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马克思教你当学霸:4个步骤,快速学透一个新领域!

2024/2/1 8:32:03  阅读:101 发布者:

不管来自哪个学科,你肯定知道卡尔·马克思。

当我们提到这位天花板级别的学术大师时,我们通常是带着崇敬和仰望的态度。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即使是马克思这样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学术之路也是从一个初学者,逐步“打怪升级”的。马克思从基础知识的积累开始,逐渐探索理论创新,最终撰写出了《资本论》等经典著作,蜕变成为一名学术大师。

*图源:四川美术学院

成为大师的过程,并不神秘,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和努力。

就拿马克思来说,他从20岁的本科生起步,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最初专攻哲学的他,后来跨专业转向经济学等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要掌握新的领域知识,还需要学习俄语等多种语言来加深自己的研究。

但是,马克思和其他大师之所以能够比普通人更快、更深入地学习,关键在于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所以我们更要来了解:

马克思的学习历程具体是怎样的?

他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为此,我专门翻了马克思的很多书信、笔记和手稿等,总结了马克思学习方法的4大步骤!下面,我会先介绍马克思的成长经历,然后详细拆解他的4步学习法——只需4个步骤,你也可以快速学透一个领域!

01.

马克思成长记:脚踏实地做大师

你知道马克思的学习能力有多厉害?他几乎能掌握所有的欧洲语言;他甚至在晚年仍在学习俄语,因为他想了解俄国发生的事情;他甚至在晚年还在学习有机化学,因为他想了解化肥对当时土地的影响。

如今,马克思的思想几乎影响着学术界的每个角落。社会学家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播学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传播观念;经济学家则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此外,在文学、美学等领域,马克思的影响同样深远。他的思想不仅丰富了这些学科,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视角和思考框架。

*图源:苏凝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马克思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他是不是连读书笔记都不需要费心去做?但事实并非如此:马克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者。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资本论》共分为三卷,而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关《资本论》的手稿和笔记竟然多达十几卷、二十几册之多。可以说,为了完成这部三卷的著作,马克思投入了五倍的心血和努力来学习、做笔记。

实际上,马克思最初也是一个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的新手。在1840年左右,当恩格斯第一次遇到马克思时,他感到马克思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甚至表达了对他的不屑:“诶,马克思连这些经济学的概念都不懂,跟他说什么也不知道啊。”但是,令人惊叹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马克思不仅迅速地弥补了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而且成功地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提出了异化的创新概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从小白快速成长为大师,并创作出如此伟大的成就?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他的4步读书学习法。

02.

马克思学习法第1步:入门阶段

简而言之,马克思在学习一个领域并做笔记时,遵循着四个关键步骤。

入门阶段,特别是在学习经济学时,他着重于关注经济生产是如何从手工业逐步演变为大规模工厂的,这个学习为他后来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中的信件内容可见,马克思意识到自己对许多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这成为了他学习研究的障碍。比如,工艺学这个概念。当时的马克思也走了弯路,一上来直接阅读大量的力学史和工艺史资料。但他很快发现,对这些复杂的内容理解有些吃力。因此,马克思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决定从基础教材开始入手。他以工艺学教程作为起点,逐步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从基础的手工艺学习一直延伸到机器生产的发展。

许多人可能误以为直接阅读经典著作更为重要,而教材则显得“无用”,可以糊弄了事。然而,马克思为自己奠定入门基础的方法却正是从阅读教材开始。先仔仔细细摘录这些教材的笔记,再去阅读其他经典著作。

实际上,马克思的学习方式并非个例。许多学术界的大师,包括在中国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周雪光教授,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逐步成长和积累知识的。在他的讲座中,周雪光分享了自己学习经济学的经历。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使用经济学教材深入探讨博弈论等理论,并且认真地解答教材后的习题。即便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周雪光仍然保持着谦卑的学习态度,坚持“坐冷板凳”,通过教材习题来加深对学科的理解。正是这种坚持不懈、扎实打下学科基础的学习方式,使得周雪光成为了他领域内的佼佼者。

*周雪光

03.

