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专家观点|经士农教授:科研过程99%的时间是与困难作斗争

2024/2/1 11:36:25  阅读:57 发布者:

人生哲理与经验点滴

---献给青年朋友---

经士农

本文作者:经士农,河海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2年)。

序言:人似乎生活在一个纷乱、复杂、无序的人类社会之中,人的未来永远是未知的。这是因为世上的人与事,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和运动之中,而很多人与事之间又彼此相关和相互影响着。这种纵横交叉、错综复杂的人与事的影响关系,就使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未来难以预测。例如:一场战争、一次变革、一次大地震、一次特大水灾、一场大火、一次空难等等,将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这种人的未来不可预知性,通常人们称之谓“命运”。既然人的未来不可知,而世上人与事又是如此错综复杂,那么,人是否可以随随便便地、随心所欲地处置各种人与事呢?这是不行的。即便世事纷乱、错综复杂、不可预测,但它们还是遵循着很多规律和哲理。如果我们努力去感悟、掌握和应用这些规律和哲理,去分析、处理所面临的人与事,我们就可少犯错误、使事物导向积极和良好的结果。反之,就会产生消极的或不希望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从生活中和书本中去感悟和掌握人生哲理的重要性。这种感悟和学习过程就是人的修养过程,修养愈好,愈善于处理好人与事。一个人的涵养也就愈好,但这种修养过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是一个人终身的事!

俗语讲“做人难,难做人,做难人”。说明一个人要很好地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人与事是很不容易的。即便一个人能自觉地去努力感悟人生哲理,往往当你懂得了较多人生哲理时,已经到了人的中、晚年,已是快要退出人类社会的时候了。所以,我想把我毕生对人生哲理与经验的感悟与积累逐步做些总结。告之我的小辈和青年朋友们,如果他们对此感兴趣,那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成熟会有所帮助。这就是我今天提笔写作的愿望。

1、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大作为?为人类和社会做多大贡献?这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先天条件,主要是身体条件与智商;二是后天的努力与勤奋;三是外部环境与机遇,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第一条先天因素和第三条外界因素,不是自身所能掌控的,人们常用“命运”来解释。但自身的努力,有时能局部地改变外部条件与机遇。如一个人通过努力,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才能,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而改变。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自身的努力是必须的。反之,一个人不努力,是不可能有任何作为的。但自身的努力,有时未必一定能获得成功。这种人生的不可控性和不可预测性,说明自身的努力,只是获得成就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

2、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并默默地为实现这些追求和理想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为此,一个人应有自己的长期设想和近期计划,根据环境或情况的变化,这些设想与计划,可以及时修改或调整。但设想与计划一定要有。且不能因追求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目标,这样会影响长远利益,而遗憾终身!一个人切不可生活在随波逐浪,

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的盲目生活状态。

3、人到了中老年之后,才更感到人生是十分短暂的,人应该爱惜生命的每一分钟。这一点应该愈早认识愈好,这样可以使有限的生命,发挥更大的作用,做更多有益的事。一个人千万不要为无为的事浪费自己太多的时间!

4、一个人来到人间,应努力为人类做点贡献,留下一点足迹。因为人类的文明和科技就是依赖于无数优秀人才点点滴滴的创造所铸就。

5、一个人在社会上,通常需要先付出,然后再能获取。这如同种庄稼一样,不先付出,哪有收获呢?且一个人的付出与贡献,往往要比获得的更多。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向社会提供剩余价值,社会财富才可能不断增长。这样的道理,有些年轻人并不知晓。表现在工作上不愿勤奋工作,只怨待遇太低。还有不少人持有“给我这点待遇,我就做这点事”的态度。这种人实际上是自己在害自己。因为,一个人的前程是靠自己去争取和创造的。你的这种思想与态度,能得到领导的好感和信任吗?如果有晋升和加薪的机会,能优先考虑你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6、每一个人都具有极大的潜力,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不断地思考,在当前的环境和条件下,我还可以把哪些事做得更好?我还可以向哪个方向发展?优秀的人才和不平凡的业绩是由这种勤于思索,勇于攀登的人造就的。而不属于满足现状,懒于进取的人。

