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北航教授吐槽研究生,985高校成高级蓝翔,学生眼里只有利益

2022/4/6 15:01:49  阅读:213 发布者:chichi77

消息来源:PaperRSS

985硕士博士,无疑是受教育程度极高的一个群体,在学历上基本上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理论上,这应该是最优秀的一批人。

然而,在学历贬值,读研成为标配的情况下,相当部分的学生读研读博并非是对科研感兴趣,而是为了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的含金量。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教授,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动态,吐槽去年招收的学生基本又废了,显然,这不是偶然现象。

这位教授认为,现在的学生让做的做不了说没兴趣,自己选的方向没进展,不肯扎下去什么都做不成。985高校已经成为了高级蓝翔,学生读研读博就是为了尽快赚钱。

北航的这位教授把希望寄托在西湖大学,希望西湖大学能够招到真正有理想的学生,能够招到真正喜欢科研,愿意毕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

这位教授还坦言,自己儿子也在读博,生存的问题他已经帮孩子解决。自己努力一辈子就是希望不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压力。

读博的儿子应该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去做他真正该做的事。他的压力不应该是生存,更不应该是那些房子和车子。

这位教授发的动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极高的阅读量,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如何让学生安于研究,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

l 生存和科研哪个更重要

科研人员和普通人并没有任何区别,他们也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也要结婚成家,也需要买房买车,让科研人员甘于清贫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尤其是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他们没有任何的家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来创造,在经济的压力下,他们很难沉下心来从事研究。

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谁可以保证自己一定能够做出惊人的成果,这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未来就一定能够在科研事业上获得成功。

也正是因为如此,先解决生存问题成了很多学生的首选,这本质上无可厚非,硕士也好博士也罢,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选择权。

l 如何发掘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人才

不能否认的是,现在确实有很多学生,对科研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读硕读博只不过是为了学历,为了增加自己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但同样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本身是对科研感兴趣的,也愿意从事科研,但现实让这些人不得不低头,不得不屈从于生活的压力。

事实上,在招生中很难分辨哪些学生是对科研真正感兴趣的,而哪些学生只不过是来混文凭的,混文凭的未必基础就弱,能力就差。

能够进入北航这种差不多一流的985高校的学生,本身的能力都可圈可点,相当部分的学生都有从事科研的潜力,无非是后期选择的发展方向不同而已。

写在最后:

就这位北航教授本身,也坦言自己为了读博的孩子积累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孩子不用为房子车子担心,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然而,如果这位教授本身不是教授,也没有足够的家底,他能接受儿子一辈子清贫,甚至连最基本的住房都解决不了,而去从事科研吗?

大概率是不可能的,他自己也说,自己这一代人受累是为了不让下一代承受同样的压力。是为了让孩子有资格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

作为一个教授,他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这是他说出这种话的底气。但如果是一个普通打工者呢?他们又能为孩子提供多少积累?

科研和生存本身并不应该是二选一的命题,科研也不应该如同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所说的,需要家里有一定的实力才可以去选择。

如果一定要把这二者对立起来,那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分配机制出了问题,这显然不是那些985院校学生的问题,更不是他们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更多的是只能面对现实,做出对自己更有利的选择。这并不是这些学生眼里只有利益,而是在生活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与其指责这些学生,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度过从事科研工作刚开始面临的经济压力。

当一个社会,只有中产以上家庭的孩子,才有资格从事科研,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吐槽并不能改变什么,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