马克思学习法第2步:学徒阶段

在完成入门学习之后,马克思进入了经济学学徒阶段。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师,竟然也需要向他人寻师学艺吗?事实上,正是这样。而他的“导师”还是他的密友恩格斯。

我们今天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恩格斯常被称为“第二提琴手”,在马克思的光环下略显黯淡。然而,在马克思初涉经济学领域时,恩格斯对他的影响非常关键。恩格斯曾对马克思直言不讳地说:“你不懂经济学。”因此,马克思时常向恩格斯请教经济学,他仔细阅读并深入研究了恩格斯所著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摘抄。是这些学习和研究,为他之后深入阅读亚当·斯密、李嘉图等经济学大师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过来想,对于一个之前从未深入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如果马克思一开始就直接阅读那些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他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更难以把握这些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马克思在这方面的选择显示了他学习上的策略性:成为恩格斯的“学徒”,先从恩格斯的作品和思想入手,理清各个流派之间的关系,建立对经济学整体框架的初步理解,为他后来理解经济学大师们的理论打下了基础。

*恩格斯与马克思

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的这一套《巴黎笔记》,会发现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基本上没有过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频繁地进行大段的摘录。举例来说,在阅读亚当·斯密的著作时,马克思发现亚当·斯密主要按照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于是,他在一张纸上划分出三个竖栏,分别为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他将亚当·斯密的观点逐一填入这三个竖栏,填写的内容与恩格斯的思想非常接近。

所以,经济学家卢森贝评价:“马克思大部分对摘录对意见,是追随恩格斯的,有时甚至是逐字追随着恩格斯。” 这就是马克思当“学徒”的方式,甚至在晚年写信的时候,他仍然对恩格斯给予高度赞扬,反复称赞恩格斯的书是“太天才了”。

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我们没有导师,也可以采用马克思的这种学习方式:找到一个学者作为自己的“导师”,精读她/他的作品,了解她/他们对哪些作者提出批评,关注哪些议题,用她/他的视角来定位和分析其他作品。

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在撰写博士论文时,我选择了与导师研究方向相近的领域,便会仔细阅读我的导师的博士论文。然而,当我研读时,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导师也是在追随他的导师。导师的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他导师的理论框架,这让我开始担忧研究是否会缺乏创意。但是,导师告诉我:写博士论文就是在学徒阶段,重要的是找到学科的地图和自己的分析视角,创新则是下一步的任务。

04.

马克思学习法第3步:探索阶段

但是,如果马克思一直停留在学徒阶段,他肯定不会成为今日为人们所尊崇的那位马克思。那么,他是如何发展出自己的一家之言、超越恩格斯的呢?

在学徒阶段之后,马克思开始探索创新。他采取了简单而高效的创新方法——跨界整合。

翻阅马克思的笔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所进行的跨学科整合。他不仅编写了十几本关于经济学经典的阅读笔记,同时还在其中穿插了黑格尔的著作。这种笔记组合反应了马克思在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同时,也投身于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研究。

事实上,在年轻时,马克思被称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一员,具备强大的哲学背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实际上融合了两个学科。所以,马克思提出的“异化”概念是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都提不出来的,必须把这两块内容综合在起。马克思这样做笔记的目的就是在阅读大量经济学著作后,再回顾他之前学习的黑格尔的内容,寻找是否能够得到新的启发。在这种跨界整合的过程中,他独特的思想迸发出来。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马克思的这种跨界整合和创新的方法,这是许多学者常用的策略。比如,为什么大家喜欢周雪光的作品呢?部分原因在于他经常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政治现象的研究。例如,他提出的控制权理论等观点就是源于经济学。因此,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方法,并非只有大师们的专利,你也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中。

05.

马克思学习法第4步:实践阶段

读到这里,你可能很容易将马克思当作一个纯粹的读书人。但别忘了,他同时是一位革命导师,对实践极为重视。马克思不仅仅是在纸上读书,他更是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实践中不断提炼他的观点。在阅读了大量的笔记并提出了各种理念之后,他也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

为了写《资本论》,马克思不仅研读了工艺技术的相关知识,还亲自参观了第一届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去阅读了博览会的介绍手册和文献,以了解工业界技术的实际发展状况。

* 1届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他专程写信给恩格斯,告诉他:“我准备着手写《资本论》了。我把我关于工艺学的笔记(摘录)全部重读了一遍,并且去听韦利斯教授为工人开设的实习课。”

马克思经常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深化他对理论的批判性洞察。所以,我马克思不仅仅是一位理论家,他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场全球性的革命。

06.

四步法总结,下一个大师就是你!

综合来看,马克思的学习过程展现了他如何深入一个领域,逐步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入门阶段,他通过学习教材、认真做笔记,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随后,进入学徒阶段,他寻找模板、借鉴模范,以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阅读大量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

到了第三阶段探索阶段,他就通过创新作为跨界整合的方式,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反复思考。

最终,作为一位革命导师,他在将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成为检验他阅读笔记的重要基石,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能发现马克思并不是个死板的人物,他实际上是一个活学活用的人、是一个有学习步骤的人,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转自:“宇凡聊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