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换帅!新校长的演讲,刷爆朋友圈!
2022/3/2 13:41:53 阅读:306 发布者:chichi77
王希勤
清华大学校长
各位同学:
首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衷心祝福每位同学在自己选择的未来道路上发展顺利,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作为你们的老师和长辈,在同学们即将走向新的旅程,去迎接新的挑战的时候,几年来,我每年都借毕业生大会的机会送给大家一句话,表达对同学们的祝福和期待。
前几年送的几句话是:
1、“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是想告诉同学们,碰到事情,特别是重大选择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想;想清楚了,就要坚决干下去,遇到困难也不轻言放弃。特别是心力交瘁、一片迷茫时,往往是成功的前夜,更需要一种执着和坚持。
2、“出土先有节,凌云也虚心。” 是想告诉大家,对于正确的原则性问题,我们不能屈服;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问题,要虚心学习,对同事、对领导要谦和礼让。对大事小事中的非原则问题要懂得灵活处理。唯有如此,才能像竹子一样,节节拔高,直抵云霄。
3、“放下身段,敞开心胸。” “放下身段”,就是要做普通人;“敞开心胸”,就是要坦荡做人,做一个明白人;连在一起,就是要明明白白坦坦荡荡地做一个普通人。
4、“慎言已穷千里目,谨记才上一层楼。” 是想告诫大家,大学毕业,或许已穷千里目,但是,大家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弱项在哪里,要知道这只是上了一层楼,要成大事业,大学问,还需要冷静客观地看待自己,勤奋扎实地努力工作。
今天我要再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也就是我今天赠言的题目:“言有物,行有恒。”
为什么今天要送“言有物,行有恒”这句话?
大家在清华园生活了四年,对清华的风物都非常熟悉了。礼堂前的草坪南端有一个日晷,上面刻了四个字:“行胜于言。”这四个字多多少少影响了一代一代的清华人,告诫我们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近年来,有人对这四个字提出不同意见,说不仅要“行”,而且要“言”。这个意见有道理,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别说你不言,就是你言了,别人也未必听得见。但是,言则言矣,需言之有物。
今天送的这句话,跟我们开会的地点也有关系。大家知道,今年百年校庆时,电子系的新系馆——“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刚刚落成。你们是新楼落成后的第一届毕业生。系里商量,今天的集体合影和毕业生大会都安排在新楼,让同学们的毕业更有纪念意义。
“言有物,行有恒”这句话跟新楼有什么关系?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新楼的结构。新楼有两翼,中间是圆柱子。刚才大家步入新楼时,可能已经注意到,新楼的一楼大厅在圆柱子里,是两层通高的;现在大家所在的报告厅也在圆柱子里,在三层,也是两层通高的。从一楼地板数起,圆柱子部分下面六层地板的“有”“无”构成了六十四卦中的一卦,叫“家人”卦。
大家不要觉得跟“卦”联系在一起就有点“八卦”,事实上,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来自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两卦的卦辞。《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自有它的道理。尽管有人对《易经》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它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是无法回避的,它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更是不可抹杀的。《易经》里面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
“言有物而行有恒”这句话正是来自“家人”卦的卦辞。“家人”由八卦中的两卦上下相叠构成,下面是“实虚实”,代表“火”,上面是“虚实实”代表“风”。中国有句话叫做“日子过得风风火火”,或许也是源自这儿吧。
为什么火在下风在上,就被称为“家人”呢?火有升腾的特性,有了火,风就自然在上面产生从而向其它地方扩散。大家知道,房间里的暖气是不需要风扇的,暖气自然升腾就能温暖整个房间。这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规律的体现,现代物理把它纳入热力学的范畴。
古人由这个基本规律联想到做人,指出:一个人必须先正其心,修其身,让自己向火一样升腾,自然而然地去影响周围的人,首先影响跟自己接触最频繁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进而去影响更大范围的人,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人的哲学认为,要平天下,必须先治其国;要治其国,必须先齐其家;要齐其家,必须先修其身;要修其身,必须先正其心。这是一个深刻的因果链条。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学习火和风的基本规律,正心修身,逐步影响家人,影响社会。正心修身的表现在于一个人的言行,如何言、如何行才算好呢?易经讲得明明白白:言必有物,行必有恒!
这就是我今天想告诉大家的道理(其实古人早就说了)。之所以要把这句话跟新楼联系起来,是为了让大家对这句话,对我们的新系馆,有更深的印象。
怎么就叫 “ 言有物 ”?