7、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因此,每一个人应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检点一下近期的所作所为、举止言行,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处置不当或有过失之处,记取教训,今后予以改正。这样可以使自己不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愈来愈趋向完美和有素质。

8、科研是一个不断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可以讲科研过程99%的时间是与困难作斗争,成功只是最后一刹那的事。所以,搞科研的人不应该怕困难,要有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虽与困难作斗争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一旦困难被克服,取得进展,实现愿望时的愉快和兴奋,是任何其他快乐所不能代替的。

9、看待任何事,切不可孤立地、停滞地去看。而应该考虑到它与周围事情的联系,它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着。一件事情如果未处理好,将会对周边其它相关事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对今后的其他相关事造成不利影响。反之,会产生有利影响。一件今天看是十分不利或不幸的事,只要正确处理,就可以转变成有利的积极的事。所以,人遇到倒霉和不幸,而长时间陷入悲观或痛苦,有人竟因此寻短见,这是非常错误和不必要的。这是他不懂得,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坏的事情也会变成好事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种状态。

10、一个人看任何人与事,不要绝对化。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人与事实际上是具有多面性的,不要只见一面,不见其余,即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二是人与事的好与坏是会变化的。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可能变成好事。中国有个“塞翁失马”的典故很能说明问题:边塞有位老人,有一天意外丢了一匹马,但不久马非旦自己回来了,且又带来一匹骏马。后因其儿骑马不慎,跌断了腿骨,成了跛子。不久边塞要招兵打仗了,其儿因腿有毛病,免于被招,逃过了战死沙场的不幸。这叫“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这就是要求我们辨证地去看待一切事物。

11、人经常会同时面临众多事需要处理,此时,要习惯性地将面临事务,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繁简排个序,用纸记好,有条不紊地一一处置。切不可无计划,心乱如麻,焦急不安,无序地去处事。

12、正确的恋爱与婚姻观:一个人在恋爱和初婚阶段,往往基于异性间的情感冲动和外表喜爱,而持有热情和幸福感。但在结婚几年之后,婚姻是否还能感到幸福,这取决于双方对婚姻的理念和责任感、取决于双方的内在品质和为婚姻持久的努力付出。所以,要想拥有持久、幸福、美满的婚姻,择偶时,首先应注重人的品性与才能,其次,才是人的外表和其他。

13、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习惯性地采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考虑对方的心情和处境,因为人有很多共性,这样就容易做到知己知彼,想出符合实际,深得对方也能满意的方法。这相同于按心理学来处理人际关系。

14、每个人的幸运与倒霉、成功与失败、喜怒哀乐谁都难免,只是几率多少不同而已。重要的是在倒霉、失败、苦难或悲哀之际,能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被这种消极心情所长期笼罩。并从消极中引导出积极的因素,促使事物向积极方向转化。例如:一个年轻人,失恋是最大的痛苦。但不能长期身陷于这种痛苦之中,要尽快地摆脱,并从中引导出为什么失恋?还不是自己的情况不能令对方满意吗?因此更应奋发图强,孜孜不倦地努力,提升自己的条件,让更多更好人喜欢自己。

15、一个人能做到有70%-80%熟悉你的人说你不错,就已很成功了。要100%的人说你好是很困难的,甚至不太可能。因为有的人对你不了解、还可能对你有误解和持有不同观点、有些人与你有利害冲突,有些人有嫉妒之心,还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等等。

16、两个人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不论亲戚、朋友或同事),取决于双方对人品的认可和信任。只要有一方不认可和信任对方,彼此就不可能建立起良好关系和深厚情感。所以,一个人要广交朋友,必须自身要有良好的品性和正直的为人。一个人除了有时不得已,不得不善意说谎之外,切不可说谎,因为这是最容易引起他人反感和失去信任的行为。一个人在社会上是难有作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的基础。因此,“要做事,先得做好人!”

