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7 11:42:45 阅读:155 发布者:chichi77
博士群体中,总有些人能做出意想不到的“迷惑”行为......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博士生 Nobuhiko Mitoma 等人于2019年6月26日,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Living annulative π-extension polymerization for graphene nanoribbon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
图源:Nature
时隔1年多,2020年11月25日,该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结论无法重复以及原始数据不能获得。由此牵引出,博士生 Nobuhiko Mitoma 参与研究的另外2篇论文,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及 JACS 的文章也由于涉嫌伪造数据,均被撤回。
随后,日本名古屋大学启动了诚信调查,发现这名博士生长期且不断地伪造数据,甚至为了破坏证据,他扔掉了属于实验室的 MacBook Pro 笔记本电脑(市场价值人民币1万元以上)。
通过日本名古屋大学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
这位博士生 Nobuhiko Mitoma 在日常做实验的过程中,既没留下电子的实验记录,也没有原始的实验记录本,而是使用实验室共用的 Mac 笔记本,将数据保存在dropbox(一个云端储存网站)上。因为被通知要接受调查,他直接想到扔掉电脑,就无法证明是自己造假了
来源:名古屋大学报告截图
最终,他这样的迷惑行为,依旧无法掩藏自己造假的事实,3篇论文终被撤稿。
不仅如此,校方表示,文章的共同作者虽未参与造假活动,但其也有责任对这位博士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因未能很好地起到自己应有的责任也被警示,也是造成这一学术不端事件的间接原因。
来源:名古屋大学
细数博士人群的迷惑行为
1. 博士连续6次向同事投毒,想让他休息一下
日前,网友曝光了一化学博士的恶劣事迹,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这名博士孙某因为觉得同事给他安排的工作太多了,每天工作10 个小时以上太累了,就通过连续6次的投毒方式,想让他多休息一下。
据悉,这位博士用一种叫做叠氮化纳(NaN3)的剧毒试剂向同事投毒,每次投毒还会用天平进行精确的称量,控制投毒的分量。
孙某一共给同事投毒6次,前几次大概每次0.2~0.3g,用天平精确称量,但最后一次投毒的剂量超出了6倍左右!这个量,已经是在致人死亡的边缘试探了,也是因此,后期法庭认为孙某应当承担犯故意杀人罪的法律责任。
然而,孙某在法庭上还辩称,「人没死,就不构成故意杀人」。法官再三强调,“不致人死亡,不等于不判故意杀人罪,这个误区一定要解开”。
这名博士的恶劣行迹被发现,还是通过被害人小李的女友察觉出了不对劲。
经由小李描述,自己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因为对化学感兴趣一路读到了博士,毕业后又顺利进入长春一家比较权威的研究所工作。起初自己充满了干劲,做出了令同事艳羡的成绩,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自己经常头晕、无力,直到也是从事化学专业研究的女友来单位看他,发现小李的水有异常,似乎比平常喝的水黏一些,于是他对水进行了检测,发现水里溶了叠氮化钠,这不禁让人后继发凉。
为了搞清是谁在背后搞事情,于是小李在办公桌和水杯处安了秘密摄像头,就拍到了戴着防毒面具来投毒的博士孙某。
最后,按照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最终判处孙某十年有期徒刑。
这位博士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得不感叹,防人之心不可无啊!除了做出对别人造成威胁的致命迷惑行为,博士人群中的一些人,还做出过看似“人畜无害”的迷惑行为:
2. 清华博士发邮件,请求和建议同名者改名
2019年,据微博用户 @PITD 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的爆料,清华大学一名博士生因同名同姓,为避免学术界上的混淆(发论文名字以音译显示),冠冕堂皇地“请求和建议”他人修改姓名。
网友忍不住回应:
图源:微博
3. 博士抄袭他人文章部分段落被发现后,又再次全篇抄袭同一作者!
郭某某博士毕业后入职杭州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却被网友@心匠 在豆瓣发贴控诉她多篇论文抄袭自己的文章,引发关注。
网友发现的开端,还是从知网上看到一篇题为《祁彪佳的园林世界》的博士论文,因为自己就对园林有浓厚的兴趣,平常也会经常在豆瓣上发表一些文章来和网友进行交流,于是秉着学习的态度,下载了这篇博士论文。结果阅读后却发现,文中多数片段都与自己自己在豆瓣上发表的2篇文章相似,因此揭露了这名博士的抄袭行为。
事后,这名博士的丈夫找到网友,希望删帖并称“随着大家的转发,郭某某这个人就被毁了”,网友考虑到抄袭篇幅不大,出于善良接受了这个结果。
谁知道这名博士又做出了迷惑行为!没过多久,网友又再次发现了郭某某的博士论文与自己在豆瓣上发的文章相似,而这次“基本上是全篇抄袭”。有网友还对两篇文章做了对比截图。经过对比发现,两者对比处正文部分存在多处雷同。
图源:网友@心匠文章和郭某某文章对比
网友找到郭某某,要求其撤稿抄袭论文,但郭某某表示没什么理由,不太好撤稿而回绝了网友的要求,因此,网友忍无可忍,再次发帖以表愤怒,事件在网上引发二次发酵。
随后,郭某某为平息此事,甚至和自己丈夫一同找到网友工作单位请求他删帖,并提出给予一万块补偿并以该网友的名义发表两篇论文,还要求网友签一份不追责声明。这些一一都被网友拒绝了,可他们夫妻二人纠缠不下,网友为躲避他们就远离单位、请假出行了。
最终事情闹到学校知晓,杭州师范大学通报:教师郭某某论文存抄袭现象,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
图源:杭州师范大学
3个月后,她的博士学位也被撤销!郭某某的毕业院校南京艺术学院亦因其论文存在抄袭、剽窃,通报了撤销其博士学位的决定。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个看似侥幸的行为,未来可能就演变成了被热议的迷惑事件,最最最羞耻的是互联网是有迹可循的,只要是做过的事情就无法完全抹掉痕迹......以这些经典案例为戒,远离不成熟的想法,不然下一个“出名”的可能是自己了
相关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50-0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