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刘月霞:“深度学习”究竟深在何处?

2022/3/24 14:48:03  阅读:247 发布者:chichi77

来源:教研报

刘月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开发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6年来,项目组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探索。

我们说的“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的“深度学习”是不同的。机器学习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而进行的一种表征的技术和方法。它对于人来说仍然是浅表性的学习。

我们倡导的“深度学习”是力求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技能获得”到“核心素养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主”到“学生的学为主”;从“单一纸笔测试”到“成长综合评价”。

我们提倡的“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体验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和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既具独立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

那么“深度学习”究竟深在何处?

第一,“深度学习”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过去我们实际上是不关心、也不了解不同年段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缺少学生视角和儿童立场是我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我们天天和学生打交道,但我们对学生并没有那么深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我们并不十分清楚。

PISA测试的研究结果显示: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对某学科(数学或阅读)的兴趣和从中得到的乐趣,与他们的PISA成绩成正相关。这个结果反映了学生如果不是学习的主人,缺少相应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有很深的负面影响。学习动机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不关注的问题。中国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学习负担重仅仅是学习内容太多太难太深的问题吗?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实际是缺少内在学习动机的问题。

学生理解不到学习的意义,感受不到学习的价值,不能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功,没有效能感、成就感,没有丰富的收获。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就是负担。学习负担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感受。当学生有理想追求,喜欢、热爱学习,愿意为此去投入的时候,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觉得是负担。教师的教学究竟有多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引导着学生对相应的学习内容更加感兴趣,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对其个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对社会民族振兴的意义和价值呢?所以,学生有没有学习兴趣,有没有内在学习动机,教学能不能吸引学生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第二,“深度学习”深在让学生对学科核心知识有深度的理解和加工。所谓对学科核心知识的深度加工,一是体现在从单一知识点到结构性知识。二是深度加工和理解要体现在从细枝末节的知识到学科核心内容、大概念的理解上。三是从浅表性知识到学科独特思想方法,把握学科本质。

第三,“深度学习”深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要引导学生从简单记忆走向深度思考,从单纯的、封闭式的、缺乏挑战性的活动走向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的设计上,这种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现实是结合的,是探索性的,是开放的。另外,深度学习还体现在从个体学习走向共同学习、合作交流中的学习。

第四,“深度学习”深在以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追求。“深度学习”最终追求的是在知识载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再到教学目标,逐一落实核心素养。让目标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具有统摄性,统摄教学主题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实施。

最后,“深度学习”深在指向学生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从识记、复述知识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会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引导学生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促进健全人格和精神成长。

“深度学习”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机制的形成;关注对学习对象的深度加工;关注知识与经验的相互转化;关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更好的迁移和应用;让学生去体会学习的内在价值。

虽然“深度学习”是指向学生的,但最终它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去引导学生,因此,最终还是要由教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2014年我们提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形成了“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模型1.0版。1.0版是基于单元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其关键要素包含: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单元学习活动、设计持续性评价等。随着改革实验的深化,以及我们对理论的进一步思考,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深度学习”教学实践模型2.0版。2.0版中“深度学习”有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性的学习主题,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伴随着教学反思、诊断和改进,同时要努力构建起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教学是一个系统,对教学改革而言,要把教学领域中的各个要素,从目标到内容、到活动、到评价,要进行统筹设计,理清内在逻辑关系,实现内在的一致性。而在教学改革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师生关系决定着我们教学的基本走向。未来,推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中国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工作重点。

(文章根据刘月霞在“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3次学术年会”的讲话整理)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