17、有时,一个人难免与他人引起矛盾、争执,甚至争吵。但要懂得这只是为了改变双方不正常的关系,而不得已采取的方式。争吵是为了建立新的关系,争吵是为了今后不再争吵。决不能就此吵翻,从此不再来往。这样朋友会愈来愈少,也显得不够大度。

18、实事求是应成为一个人处事的准则,因为任何事物决定其变化的是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所以观察和分析问题必须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可能真正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和处理好事情。

19、人处理事情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经你处理后,事情能向积极的好的方向转化,这就是处事正确的结果。反之,就是不正确地处事的结果。

有时,一件事情的处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该如何选择呢?就是上述原则。事情要从长远的、发展的去考虑。切勿从当前的利害得失或心情感受的好与坏去选择处事方法。

20、万事都有个“度”,超过了“度”,好事也会走向其反面。例如:一个人谦虚是优点,但过分地谦虚,就变成了虚伪;一个人老实是优点,但过分地老实,就变成是傻瓜,容易被人欺负。一定要学会掌握这种“度”的能力。

21、一个人不要去欺负别人,但也必须学会不被人欺负。例如有人有欺负你的言行,你可以让他一二次,但必须作出他再欺负你时,如何有理有节,有分量的还击准备,让他感到你是不可欺的人,下次他就再也不敢了。

22、金钱是人类社会价值和财富的筹码,金钱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重要和必需的。但是金钱必须取之有道。切不可贪财、过分敛财、也不该挥霍无度,用钱应该掌握在与自己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相称的“度”。

23、一个人读书要讲究效率,会读书的人,一本书愈读愈簿,书本一合,书中章节和

主要内容十分清晰;不会读书的人,不管他读了多少遍,一合上书本,脑海中如同乱麻一团,浆糊一桶。会读书的人,不是采用死背硬记的方法,而是习惯性地与自己已知的客观实际相联系(因为书中知识都是描述客观事物的规律,有的知识不容易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可以与其类似事物相比喻的联系),进行逻辑推理,思考为什么和不断的分析归纳等等方法去掌握书中内容。这样只要一联想到客观事物,就可推理出书中的相关内容。不仅容易掌握内容,且容易相互联想,起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25、会读书的人,不用怕考试,因为他对书中知识已了如指掌,考试仅仅是对你读书或平时掌握知识的测试而已;而不会读书的人,一定怕考试,因为他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心中无数。

26、一个人在早晨醒来时,脑子最清醒,且“灵感”很多,有很多平时想不出来的主意,此时会从脑海中跳出来。人要善于在此时捕捉这些“灵感”,赶快予以记录。

27、待人应该坦诚,但坦诚不等于心中的事和话全都要表露出来。一个人说话还是要考虑其目的性、场合和影响。说话还是要力求少而精,言多必失是必然的。“祸从口出”是正确的。

28、一个人指出别人的缺点必须十分慎重(不是绝对不能提),即便你是善意的、十分真诚的帮助。实际上,能忠言逆耳,虚心听取和欣然接受别人批评的人是十分稀少。有太多的教训是对上级提意见,遭之失宠、冷落、报复,甚至灭顶之灾。对朋友或亲戚提意见,因此而变得关系疏远。

29、人如何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或舆论?一个人不被别人议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不要被别人的评论或舆论所左右,但也不要置若罔闻,应认真分析和研究他人议论中有用的东西,来调整自己,反省自己。一个善于自我否定的人,是一个容易进步的人,会逐渐变得比较完美的人,受人称道和尊敬的人!

30、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是日本,这主要与他们民族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日本人虽十分富裕,但他们的饮食保持着明显的以下特点:少吃、不用油炒菜,味清淡、蔬菜尽可能保持其原色泽与味道、爱吃生蔬菜。所以相对而言,日本肥胖的人较少。“病从口入”是正确的。

转自:“天天老师说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