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章太炎如何教出鲁迅×钱玄同×黄侃×朱希祖等“章门弟子” | 《章太炎谈教育与求学》出版

2024/1/31 14:04:33  阅读:41 发布者:

章太炎谈教育与求学

张九思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12

01

内容简介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国学大师和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开展讲学活动,并培养了一批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章门弟子”,如鲁迅、钱玄同、黄侃、朱希祖等。同时,他致力于保存和发扬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国粹”教育思想。本书分“教育通论”“论学校教育”“告青年学子”“求学入门”四个主题,集中收录二十余篇关于章太炎谈论教育与求学的文章,并加以导读,辅以图片,对于了解章太炎的教育思想、弘扬章氏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02

作者简介

张九思,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近代史、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在各类刊物报纸发表关于新经学、章太炎研究文章若干,编有《章太炎自述》等相关作品数种。

03

 

导言

教育通论

论求学

求学之宗旨

学问须有自己意思

青年为人,当以志向气节为先

学校当修养学生之性灵

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留学的目的和方法

常识与教育

救学弊论

历史的价值

在金陵教育改进社演讲劝治史学并论史学利弊

说求学

求致用者不必求是,求是者不必求致用

学校教育当求是致用

论今日切要之学

经义与治事

论学校教育

訄书初刻本•改学

訄书重订本•议学

程师

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

论学校不宜专校语言文字

哀陆军学生

海外办学方法

海外联合各党必从教育入手

南洋侨胞当大兴教育

与鲁涤平谈学校不可侵占文庙

但焘 《改革学制私议》引语跋语

但焘 《学校大法论》引语

告青年学子

说今日青年的弱点

说职业

国学会讲学通告

示国学会诸生

国学会会刊宣言

与钱玄同谈国学讲习会

《制言》发刊宣言

通告及门弟子

求学入门

与钟正楙谈国学之基本

与人论读经书

中学国文书目

中学读经分年日程

《重订三字经》题辞

04

精彩片段

《章太炎谈教育与求学》导读(节选)

回到上文提及的“发扬志趣”“改善人格”即“教人如何为人”这一讲学宗旨。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止于启发智慧、传授知识、开发技能、求其有用而已,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而高远的志向,养成独立的人格,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传统的“成人”之道才是教育的核心,也是章太炎以为的当务之急。在长沙雅礼大学的演讲中,章太炎特别表彰了当时的教会大学能够重视学生的心性修养:“教会学校授人以高深学术之外,又使学生加以性灵之修养,二者相辅而行,其所造就之人才,或较他校转胜。今日教会学校以外之公私立学校,只知授学生以知识,而于做人一道,却少注意。学生缺乏道德修养,心灵锻炼,甚至只趋利禄之途,于气节德操少有顾及,安能望其成大材、肩大事?今日所需者不仅为学识,而尤需要在坚强不拔之德操。青年学子,能使高深之学识与坚定之德操相辅并行,则将来所成功者乃不可限量。”广博深厚的知识当然不可或缺,但在此之前,先要以成为一个整全的“人”为基础。这一任务虽然不能由学校完全承担,但“学校为建立少年完全人格之所,宜重在纯美学风之养成”,应该对学生有引导之责,学校可以通过学风建设对学生的人格养成有所熏陶。而“善教者使智识与志趣相均,故不亟以增其智识为务,中土诸书皆是也”(《救学弊论》),对于好的教育来说,增长知识是居于第二位的;而在中国传统学问之中,恰恰注重读书人之成就自己,即使做不成君子,也要顶天立地做个人。陆九渊说,“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即是此意。

