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施一公:我的科研兴趣,源于对自然纯粹的热爱和好奇

2022/3/10 8:50:42  阅读:327 发布者:chichi77

本文来源:西湖大学

这是一场吸引了近300万人围观的对话,尽管隔着语言的障碍。

2月24日晚,施一公校长与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视频连线,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变化世界”。从2020年初冬至今,不确定性与未知仿佛成为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各行各业的秩序需要重组与整合,每个人都亟需在寒冬之中实现自我突破与进化。

更具体地说,我们都需要在历史大周期与百年大变局当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

两位对话者,一位从自己深耕30多年的科学领域出发,一位秉持全球宏观投资者的眼光,试图在这些变化背后找到永恒和普遍的规律。

“个人如何应对变化世界”,“创新对人类和国家的意义”,“如何鼓励创新和探索”,“如何调整心态,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感悟和启发。


施一公



施一公,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

施一公: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一个困境。一方面,我们必须先学习,然后才能创新。没有一定的知识,我们就不知道在哪里创新,如何创新。另一方面,学习却又可能给我们的思想带来约束。


想象我们是乘客,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或火车上,火车越快,我们就能越早到达既定目的地,但我们也越难下车去探索野外环境。相比之下,徒步探索未知世界要容易得多,当然独自一人在野外遇险的几率也会大得多。

追求创新往往意味着成为少数派。选择创新,你们就脱离了主流,走上了一条孤独的道路。作为稀有的少数派,你可能会被同事误解、打击、嘲笑,甚至被公众压制。这种情况在学术研究界屡见不鲜。一些科学家在数十年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愚蠢的尝试,不断地走弯路,最终取得突破时,创造的奇迹往往被以为是一夕之间就发生。

我们只需看看基于mRNA的新冠疫苗就知道这一点了。但实际上,我们如何鼓励创新?创新往往产生于健康的文化,这种文化鼓励与众不同,并真诚地容忍反复的失败。

创新通常需要批判性思维。30多年前,人类基因测序项目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启动,耗资20多亿美元才完成。但该项目引发了一场延续至今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的革命。合作促进创新,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科研机构和国家的具有不同专长的人们可以通过倾力合作联手创造奇迹。

此外,多样性促进创新。不同背景、地区、文化和种族的人,都为促进创新带来独特的力量。人类于2015年9月成功探测到引力波最能说明创新和多样性的价值。我们在地球上记录到了大约源自于13亿年前两个黑洞的碰撞而产生的引力波。

就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而言,破局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珍惜生命、探求真理、心怀良知去义无反顾地创新。


瑞·达利欧




瑞·达利欧,桥水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旗下掌管约一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对冲基金公司平均存活年数只有4年,桥水已经屹立近50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第五位。

瑞·达利欧:大周期的发生通常始于某个新秩序,要么是内战导致某一方掌权,出现国内新秩序,要么是国际战争导致国际体系变化,出现新的世界秩序。1945年,新的世界秩序建立,美国作为赢得二战的主导国,塑造了新的世界秩序。

1949年,中国出现了新的国内秩序。看清楚周期以及我们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在一国国内,当存在严重的贫富差距和金融问题时,就会出现冲突。具体会发生什么,完全取决于个体的行为。但最重要的力量是另外两种显而易见的力量。

一种是自然现象。我饶有兴致地看到,以流行病、干旱和洪水形式出现的自然现象,对环境、预期寿命和其他因素,会产生无比重大的影响。但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都不如另一种因素重要,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逐渐发挥。


这张图表溯及公元1500年。左边是人均收入,右边是预期寿命。大家可以看到,出现了很强有力的向上发展趋势,这是由于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大幅上升。相比而言,我们所说的战争之类的波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看到上述情况,我不仅陷入沉思,我们必须仔细思考自身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全社会也需要认真思考社会应当如何运行。我希望我们所有人能就此达成一致,并认识到人类合作的必要性。

施教授和我最一致同意的一点就是愉快合作的重要性。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存在着丰富的资源,民众也拥有强大的能力,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爆发冲突的风险,这一风险真实存在,但如果我们能够精诚合作,我们就有机会消弭这一风险,并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对 话



Q:如何能保持好奇心并不断探索

施一公:科学家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科研领域的,而我的兴趣则源于对自然的纯粹热爱和纯粹好奇,以及对自然和无边未知世界的想象。在过去的30-40年里,正是这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未知的欲望,支撑我一路走来。

生如夏花,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不过转瞬,整个人类文明在宇宙的历史中可能也只是过眼云烟。很多人问,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应该干什么?对我个人而言,活着是为了探索未知,看看人类能有多强大,看看我们可以在未知世界探索得多远。

