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万莹莹 姜长云: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

2024/1/30 17:37:13  阅读:3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世界农业编辑部 ,作者世界农业编辑部

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

作者:万莹莹 姜长云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文章刊发:万莹莹,姜长云.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新趋势与启示[J]. 世界农业, 2024(1):5-14.

1  引言

农业发展已经突破传统农业单一种植养殖范畴,正在朝着农业产业融合转变,形成了多种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2022年,中国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超过7 000亿元,从业人数保持在1 100万人以上,带动近900万农户就业增收;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 313.8亿元,农村网商数达1 750.3万家,村级电商服务站点15.9万个。当前,各部门积极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就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决策部署。2017年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频繁出台,支持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其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

随着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经济服务化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情况。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是:从研究视角来看,立足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各异的发达国家,总结不同国家在世界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中的经验做法,为中国推进农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供多样化参考;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既梳理了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也探究了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中国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开拓新空间、实现新突破、打造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当前,中国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在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高、联农带农惠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增强,以及低水平同质竞争严重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政策、法律、联农带农机制、农业科技等多个视角综合探究不同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情况,全文结构框架按照引言、文献回顾、主要形式、新趋势、启示展开。

2  文献回顾

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交叉渗透,形成的新业态,源于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首倡的“第六产业”理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后来改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六产业”。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当前学者关于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类别研究。随着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其类别也不断增加。学者们根据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过程,将农业服务业分为产前农资配送服务和产中生产性服务,以及产后流通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乡村旅游服务等;也有学者根据投入要素不同,将农业服务业分为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业、农业科技服务业、农业信息服务业、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等;还有学者根据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将农业服务业分为与生产相关的传统农业服务业、与经营相关的新兴农业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现代农业服务业。

二是关于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一方面是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相关主体在“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系列影响,找出个案中可适用推广的经验或可规避的教训。如中和农信——服务农村小微客群的综合助农机构,通过搭建App数字化平台,逐渐打破小农户农业生产的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是定量研究,依托省、市、县不同层级数据或农业服务业相关试点地区数据进行量化研究,学者们大多探究不同类别的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如借助全国2 49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相关数据,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但是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借助农村淘宝数据,研究发现涉农电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是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甚微;依托20132020年省域数据,探究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能加快涉农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从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等。

三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力研究。随着农业分工不断深化,农业生产经营环节逐渐增加,不同产业间界限逐渐模糊,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和资源集约配置逐渐加快,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也逐渐形成。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能够改变传统产业边界,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激发新的市场需求及其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带动农业和服务业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如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出农产品电商、农用物资电商、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等新业态。宽松的政策环境不仅能够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促成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还能为产业发展带来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动力。产业交叉重组能够打破行业限制、地域限制,提高资产通用性,如服务业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设施应用于农业产业领域,可以有效降低传统农业资产的专用性,是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产业主体在市场经济牵引下,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能够降低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获取成本、组织成本、流通成本等,实现融合互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如图1所示,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先进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成为推动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降低传统农业资产专用性、打破农业发展的行业限制和地域限制,实现增收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不同主体的联合合作,建立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能充分弥补单体发展能力不足和加快外部经济内部化,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组织动力。

已有研究对中国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产业发展是动态的历史过程,伴随着劳动分工不断深化,新技术、新政策、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新利益联结方式等不断涌现,农业服务业发展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发达国家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不仅起步早,还在创新中不断推进,对中国推动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3  发达国家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

3.1 协会引导和农民自主经营,打造本土化“农业+旅游”融合形式

“农业+旅游”融合模式通过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以当地资源和农业发展为基础,将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与技术、文化、休闲、服务、当地特色等相结合,实现农业转型、市场拓展、价值链升级和旅游业态创新的有机结合。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为了改变农村萧条和农民就业问题,以法国为代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法国乡村旅游承载了法国旅游业60%的游客,是法国重要的富民乡村产业。一方面,法国政府提高乡村旅游准入门槛,并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支持“本地人”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整体规划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监督检查机制,保留“本土化”乡村特色。

法国将“本土化”理念贯穿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第一,划分了22个农业区,依据各地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等“本土化”元素突出每个农业区不同的乡村旅游特色。第二,政府要求每个农场销售的商品必须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产品,主要原材料必须是农场自产,从而保证每个农场具有“本土化”的产品。对于农场制作的美食,同样要求食材必须出自农场、使用当地的烹调法、餐具选取要符合农场的建筑风格。第三,为了避免农产品同质恶性竞争,农场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保证材料,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农场的农产品均是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

法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注重提升农民经营管理能力,建立了以协会为纽带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法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项目及其他经营项目必须经过本地居民同意,法国政府积极支持当地农民成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提供经费资助农民维护与修缮乡村民居、组织参加乡村旅游培训等,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具备初中以上学历、掌握农业经营管理知识、熟悉当地的传统文化。法国乡村旅游协会是“半官半民”性质的组织机构,吸纳了从事乡村旅游的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及给予技术或资金援助的各类社团和企业等会员;负责制定行业规范、宣传行业信息、为会员提供全链条服务;协会内部分工明确,生产、加工、营销、质检等均由专门部门负责。法国修订《劳动法典》,规定劳动者每年可以休假30天,充足的休假时间可以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需求条件。