“教人如何为人”,还是针对当时学校之弊端,而为章太炎所特别揭橥的“教之”之道,至“如何为人”,其实更强调求学者个体的自我树立。“青年为人,当以志向气节为先,学问为辅。”(《在长沙明德中学的演讲》)“士先志,不足以启其志者,勿教焉可也。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不足以致高明光大者,勿学焉可也。”(《救学弊论》)这里所谓“志”,其涵义大于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志愿、志向。“志者,心之所之也。”举凡心之所向、意之所往,皆属于志,即可以包含志向、志气、意志、抱负、决心之类,实际上是一个人一切行为的主宰,即孟子所谓“夫志,气之帅也”。每个人的“志”当然可以有所不同,或志于求圣贤、天地之道,或志于平治天下,或志于优游岁月,内外、大小皆无不可,但要立“正志”,不能有“邪志”。章太炎称,“有宗旨而无学识尚不失为正士,有学识而无宗旨,如严又陵、辜鸿铭辈,至于附和帝制,身败名裂,岂非大惑不解!”(《在广州岭南大学之演讲》)“志”一旦偏离正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这跟司马光说的哪怕做不到“有德有才”,那么“有德无才”的普通人也远胜于“无德有才”的小人,意思是一样的。

“立志”以外,章太炎教育学子应当自作主宰,发挥自己的良知良能,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不被动地一味听从他人的意见。即使是古人所说所讲,如果不能自己有真切的思考和体贴,也是不足为训的:

学问须有自己意思,专法古人,专法外人,而自己无独立之精神,大为不可。……以言德育,须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人之是非为从违。(《在江苏省教育会附属小学教员暑期补习学校之演说》)

学者多法古人,法外人,无独立之精神,乏统系之学问。推其原,非由读书太多,为所束缚,不克自振拔故耶!今言道德,当自吾心发出者为真。吾之良心,既认为是或为非,则社会上所认为是或为非者,可不顾虑。须知欺世盗名,固不道德,而专效法他人,亦非道德。阳明所谓见贤思齐,即为伪道德者是也。以言智慧,亦为发自自己之心,取他人之知以为知,效他人之能以为能,必非真智慧。盖理具吾心,心外无理,岂必见贤而后思齐,法人而后为知哉!(《在江苏省教育会上之演说》。按,此与上文为同一场演讲的不同记录,详略表述略有不同。)

“独立之精神”一方面意味着树立学子自我的主体性,是“我”而不是书本、不是古人外人指导自己的学问与行为,这里面也蕴含着自我人格的挺立。近代帝制崩解之后,进入“民主”“共和”社会,人人平等,“个体”即应摆脱一切外在束缚,成为自己一切事务的主宰,求学自不例外。另一方面,在近代面对东西洋思想、学术之侵袭,“独立之精神”也是要树立本国学术之主体性,中国学问自有其价值,并不比西方、日本为低,别人的诋毁并做不得数;而且,中国学说到底好在哪里,也并不是外国人说好、说有价值就是对的,而要中国人以自己的立场、自己的价值去做判断。毁誉高下,贵其在我。

这种独立的精神,同时也意味着,除了学校或课堂讲授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求学者个体的自我学习,自己读书研究学问。如前所述,章太炎对新式学校多有不满,但在当时,却也很难让学生完全脱离近代学校体制去学习,像章氏国学讲习会、无锡国专这类偏于传统书院式讲学的教育机构毕竟是少数,对于当时的青年学子,也大多不如新式学校有吸引力。章太炎应邀在各类学校中演讲时,也就特别提点、鼓励学生更多利用学校以外的时间。“现在学校课外空闲的时间很多,一年之中,星期、暑假、年假,合起来至少一百日,可自己研究学问。”“晓得读书容易,能在课外自己读书,人才就有希望。”(《论求学》)甚至于,不只是学校、读书才是教育,才是求学,“所谓教育者,不仅学校,学校以外,凡是教育人才的,皆是教育”(《历史的价值》),“书籍不过是学问的一项,真求学的,还要靠书籍以外的经验;学校不过是教育的一部,真施教的,还要靠学问以外的灌输。”(《留学的目的与方法》)。“学校以外,必须从各方面再去自修,方才可有进步,方才可成人才。”(《论求学》)学校教育只是整个教育中很小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更多的其实在于个体在各个方面不断成就自我,这甚至是要持续一生的。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四马路上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