如果我今天就讲到这为止,就不能叫做“言有物”,因为道理很好懂,但是没有跟同学们的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我举个跟同学们有关的例子,来说说“言有物”。
近几年,我跟不少同学单独聊过天。其中,一个有共性的话题是选择专业和就业单位的困惑。通过这些谈话我感到,我们的同学学了很多的道理,但是不太能够把这些道理跟自己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谈话中我给这些同学讲的一个基本道理是大家都懂的,那就是政治经济学里讲的“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且受供求关系影响”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在商品经济社会,劳动力也成为商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择专业和就业单位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是要选择让自己的劳动力能够卖出好价钱的问题。这么看当然比较片面,因为人还有精神层面的感受,不完全是物化的商品。但是,把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拿来分析我们选专业和选工作的困惑,还是能够看出一些问题的。
比如,热门专业好不好?当然好,正如有些同学说的,大家都想去,肯定有道理。可是,热门专业学的人多,当供求关系达到供大于求的时候,好的劳动力就不一定能够卖出好价钱。
相反,那些冷门专业,由于社会需求大于人才供给,反而更能够获得高薪的职位。十几年前,真空和微波专业很冷,大家都不愿意读,可是这些年,真空和微波人才缺乏,社会有需求,不仅找工作容易,而且待遇好。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跟我谈话的同学都提到一个现象,就是同学们在选专业的时候有从众的心理。我看,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同学没有真正做到“言有物”。经济学的道理都会讲,但是,却不能用在自己切身的问题上。
这只是一个例子,目的是想说明,同学们在“言有物”的问题上,还需要下工夫。要把自己从懂事以来学习的道理,正确地用于自己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以为大学毕业了,你就比别人强了。你可能比别人懂的多,但也许仅仅是“纸上谈兵”,讲的只是空道理。
几年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请一群大学生和一群小学生参加一个游戏,用标枪去扎水下的物体。实验发现,大学生和小学生表现差不多。后来,心理学家提醒大学生说,你们不是学过光的折射原理吗?于是乎,大学生们这才想起,扎的时候应该瞄准物体的下半部分。再次比赛,大学生就明显比小学生强了。
可见,道理是懂的,但是未必能用于实践。
我们的同学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有
再来说“行有恒”。
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但是未必能够真正执行。
去年,为了迎接百年校庆,校友总会对校友发展状况作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改革开放后的清华毕业生中骨干人才数量(如院士、将军、省部级领导、工业界领袖等)相对于国内一些兄弟院校并无明显优势,至少与清华所拥有的基础设施、科研经费、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诸多优势很不相称。
对个体的分析也发现,那些毕业后取得重要成就的清华校友当年在班里也并非都是名列前茅者,学生时代的佼佼者毕业多年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发展优势。这些统计结果说明,学生时代的优势不会直接导致职业生涯的优势。
我们把这种优势不能保持的现象统称之为“优势陷阱”现象。
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不能坚定地朝着一个远大目标奋斗,不能从全局着手选择追求目标的策略,不能在困难面前不折不挠坚持不懈,这些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陷阱,在优势人群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道理也很清楚,大部分人在面对得益时会喜悦,面对失去时会沮丧;大部分人喜欢凭直觉做事,不喜欢深刻思考。如果人生目标定得太高,就不容易有“获得成功”的感觉,甚至更多体会到的是“失去”的感觉,而优势群体更容易获得“小的成功”,也更害怕“失败的挫折感”,所以无论是确定发展目标,选择追求目标的策略,还是面对困难和挫折,优势群体都更容易落入心理陷阱。
在座的诸位同学身上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当然有。
要克服这样的心理陷阱,就必须“行有恒”。
怎么才能做到“言有物而行有恒”?
我自己的体会,其中的道理正是在“言有物而行而恒”这句话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思考自己一天的言行哪些对了,哪些错了,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这就是“言有物”,因为你不仅能够把其中的道理讲出来,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问题来讲;这也就是“行有恒”,因为你每天都坚持了。
人的知识和能力,正如人的肉体一样,每天都在新陈代谢中发生变化。不思考,不做事,遗忘就会发生,知识和能力就会衰减;勤思考,多做事,记忆和关联就会发生,知识和能力就会提高。因此,每天都思考,每天都做事,经年日久才会“言有物而行有恒”。
前些天我跟孩子讨论学习的问题,他对学习有个误解,觉得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才叫学习。我跟他说,学和习是两回事。繁体的“学”,上面是房子顶,下面是个孩子,孩子在听老师讲,叫“学”;繁体的“习”,上面是羽毛,下面是鸟窝,是小鸟在练习飞翔。飞翔的道理可以学,但是飞翔的本领学不来,只能习。
大家大学毕业,“学”了很多东西,但是“习”的路还很长。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学到的道理真正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言有物,行有恒”,这样才能象火一样升腾,才能象风一样扩散,影响自己的家庭、单位、社会、国家,最终实现自己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理想。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顺利走上未来的征程,祝愿你们身心健康、事业有成!
最后,我要向培养你们的老师、陪伴你们四年之久的班主任、辅导员、级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每位毕业生都会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劳动,电子系的历史记录里也将永久保存你们的业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