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地官宣:有7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4/1/31 8:42:09  阅读:41 发布者:

近日,北京晚报发布《聚焦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代表热议科研、人才、教育布局 进一步发挥国家实验室科研优势》一文。

其中提到:目前,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在京国家实验室已进入高质量运行阶段。且北京有7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以下为文章相关部分: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创新”成为代表们频频提及的热词,他们围绕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

优化布局,横向盘活重点实验室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国家实验室已经成为北京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市人大代表、中关村实验室总工程师傅首清见证了国家实验室的成长,目前,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在京国家实验室已进入高质量运行阶段。

傅首清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龙头和支柱,国家实验室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应进一步发挥各自领域的科研优势,聚焦关键核心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同时,也要优化科研力量布局,推动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效能,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产出。”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在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应主动发挥优势。”作为来自高校的市人大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关注到,北京有7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让科技人员可以专心致志搞研究,“自上而下地推动各类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的同时,还应考虑这些实验室的横向体系建设。”

怎样引导重点实验室发挥“特长”,主动融入和服务北京科技创新?王洪元认为,要推动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横向联合发展,“通过建立沟通会商机制等方式,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制度支持,促进有组织的科研

提到“盘活资源”,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海燕也深有感触。近年来,随着本市“三城一区”建设不断推进,王海燕也经常往返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开展工作,她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底,怀柔科学城已汇聚科研人员2.3万人,入驻科研机构仅中国科学院系统就有20余家,“怎样促进‘三城一区’的创新要素高效有序流动,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重点考虑的。”

在王海燕看来,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促进有组织的科研,除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在科研经费、科研团队等方面为科研机构的原始创新提供保障,建立科研辅助体系,合理安排科研梯队,形成高效能的科研生态圈。“在盘活存量的同时,还要做大增量。”她说,还应为引进人才解决好共性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住房、子女教育、生活配套等政策。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提高政策协同性,为新兴科技类创业者提供支持。”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李静认为,要进一步支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创性技术、人工智能等重大前沿科技项目,聚焦新型研究方向,搭建多学科交叉研究应用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来源:北京晚报

转自:“青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