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7 15:01:11 阅读:287 发布者:chichi77
今天,邀请到鲁小白,给大家分享一下他踏上科研道路的心路历程。
大家好,我是鲁小白,我真正进入科研的时间,研究生3年再加上本科毕设,差不多有4年的时间。
在这4年里学会了简单的处理行为数据和EEG数据,将结果表达出来,并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Q1)论文以及一些其他作者的文章。
对于这样的结果只能说能划水划得走,接下来我将叙述有自己的一些经验,自己如何走坑,又如何划水的。
希望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参考,记住只是参考,具体还得结合自己的一些特质与情况。
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效率。
研究生期间有非常自由的时间以及非常自主的有意活动。很多事需要自觉,因此效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非常抱歉在这方面我给的意见很少,自己效率并不高,自我感觉只用了生命20%的时间在学习上,虽然看似是60%,很多时候只是对着屏幕发呆或者看手机看新闻。
时间是白白浪费掉。自己也不想这样,但自己这样做了。其中的原因很多,自我总结几个我认为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是原因是没有明确目标。
由于刚走上科研道路,并不清楚自己具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要怎么到达未来的状态。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动力及效率下降。
解决办法,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精读一篇文献,并且总结一下这个文献(下面会介绍如何看文献)或者学会一个编程的一部分。
有了目标还不行,还要计划饭后甜点--完成目标后怎么玩,打游戏或者运动,以娱乐的方式来一个自己奖励。毕竟科研的奖赏周期特别长,以至于无法起作用,需要自我奖赏帮助你完成目标。
第二个原因,手机或者游戏成瘾。
当手机放在你们看到地方,或者能摸到的地方,就会不由自主拿起来,刷个微博?找个老朋友聊聊天?来一把王者荣耀?吃吧鸡?当我打这个几个字的时候它对我都有诱惑。
解决办法,这个容易但不好做到,直接把手机拿开,放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把上面的想法(聊天打游戏)当作你的“饭后甜点”。
第三个原因,拖延症。
个人感觉拖延症的成因有两种,一是逃避现实,二是完美主义。当导师安排任务时,总想拖一拖,等最后时刻迫不得已才做。在开始时,可能是想逃避不去做,或者是想在心里想一想如何做,再下手。不管最后是拖了(包括写这个推文)。
解决办法,立军令状,当任务下来时,给老师说一个明确的时间,在时间截止时你总会做,这个期限的多少需要有时需要老师来衡量。
研究生涯中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看文献(重点)。
看文献非常重要,文献就像中小学时期的课本,大家的导师。没有良好的文献基础,茫然做实验,设计的实验漏洞非常多,导致结果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或者你做出来结果,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被发表了的。
即使你运气好,做出了好的结果并没有人进行研究。而在你写的时候你会觉得特别困难,不知道如何和你看过的文献一样引经据典,写前言好像就写一段就写完了,也没有多少文献引用(很不幸这三种情况我都遇到过)。
说这么多就是强调看文献的重要性,看文献不单是看文献,其中包含如何查找文献,如何看文献,如何做文献笔记。
1)查文献
一般用必应学术搜索,用sci-hub来下载。
海选,先是确定你要查的关键词,比如 reward FRN等等,先查找一篇最引用量最多的,说明经典,然后再查几篇近3年的文章,看看最新动态。
顺藤摸瓜,将看过的一篇和想研究生最相近的文献,看看它的引征文献和引用文献里看看有没有你想看的,以及这些文献的引征和引用文献。
看文献不要一开始就看综述,看不懂的。至少要看了5篇相似的实证研究,再去看这方面的综述,才能get到综述的点。
2)看文献
看文献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的接受文献的思想(这个是很多人犯的错误,也是决定你科研成长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的道理,我不知道怎么解释,随便说两句吧。例如,看文献你可以学习好的实验范式,好的语句表达,以及学习文章的行文结构,你可以学习他们怎么讨论的,如何把烂结果发表出来,也可以学习如引入问题的,将烂实验简单的实验设计搞得高大上。
