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我的第一篇SCI发表之路

2022/3/4 9:51:17  阅读:189 发布者:chichi77

撰文|鲁大人

记得那是2005年的第一场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的确很贵,东北的这所小医科大学据说花重资引进了一个大牛,大牛给我们讲座,说了很多,只记得有一个叫做SCI的字眼格外动人。

而大牛的实验室就在我的隔壁,每天他的研究生格外忙碌,我私底下问,你们怎么这么忙啊?他们说,老板让发SCI啊,头大。

我把这些讲给我的导师,2005年,他说发那有啥用,2006年,他说,我们要发SCI

而在那以后,所有的实验室莫名其妙的都忙碌起来,说要发SCI,那是一段美好的旧时光,我现在使劲想,使劲想,当年发第一篇SCI的景象也慢慢浮现。

我那时候非常相信和依赖我的导师,因为据说导师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发表过一篇2分的,而我对sci除了向往,其他便一无所知了。

导师让做什么,我就赶紧做。也许我也是小有天赋,我会根据实验结果,针对性的提出新的方案,以及可能性,导师也很支持,实验进展的过程中,已得实验结果虽然和预期有所差距,但经过和导师的讨论,一些新的可研究的点也总是出现,可谓螺旋前进。

不知不觉,小两年过去了,主要内容也基本上完成了。

开始整理数据,制作图形,写论文,基本上导师是手把手的,和我讨论图形如何更美观,论文的逻辑,甚至语法问题,导师都会一一指出。我那会感觉,在导师那里,永远都改不完,那时候,论文里的每一个单词,甚至逗号,我都清清楚楚。终于有一天,老师对我说,可以投了,我欣喜若狂。

首先给Nature投稿,导师跟我讲了一个早上,认为我们的研究多么具有创新性,可以尝试一下,秒拒。

回到现实,一个4分边缘的期刊,秒拒。

天昏地暗,一个1分边缘的期刊,秒拒。

失望透底,一个2分边缘的期刊,秒拒。

导师鼓励我,别泄气,一定能中,我感觉有一点像打地鼠,不知道哪一锤子能砸中小老鼠的头。可能没有导师的鼓励,我都快坚持不下去了。我自己也开始反思,经过不断的阅读文献,然后比对我们自己的研究,感觉我们组做的东西似乎有点过于基础,和疾病联系不是太紧密,尤其是方法学也似乎有些落后。我跟导师提出了这些疑问,导师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方向很基础没价值之类的,他说,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新的方法学和理念,同时也跟我说,如果哪个角度在深入一点就更好了,我们不谋而合。

缝缝补补,继续投,中了,一个1.9分期刊,最高兴的时候,是收到revise request的时候,紧张的不得了,导师说,没事,大概率修稿后,会中,高兴了好几天。最后论文Online publication,身心俱疲,同时,也充满对新文章新高度的向往。

那个1.9SCI论文我回想起来,嘴角还是会上扬,而如今,10SCI都不值得拿出来炫耀了。

我现在回头看我的论文,似乎对于科学的进步没有任何推动作用,大概率就是属于现在破五唯要破的那一类论文。怎么形容呢,这种感觉类似于往一杯水里面加入了一滴水,然后你做研究比较了加入那滴水之后这杯水的的重量,水的颜色,透光度等等,有了一些似有似无的变化,哦,对了,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水文。

小小的水文,让我第一次触摸到科研,培养了我对做一个研究到发表这件事儿的系统的认识,似乎这件事又无比重要,是啊,水是万物之源嘛。

此外,相对于现在的论文世界,那时候的投稿环境还是略有不同。首先,2007年开源期刊占据的市场不大,收费期刊老板是不考虑的,这就造成即使是分数不高的论文,也没那么容易中,因为期刊总体数量不多;其次,研究整体质量是比不上现在的,那时候国自然面上隐约记得大约30万多一点,所以老板都很节省;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那时候SCI论文的发表更像是个人科研水平的代表,和利益的挂钩关系不是那么明显,至少没有如今这么赤裸吧。

导师的老学究做派历历在目,大家心中的科研也比较神圣,清楚记得打碎第一个量筒,内心的忐忑,组会惴惴不安的等待导师的批评,其实最后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提醒下次注意。

遇到一个好导师很重要,同时,自己也得足够努力。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终,一往而殆。再见了,我的SCI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