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今年涨疯了!今年考研至少300万人落榜!
2022/3/16 9:42:13 阅读:226 发布者:chichi77
导语:据央视网,今年全国有457万考研大军,院校计划招生人数110万左右,这意味着将有300多万考生落榜。
2022#考研国家线#公布,学术学位类分数线跟2021年相比,除农学、军事学持平外,其余均上涨。专业学位类除农学、军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三类之外也全线上涨。
3月11日,教育部召开视频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将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将于3月底左右开通。请有调剂意愿的考生密切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及时登录调剂系统和招生单位网站,查询招生单位调剂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报调剂志愿。
400分,早已不是上岸的保证,
甚至不能稳进复试。
根据“青塔”微信号对部分名校2021年的复试分数线的分析,发现400分,可能只是进复试的及格线。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的亚非语言文学(古代东方研究)的复试分数线达到了430分;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的统计学复试分数线达到了429分;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金融专硕也都在420分以上。
近年不断攀升的考研报名人数,让复试分数线水涨船高。
有人因为考研成绩超出预期,喜极而泣;
有人因为考研失利,导致心灰意冷,跳入冰冷的河中。
那么如何引导中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心理素质呢?
解析
认清考研的意义 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考研是用更高层次的专业的学识认识世界,将知识学习与未来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手段。考研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是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如果没考上且分数差距较大,大可以放弃考研这条路,走入社会,认识社会,体验行业,认识行业发展前景。有的人在别人考研的时间提前走入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将职业变为倾注一生的事业,他们的人生同样熠熠生辉。
为了避免大学生考研落榜彷徨迷茫的人生困境,在中学阶段,同学们就要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探索外部世界,助力生涯发展。
解析
理性报考 客观清晰地了解选考专业
对于漫漫的人生长路来说,无论成功失败,“考研”都只是其中一段浪花,终会归于平静,远谈不上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仅从学历角度来看,研究生学历属于锦上添花,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取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察后的结果。在更看中候选人知识背景和学历层次的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中(如高校教职),博士学位只是标配,研究成果、年龄、本科“出身”、海外学习经历都可能是更有分量的录取条件。另外,选择跨界就业的研究生在岗位技能方面并无优势,反而很可能会因为“专业不对口”“没有本科生潜力大”等理由被用人单位拒绝。
支招
不以家长偏好选择专业
将生涯发展的探讨前置
在近千万的就业大军中,集体备考公务员、考研、进体制内成为近年毕业生的不二之选。
中学生尽量提前开启职业规划,特别是要避免自己的短板,加固自己的优势与长板,传统的扬长避短依然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法则;探索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任何可以让你坚持不怕苦的目标都源于内在。
给家长的建议是——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偏好为孩子选择专业以及人生,这将是一个极高风险的投资。家长需要做的是与孩子一起探讨他真心喜欢什么,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与孩子一同做好心理建设:特别是孩子遭遇考试失利,家长要给予孩子情绪上的安抚与情感上的支持。
支招
培养成长型思维提高孩子耐挫力
孩子良好思维方式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是一个“从娃娃抓起”“功夫在平时”的渐进过程。一些孩子过于看重分数,一些家长常说的就是“你把学习搞好了就行,别的啥也不用你管”,导致孩子在学校目中无人,不想也不会与人交往,对集体活动冷漠、被动。其实,做家务、与人交往、参加活动,同样锻炼着孩子的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时候,多引导他们从积极角度看问题,多去发现挫折给自己带来的磨练,引导孩子关注努力的过程,而不是只看重结果,进而提高孩子的耐挫力。
来源 | 现代教育报,中国教育网、本硕博大联盟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