瑞·达利欧:保持好奇心并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秘诀是渴望。这是一种想要理解世界如何运转的激情。我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便讨论了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将求知欲转化为行动,利用对世界运行方式的了解,依据现实进行实验,并将其转化为能产生结果的行动,这就是创新者的心理。

好奇心也是一种探险家心理。正如施一公教授之前所提到的,有些人会因为惧怕外界批评或者希望得到外界认可而受到影响,这不会困扰创新者,因为创新者不需要被认可。相反,他们几乎只专注于探索,发现错误本身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通过探索的旅程,个人能够成长,能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而产生满足感,我认为,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目标。

Q: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瑞·达利欧:教育是一切的起点,它包含对科学和艺术的理解,还能帮助人们彼此相处,相互培养文明行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一种是获取知识的教育,即技能教育。另一种是培养原创思维的教育。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或许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另一种类型的优质教育,则是教人进行创新性思考,二者的区别对创新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已经学到的东西,对未来的创新并无帮助,尽管这是未来创新的基础。

从大历史观看教育,还能看到这样一种模式:我们可以从唐、宋等王朝的经历中学习到,要利用庞大的人口基础:要让社会向最多的人开放,创造任人唯贤的制度,以便识别和提拔创新者,使之发挥支持作用。你不知道人才将来自哪里,因此,这是一种包括培养创新精神和好奇心的教育,而不仅是获取知识。这需要人们与众不同,需要创新,需要冒险精神。它需要从最大比例的人口中抽取人才,看看创新人才来自哪里。

施一公:教育对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为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来说,教育改革尤为重要。为了中国的进步,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为了中国下一代青年人才的培养,中国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教育改革。这是唯一的出路。试想:在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如果只有一套僵化的教育形式,一两种或几种僵化的考试形式,那将严重限制能培养、教育和提供机会的学生的类型。

因此,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始终保持教育改革势头,这也是我们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组建全新的西湖大学的原因之一。为了实现多样性,应该给教育机构更大的自由,让教育机构尝试不同的东西。这对年轻一代的学生非常有利。

Q:个人应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以及社会价值

瑞·达利欧:我们可以将人生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学习,这个阶段我们依靠别人;第二阶段是聚焦于工作,我们成为身边人的依靠,试图获得成功;然后就是他目前所处的人生最后一个阶段,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超越自我。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身与社会是相连的,那么他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处在其他阶段的人,提高他们的能力。我的儿子麦修11岁时,来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学习,他发现有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孤儿没有做手术的机会,于是他参与了对孤儿的救助。我也受到麦修的影响,开始投身于慈善事业。只为自己积累财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腐败。

当然,这存在一个自然进化过程,你要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当你不再需要为自己积累更多、有帮助他人的能力时,再去行动。行动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用慈善方式进行捐赠帮助,也可以是通过传递自身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原则。

施一公:合作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价值,比如西湖大学就是企业家和科学家合作的结晶。从一开始,科学家们就想要建立一所全新的大学,但我们如果想单独做这件事,压根没有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寻求帮助,与一群充满激情和动力的企业家合作。他们中有投资者,有企业家。大家一起创造奇迹,就是精诚合作的很好的例子。

瑞·达利欧:最令人兴奋和最有成效的合作是了解差异、调和差异、调和不同的视角。关于差异,人们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态度是因为存在分歧而生气,但很显然创新者和那些追求真相的人不会这么做。他们对差异有一种心理上的好奇。

施一公:要建立有效的合作,需要从合作者那里获得互补性的专业知识。所以理想情况下,无论是在科学、商业还是其他方面,最好是具有互补性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批判性地思考他们的设想,最终达成合理的共识。

Q:个人如何应对变化中的世界

瑞·达利欧:这完全是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把生活看成一场冒险,你就会接受人生会有起起落落的事实,而所有这些起起落落都只是现实的反映。保持对现实的好奇心,思考如何与现实互动,尽可能追求更好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冒险。保持好奇心和冒险精神,才能应对变化的世界。你会发现,与没有这种态度的人相比,你的生活会更有价值。

施一公:保持冷静,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便足以应对变化中的世界。我们的世界持续变化,发展速度一年年增快,知识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积累。科学家每天翻阅期刊,都会发现海量的知识,他们没有时间阅读这么多论文,因为还要做自己的科研。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但事实上,我们用不着焦虑,要保持冷静,做好正在做的事就好。

我始终相信,只要在自己的专业上,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足够努力,花时间阅读直接相关的材料,而不是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快速积累的知识感到恐慌。保持对身边的事物变化的敏锐度,把你正在做的事情真正做好即可。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