近些年的一作文章还很多,那你就要谨慎考虑了。很多导师越往后基本会往行政岗发展,这自然是会分散他的科研精力和时间,但这类导师可能会在后续的就业方面对你有所帮助,所以小伙伴们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导师情况认真考虑。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