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孙其信:农耕文明底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底气

2024/1/30 17:38:07  阅读:3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孙其信

编者按:17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出席“2024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并为大会致辞,他指出,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和底气。全文经报告人授权发布。

以下为报告全文:

尊敬的陈锡文主任、叶兴庆部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对大家出席论坛表达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去年由于疫情的缘故,论坛曾中断一年。今年我们继续举办2024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正是为了重新接续传统,传承品牌。

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的主办单位是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是在陈锡文主任及各位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建设、发展壮大起来的。多年来,研究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农业发展、农业改革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重要智库,在许多国家重大关键决策中都发挥了担当作用,也是学校四大智库平台之一。每年年初举办的中国农业发展新年论坛成为探讨我国农业农村理论和政策问题的品牌标志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这是新时期三农事业的重要遵循。这两年来,农业强国成为我们农业界、经济界等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的热门话题。今年的论坛聚焦加快开创农业强国建设新局面这一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时代价值。在我看来,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我们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建成农业强国,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可以理解为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农业发展战略。

下面谈谈我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一主题的看法。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看,工业革命之前的将近两千年的时间,我们的农业就走在世界的前列,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农业强国。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经济的增长率是很慢的,那时主要靠的就是农业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传统农业创造过辉煌灿烂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延续不绝的物质基础,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篇章,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步伐,不是新兴大国在谋求崛起,而是一个古老伟大国家的复兴。我们学校给全国的大学生开了一门课叫《大国三农》,我在课上就是讲中华农耕文明,之所以说我国历史上就是农业强国,主要有这样几个依据:

第一,中国是目前许多家养动植物的主要驯化地。按照苏联植物驯化学家瓦维洛夫的理论,中国是世界上四大重要的家养动植物的驯化中心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中涉及到666种栽培植物,他认为其中有136种起源于中国,占20.4%。中国为世界驯化了稻米,早在新石器时代,水稻已经普遍的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广大华南地区。最早的驯化、栽培水稻的历史,大概可以往前推倒将近一万年的时间。早在两千年前,水稻就传入朝鲜、越南、日本,之后传入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如今水稻的种植已遍及全球,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目前已成为全世界一半人口的主粮。去年11月我到罗马,国际粮农组织(FAO)把今年作为世界谷子年,他们认为水稻是对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营养平衡有巨大贡献的作物。曾有学者争论水稻的起源究竟是中国还是日本,但是科学家利用植硅体14C测年和形态鉴定新方法,揭示出距今约1万年前水稻在长江下游地区就开始驯化。考古学家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吊桶环上层遗存中发现了距今1200014000年前的少量类似人工栽培稻的植硅石,这些都证明中国的确是世界上最早驯化稻米的国家。最近我们在浙江良渚古国,再次发现了上万斤的谷子。这上万斤的稻米肯定不是野生稻采摘,一定是驯化以后通过人工种植来的。此外,中国还驯化了猪、羊、鸡等动物。

第二,中国历史上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在世界上长期领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中华儿女就在与水的利用与斗争中交互前行,能工巧匠们因地制宜的根据地利建造处井渠、飞渠、涵洞等各种坝堰,农田灌溉取水、输水、蓄水设施等等也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的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的自然条件,成为人所熟知的“天府之国”。前两天我再次到都江堰,我们一个水利专家说,那个时候的水利工程全是为农业服务的,这是让世界水利工程惊叹的重大水利设施。

第三,中国在农具发明,提升农业生产力方面远远走在西方国家前面。犁是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传统农具之一,它已成为中华农业文明的一个典型载体。铁犁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它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铁犁在17世纪传入荷兰以后,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抬扛”是现代人经常说的一个词,它其实源于汉代耕犁的“二牛抬杠”,在中华农耕文明历史里面,二牛抬杠是农业技术的一次革命,是从人力到畜力的重大革命。当然中国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重大改革,比如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择精取华的育种技术、审时相物的物候历等等,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应该有这种农业强国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我们有信心能够加快建设并早日建成农业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部署后,我们学校的课题组也做了关于农业强国的国际比较。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应该说我们建设农业强国有基础,有条件。但是,在一些核心的竞争力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相当大。我们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三大板块设计了三十几个指标,其中达到农业强国标准的比例还不到10%。比如在共同富裕这个层面,2022年我们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仍然是2.51。我想建成农业强国之日,我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应该要缩小到1.51,甚至还要更小。因为建成农业强国后,农业农村现代化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能还在2倍以上,那不是农业强国建成后的特征。所以我觉得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使命重大,责任重大,任务也相当艰巨。

最后我想说,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农业院校的排头兵,我们要勇于担当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的使命。我们应该在四个方面来履行好这一光荣的使命:

第一,要加强对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咨政建言的研究。

农业强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可能没有现成规律可以遵循的事业。比如,美国是一个农业强国,但是它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跟中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荷兰、以色列等国,农业很强,农业出口比例很大,产品竞争力也很强。我们现在农业的竞争力,是由我们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从成本、规模上讲,跟世界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怎么建设农业强国,建成一个什么样子,从哪儿突破,我们还要进一步持续加大力度展开研究。

第二,要继续发挥大学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作用。

今天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是将来国家技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如果我们对人才培养没有超前性的研判,可能这个人培养出来之日就可能是“失业”之时。现在产业发展太快了,最近《文化纵横》的一篇报道,今年上半年东莞的GDP增长掉到了1.5%,在广东省平均上半年GDP增长5%的背景下,东莞这样一个过去广东最有活力的区域的经济体降到了1.5%,这背后既有国际产业竞争的原因,也有东莞的产业升级上遇到新瓶颈的因素。这个事情背后反映的理念,也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提出的,即我们必须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用技术创新来推动支撑新的、升级的产业,这样的人才从哪里来?那必须要通过教育来!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在面对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时无法适应,那么中国农业大学就失去了“排头兵”的功能,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要进行重大的革命性改革。

第三,要持续加强科技投入。

纵观世界各国,有一个普遍的规律,即农业强国一定是科技强国,农业科技强国。尤其是在以智能化、生物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的条件下,我们农业也在发生重大的变革。科技,特别是颠覆性科技的突破,带来产业变革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农业科技在未来建成农业强国过程中绝对是一个重大的重要的领域。习总书记讲建成农业强国,需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也是一靠科技创新,二靠综合改革。中国农业大学一定要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我们新时代的贡献。

最后,我们也要为中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做出我们中国农业大学的贡献。

去年11月,我们在平谷召开了首届世界农业科技创新论坛(WAFI),世界各大国际组织几乎都出席大会。这个会议很成功,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在农业领域里面,发起组织的国际性的重大交流论坛的标志性事件,未来要把它打造成为聚焦全球的智慧来探讨全球农业发展的重大平台,在这方面中国农业大学是有担当的,是愿意担当的。期待未来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我们共同的贡献。

再次感谢大家,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转自:“三农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