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术不端的危害及对策分析

2022/3/8 17:49:10  阅读:865 发布者:chichi77

随着我国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学术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学术成果与现实利益的关联越来越紧密。由于学术成果关联到个人的诸多利益和学术荣誉,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学术成果的过度追逐引发了很多学术不当或不良行为,即人们常说的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明确将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等七类行为界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的危害

学术研究必须具有踏踏实实、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学术不端与此背道而驰,属于伪学术,而伪学术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不按照科学方法、不遵守科学规范的不求真、不诚信,却打着学术的名义逐取名利的行为。伪学术如美国贝尔实验室出现的肖恩造假事件、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出现的“汉芯”造假事件等等,给社会发展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和优化学术环境,科学共同体及研究者应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揭露伪学术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导科学工作者进行负责任的学术研究,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持守“真实性是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的灵魂”。

学术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学术不端可能不像假冒伪劣商品那样带来直接的人身伤害,但对整个学术界良好学风的树立和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危害却不容低估。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透彻的认识。

第一,学术不端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学术不端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为了争夺国家有限的学术资源,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有的学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优先为自己安排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有些早有定论并已有成果的科研问题,却还在重复立项研究、发表论文、申报成果。或是改头换面,向不同的部门申请立项。由于低水平重复,缺乏原创性研究,造成我国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致使学术研究的产出率低下。学术不端产生的结果必定是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

第二,学术不端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学术,学术不端则直接伤害学术自身的创新和发展。那些视学术为牟取科研经费和晋升职称的手段,通过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方式来制造学术“成果”,从而使学术异化和腐化的行为,必定对我国科技的创新能力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第三,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青少年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格关系到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未来。对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来讲,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创新是其根本任务。在这里能否受到良好的学术训练将影响学生的成长及成才。

第四,学术不端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和发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学术界的基本职能是文化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创造。知识分子担当着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的使命。正是基于此,学术界才被认为集中体现着整个社会的理性水平,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理性精神;知识分子才被视为一个民族的大脑和脊梁,而长期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知识分子放弃自己的学术操守,任由学术不端行为蔓延,就将破坏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使社会和公众对学术界和学者产生信任危机。那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和民族将无法从学术界分享理性工作的成果,社会就会丧失理性公信力,人们便不再能获得对自身的理性理解,而变得盲目和无所适从。

第五,学术不端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学术不端亵渎学术,败坏学风,其消极影响并不只限于学术范围之内。学术不端的病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扩散性与放大效应,会通过学术界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迅速传播和蔓延,污染社会风气,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学术界是社会的净土、社会的良知,背负着捍卫正义、输出先进理念、引领社会风尚、改善社会风气的重任。因此,人们将净化社会风气的希望往往寄托于神圣的学术殿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应该是学者们的座右铭。然而,学术不端的泛滥非但不会使学术界成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器,相反会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污染源,并且严重侵蚀着我国创新发展的根基。

学术不端的治理对策

(一)

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改善评定人才的标准,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委员提出,“改革相关的科技奖励制度,例如,减少奖励数量,延长评奖周期,使获奖项目真正体现中国科技发展的水平;建立与不同科研领域特点相应的人才评价标准,并延长评价周期,给科研人员较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人才评定门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与聘用制度”。

(二)

针对研究生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从学术管理的视角出发,要加强学术规范建设与学术道德教育,更要重视学术研究的价值重塑、招生与培养的策略调整以及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治理机制的建构。

针对大学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根治大学学术场域这一久治不愈的顽疾需要转换思路,以角色-责任-问责为轴心,培育学术人形成内生于学术本质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学术伦理契约精神。坚守学术诚信、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是确保科研质量的基础。我国高校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一体化制度,从而确保学术声誉及社会信任,提升科研竞争力。

(三)

斩断灰色产业链。政府介入,利用法律手段,斩断灰色产业链,避免论文枪手这种不正当职业的存在。对质量不过关的刊物,予以停刊整顿处理,目前期刊界已经开始试行末尾淘汰制。

(四)

规范化版权保护制度。目前国内已经有版权保护机构,利用法律维护作者的利益,向学术不端者追讨经济补偿,并追究法律责任;但由于版权保护制度还不完善,甚至民间存在一些非法机构借机勒索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介入,进一步规范化。

(五)

利用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全民监督和揭示学术不端行为。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微博、百度贴吧等新兴媒体手段发展迅速,全民均可成为记者。对于顽固的学术不端观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监督和揭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微博、百度贴吧曝光学术不端行为。在全民监督的氛围中,学术不端现象将无所遁形。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