最重要是你可以发现问题,他文章的漏洞,或者将它的观点来解释你心中的设想,这些你都可以拿来做研究。
我看文献的顺序:IF=7分以下(非中科院一区)的文章,这类文章行为逻辑比较清楚,简单。很多时候题目和摘要看完就知道整个文章使用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因此我看文献顺序是:标题>摘要>实验流程>实验结果>讨论或者前言(看情况决定看讨论还是前言);
看标题,要在心里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看摘要,大体知道用什么手段解决了什么问题(到这里,你可以决定你是否继续看,如果这个文章和你相关度不大,或者研究问题和手段过于简单以至于看完摘要就完全知道他要干嘛,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就可以放弃不用看了)。
看实验流程,在看实验流程之前,看摘要后,你要想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设计实验,先有个预期。看他的实验设计是否和你预期的差不多,如果预测相差特别大,你看看他怎么设计相比你的优点在哪里。
如果你发现他的实验设计还没有你想的好,说明相比你想的设计,他的设计是有缺点的。如果这个缺点很大,你完全可以开始做实验了。在看完实验设计后,你要预期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同样带着预期去看实验结果。另外,如果你实验流程看的不是太懂,就倒回去看前言,如何提出这个实验设计。
看实验结果,看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和你预期的是否一样,重点看图(图能说明很多问题,论文抄袭,作假很多是图上有问题)。作者用的统计手段是基于他的目的,有意避开一些缺点。如果和你预期的结果大体一致,那么这个文章到此为止。如果和你预期不一致,或者感觉结果不够好。看他怎么讨论,如何解释这一问题。
看讨论,讨论的主要一点是如何解释他结果的缺陷或者有与众不同的。如果你觉得他讨论的不好,你能用其他方案能解释,你可以写评论,同样能发文章。或者他讨论的很好,你可以变换流程,核心不变研究讨论的问题,当作你的实验也是可以的。同时把好的观点的文献找出来,有兴趣就看。
看前言,看他怎么引出问题的,这里就可以当然阅读理解来做,每段的主要思想,段与段的层次递归。同时把好的观点的文献找出来,有兴趣就看。
IF=7分以上的文章,一般研究的问题比较前沿,不看前言,不知道怎么提出问题的,而且此类文章前言也很经典。
所以要正常顺序看:标题>摘要>前言>实验流程>实验结果>讨论。看的过程中和上述一致。
3)文献笔记
我做的很少,好的实验,看完基本记得。我个人喜欢,用ppt一页来记录,题目,摘要,过程图,结果图,在图上标注缺点与创新点,用几句话总结他的核心想法和你看后的核心想法。
最后,研究生的核心问题:先是学习如何做研究,而不是自己做研究,发文章是附属产品也是能看到最终结果。
第一步,了解导师的将要研究的东西,跟着导师走才是最快的。因此研一要大量看课题相关的文献,多听报告多思考。同时好好上相关的课程,系统的学习一下如果做研究,同时协助一下师兄姐收数据,了解如何做实验,以及拉近师门关系,日后好寻求帮助。
第二步,在研一上末写个综述,它(不一定)会发表,但是很重要,需要逼自己一把,深入的了解导师相关领域。研一下要总结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导师一起讨论,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并求助师兄师姐。
第三步,学习编程,研一暑假就是学习编程的很好时机,需要在师门的帮助下将实验设计编出来,以此学会编程。
第四步,做实验,这时就充分利用之前在老师和师兄姐手里学得东西,和师门关系(你有师弟师妹了,哈哈,也有师兄师姐教你)。
第五步,分析数据,这里要多问问师兄师姐,如果不够,有必要求助老师帮忙,或者让老师派你出去学习任何处理数据。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第六步,写文章。应该是研二上寒假开始,不要拖,拿一篇来仿写,比如看文献部分,如何看前言,文章结构,每段中心思想。
写文章顺序, 题目>实验流程>实验结果>文章结构(你ppt汇报的结构,感觉逻辑不通,就改通再写文章)>填充结构>讨论(组会报告时,师门给的意见和自己想法)。
第七步,投稿,学习如何和审稿人打交道,也是在你毕业答辩时如何和评委打交道。关键的两点,谦虚和自己立场不能变。有问题可以写在讨论里解决。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