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我读博的那几年,差点搞丢了只有学术带来的简单快乐~

2022/3/8 9:33:25  阅读:184 发布者:chichi77

来源 | 蔡宁科学网博客

多年以前,在我读博士时,曾因为急于求成而陷入苦闷焦虑,进展缓慢。

导师提醒我:“你没有进入状态”。

我问:“何为进入状态”?

导师告诉我:“科研就是游戏人生”。我反复回味导师的教诲,慢慢地调整心态,终于逐渐从低谷中走了出来。

仔细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从事科研工作?因为科研能让我们延续作为知识分子所喜爱的书斋生活,能让我们不断体验求知过程的简单、愉悦和成就感。除此之外,似乎不存在别的合理的理由了。

大家都喜读《水浒》、《西游》,因为喜欢里面的英雄豪杰。这些好汉大都秉持玩家心态,极致者至于天真烂漫。其实我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业也曾成功,甚至算辉煌。回想起来,当年成功的根本原因恰恰就是:玩家心态。

犹记得在高三时某次无意说出实话:“我学习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高考”,当时把家母气懵。在鸡妈鸡娃、小镇高中那样压抑的环境下还能彻底做到放浪形骸,拔剑四顾,歌咏舒徐,现在想来都有点不可思议。

这样的天性却在初读博士时曾有过迷失,幸而被导师点醒。否则假如焦虑取代了放达,功利取代了兴趣,滞涩取代了灵动,那学术上还能有多少进步的空间呢?

在我看来,整个学术界犹如一个闷罐子,长期以来慢慢地积聚燥热。北大韦神的出现,仿佛开启了一扇小窗,吹进了来自广袤大自然的清风。让我们重新看到了“科学家”的本来面目。

占据韦神心灵世界的,既没有对考核和留任的担忧,也没有对职称和项目的追求,只有学术带来的简单快乐。他是最幸福的。曾几何时,三十、二十年前,学术界并没有内卷,也没有焦虑,只有清贫和纯粹。不知何以演变成如今这样浮躁的?需要大家一起做一下深刻的反思。

中国现在的物质发展飞速迅猛,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导致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物质享受,短视于物质追求,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韦神的世界里,数学是兴趣、是专业、是工作,也是那个至高的存在,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是为这个存在而存在。食物对他来说,也只不过是提供继续遨游数学海洋的动力而已。

我们作为普通网友,关注点也不应该只是韦东奕的穿着、长相、手里的大水瓶、袋子里的馒头。其实我们社会的进步,靠的正是这样看起来普普通通,实际上身怀绝技,默默在自己的领域辛勤耕耘的人。

人是需要精神的,时代是需要偶像的,我们的强大,更多的还是靠这些人。与其每天关注明星网红们的花边新闻,不如多关注一下他们的轶事。让更多的牛人、神人留下,产生更多的牛人、神人,并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我们才更有希望。

导师之外,我还在生活中认识不少游戏人生的优秀学者:

有热衷于参加北美钓鱼比赛的昆虫学家

有每天都博览杂书,每年都撰写几本科普读物的知名管理学家

有遍览经史子集,常以解高考数学难题为乐的物理学家

有从不申请项目和帽子,只热衷在科学网写杂文的信息科学某领域泰斗

还有人直言“科研就是打怪、攒经验值、升级”...他们都是学术界成功人士,事业的成功源自于豪杰心态,事业的成功又助长了豪杰心态。学术的本真从未在他们身上迷失过。

这些学者指导研究生,肯定也会身体力行地向学生传递“科研工作是有趣而快乐的”这个信念,就像我的导师。一个认为“科研就是打怪、攒经验值、升级”的教授,肯定不会板起脸来跟学生说“你没有时间打游戏”这类只会徒增压抑,但实际并没什么约束力的话。

不过,现实中确实还有很多人并未信奉这个信念。有些单位实施基于惩罚机制的管理,要求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较多的量化任务。更有甚者,实施严苛的“非升即走”,达不到规定的量化指标解聘。就说明管理者不认为师生们以游戏的心态从容悠游地从事科学探索是必要的。

然而,压力实际上会降低科研兴趣,进而影响科研产出。所以并没有证据表明学术机构或团队实施增压式管理相较于氛围宽松,在科学创新力和有效科研产出上有什么优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