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6 11:09:37 阅读:238 发布者:chichi77
尽管不同人读书的目的并不一样,但研究生阶段的读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学会科研的本领,这叫有的放矢。古人有述而不作者,或许仍然可以拥有众多的粉丝,孔子就是。今人行吗?我觉得不行,没有成果,连基本的认可都得不到,怎么行?所以无论为了什么目的,研究生阶段,学会科研的本领是个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是不合格。
其实科研并不神秘,我也从来不认为它有多崇高。科研就是学者们的职业,它与建筑师盖楼、厨师做饭、裁缝做衣服没有高下之分,实际上也无本质区别。
我这里权且把写论文比作盖楼吧,即题目中所谓的“治学若构殿堂”。盖楼首先需要砖瓦、钢筋、水泥、木料等基本材料。写论文也同样需要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建筑材料是市场买来的,而我们写论文的材料则是通过读书、查资料得来的。当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多少材料,要看我们盖一座什么样的“楼”,多大的“楼”。所以选材是一样我们必须掌握的本事。但光有材料不行,因为材料毕竟还是材料,不是大楼。
房地产商人多啦,有的发了大财,有的陪得跳楼。原因何在呢?前者盖的大楼受欢迎,有市场;后者盖的大楼不受欢迎,没人认可。这和写论文一样,都在著书立说,为何学者们也要分个三六九等呢?这是个“盖楼”水平问题。简单说来,论文写作大致有如下几个要素。
1.选题
盖楼之前要有个规划,选址、多大规模、大致风格、市场调查、同行比较等。这些都是所谓一流导师所教的“智慧和方法”问题,论文选题其实也是这样。题目不是拍脑门子定下来的,也需要先进行行业调查摸底。比如我们选的这个题目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前人写过吗?前人没做过,太好了,我们做好了就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如果前人写过,写到什么程度了?广度上还有扩大的可能吗?如果有,可以;深度上还有深入的可能吗?如果有,可以。否则,选这样一个前人作透了的题目那里还有“市场”啊?能有卖点吗?其实在学术上,超越不了前人,又硬要重做前人做过的事,从本质上讲就是变相抄袭,只不过是给古人穿了一身现代服装一样。关于这个问题,那个领域都一样,连大家都要避开古人的强势,蒋维崧先生就曾说,他是避开吴大澂等篆书大家,才写出自己的篆书风格的。宋人为了避开唐诗的强势,转而发展宋词,也是一个道理。所以选题和选题的方法都很重要。
定选题之前,一定要看这个领域的所有研究成果,这就是市场调查。调查后觉得没问题了,才可以确定题目。选对了题目就成功了一半,说的很对。但我更想说的是,选错了题目,就全失败了。
2.框架设计
选题确定了,下一步怎么做呢?确定文章的构架。这就相当于设计师画图纸。没有整体规划,想到哪里盖到哪里不行。怎么规划呢?整体布局什么样,大门什么样,这个大的建筑群分别安排多少和怎样风格的子楼群,要不要教育、医疗和生活、娱乐等配套设施,整体风格是否一致,是否有整体上的对话与联系,是否能达到“和而不同”的美学效果,是否在该设置什么的地方设置了什么,是否在不该设置什么的地方不设置什么,等等。这就是文章写作的大框架,也就是文章的章节目。这些都确定了,建筑工人才能依照图纸施工。当然,局部地方可以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微调,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实际上,这个框架就是一张整体的蓝图,或导游图。读者若没有时间细看我们的文章,一看框架也能感觉到我们想说什么,安排是否合理得当。再一看前言,一看结论,就基本知道文章要说什么,什么水平了。会看书的人,基本都是先看题目,再看目录的,最后才看内容的。
还想再强调一句,框架设计很重要。中国人是最看重设计的,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被尊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不是别的什么师,你能领悟论文框架设计的重要性了吧。
3.丰富内容
有了大框架,每一章节的材料也不能乱填。填的不合适、不适量、张冠李戴都不行。因为框架只能说明我们的思路,真正体现论文质量、解决问题的,还是通过深入每一个章节的写作而体现出的论证过程与所得结论。其实每一个细节的论述,都像是在破一桩案子,你得说的让人心服口服,连自己都没有自信的论文是没有阅读魅力的。古人说写文章要豹头、猪肚、虎尾。文章中间的部分就是猪肚,得大,五脏俱全,且相互关联。材料要翔实,内容要丰富,要一环扣一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好的文章,给人的感觉应当是从大门进去,过足了瘾后满意地从后门出来,其间处处是风景,处处是机关,没有任何生硬的,牵强的、令人不舒服的,花了大钱却什么也没看着的感觉。这就好了。所以这一部分要能体现“硬货”,否则也会失败。
补充一句。实际上成功与失败是没有百分比的。不错,选题好就成功了一半,但没有内容也不叫文章,若然,即使我们前面的选题再好,也会因内容空洞而全盘皆输,最终还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4.学术规范
盖楼就是盖楼,要遵守建筑规范,同样,学术论文就是学术论文,要遵守学术规范。否则就不是学术论文。所谓的学术规范应包括选题原因、选题意义、文献综述、合理的章节目、引用、参考文献、学术语言等多个方面。关于这一点,一是学术界有规定,要遵守;二是要多看别人的学术文章,因为不同的学术期刊也往往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规定。研究生阶段要用心模仿和体悟他人的写作,不要自作主张,更不要效仿一些前辈大家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的做法,不是他们的方法不好,是我们还远没有那个驾驭问题的本事。
5.润色
文章的润色就相当于盖大楼的装修与美化。这需要我们在初稿完成后再多读几遍,不是把自己当成作者读,而是把自己也当成一位读者,我们自己心里明的东西,读者不一定明白,所以要跳出圈子,反复阅读几遍自己的文章,发现说的不透彻、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都要进行逻辑修正和语言规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人说的多好啊,读自己写的文章,也要时不时地跳出来正正衣冠,照照镜子啊!我常说,好书法是写出来的,一改就完了;但好文章一定是改出来的,至少对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言是如此。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的博士论文2004年就通过答辩,经过六七遍修改后,才在今年得到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即便如此,专家修改意见还是列了一大堆。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做到最好,只能做的更好些,这就是做学问。
谈学术是件严肃的事情,本想端起架子、板起面孔讲的,但想想,一是我还远不够格,二是板起面孔就应该说得全面,而本文说得不可能全面。同学们能受到一点点启发,我就很知足了。拉拉杂杂说了一堆,权当是即席谈心吧。不得要领之处,还请大家批评。学习是一生的事,需要提高的不只是同学们,我这个说教者,也更需加倍努力,才能对得起大学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啊!
转自 | 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