3.2 建立农技研发推广体系,打造高质量“农业+科技”融合形式

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渗透和普及,正在改变农业原有的技术路线,催生一批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为主要特征的多产业融合新业态,是世界发达国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美国为代表,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技推广体系,能够快速将新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还开辟了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美国建立了上下联动的非营利性农技推广体系和以经销商主导的营利性农技推广体系。联邦政府农业部下属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通过设立项目资金和制定法律政策、支持并监督各州开展农技研发和推广工作;农学院是美国农技研发推广的核心力量,各个州立大学农学院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研发适宜的农业技术,并根据技术特点培训基层推广人员,同时利用实验基地向农民进行新技术示范,农技研究推广也是大学老师晋升考核的关键;州农业服务推广站负责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郡农业服务推广站深入农场帮助农户解决涉农科技等问题。以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农技研发推广体系,能够弥补农业市场主体的技术短板,公益性的技术推广能够增强溢出效应,更好地服务农场主。美国农业经销商也是推动“农业+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经销商在销售生产资料的同时,为农户提供免费的农技服务,协助农户完成精准化作业,实现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拓展。Mitchell等分析了20072017年美国农业经销商为农场主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涉及土壤采集、VRT播种、VRT施肥、无人机、产量监测、卫星图像等,不仅服务内容丰富、服务范围广泛,还通过技术服务进一步优化了经销商与农场主的利益联结关系。美国不断建立健全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农技研发推广体系,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3.3 创新运作模式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专业化“农业+会展”融合形式

会展业被誉为21世纪“朝阳无烟产业”。2019年会展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3 345亿美元的经济产出,接待了近3.53亿名参观者和480万家参展商,提供了340万个工作岗位,会展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2 007亿美元。农业会展作为全球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投入品、农业技术、农业服务等展览为核心,包括形式多样的会议、论坛等经济活动,集聚各地市场经营主体与消费群体,是现代农业产销形式中的一种重要模式与经济形态。如图2所示,以德国和日本为例,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实现农业会展服务业专业化,以农业为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关联经济效应。

德国会展经济依靠独特的运作模式和专业化服务,享誉全球。德国的展览场馆及配套设施由各地政府出资建设,建成后在产权国有的情况下将经营权和管理权以委托或租赁形式交给大型会展管理公司,会展管理公司又将会展服务内容外包给会展服务公司,依靠这种委托、租赁、外包的组织方式使德国会展业享誉全球;同时,德国多所高校设置会展课程,形成完整的会展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带来了专业化的会展服务。在工业4.0驱动下德国纯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会展经济奠定了现实基础。如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是集农业机械、设备和管理为一体的专业化国际盛会,代表着世界农机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会展经济具有重要的产业关联效应。农业会展在带动农业发展的同时,还能带动旅游、住宿、交通、通信、运输等相关服务业和辐射相关产业发展。以日本“四展合一”的日本九州农业及畜牧展览会、日本九州农业机械展览会、日本九州未来农业展览会、日本九州畜牧业展览会为例,九州大分县是日本农村产业融合的发源地,以大分县农业产业优势为契机,就近布局餐饮、旅游、交通、物流等相关产业,形成“以产业助产业”到“以产业养产业”的“会展+农业”发展模式,打造会展经济带动农业经济的关联产业链群发展模式,培育了需求导向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关联产业合力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格局。

3.4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多样化“农业+金融”融合形式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许多地方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软肋”。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创新金融与农业融合发展路径,促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农村土地证券市场、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推动“农业+金融”融合发展。

农产品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分散风险的作用,对农产品市场调控、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农业+金融”融合形式,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入市质量标准,现货市场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使得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在技术标准、产品质量、交割方式等方面可以顺利且快速对接;美国农产品期货上市交易种类多、参与主体多、农业信息流通效率高,缩短了价格传导时间,有利于加快农产品产销区的市场对接,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农业+期货”的表现形式日趋丰富,如“农业+期货+保险”,提高了金融产品供给水平和金融服务供给质量。

农村土地证券化也称农地债券化,指在不改变土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收益权担保发行债券、筹措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德国建立了“金字塔”体系的土地证券市场:联邦政府建立农业地产抵押银行、各地政府建立土地信贷银行、农民自发设立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凡是有贷款意愿的社员将土地作为抵押物交给合作社,若政府已授予合作社发行土地债券权利可直接向社会募集资金;同时,社员在土地估值后获得相应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土地、开垦土地、兴建水利、修整道路、平整耕地和造林等农业生产开发项目。农业地产抵押银行主要是为各地的土地信贷银行和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各地的土地信贷银行运营资金大多来自财政资金,主要为当地的土地证券市场提供信息融通、信贷业务等服务。

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是一种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券手段集聚资金。日本针对农业领域主要设置了六大产业发展基金,分别为超级L基金、青年农业基金、农业改良基金、加强管理发展基金、超级W基金和畜牧业经营环境协调推进资金,还款期限均在10年以上,利息低于0.07%甚至免息。欧洲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例如,欧洲农业保障基金主要为农民增收提供资金支持,2019年支出达到438.1亿欧元;欧洲农村发展农业基金主要用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协调区域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20142020年为农业发展贡献了1 000亿欧元;欧洲海洋与渔业基金运作方式类似于财政拨款,基金主要用于职业培训和帮助落后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及提高渔业发展水平,在20142020年其预算总额为64亿欧元,其中支持欧盟成员国渔业发展资金56.96亿欧元,20212027年其预算总额又提高到1.135万亿欧元,成为支持欧洲渔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3.5 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优势,打造全链条“农业+生产性服务”融合形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为农业提供中间投入,为科技、信息、资金、人才等有效植入农业产业链提供途径,为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和农业产业链的协调性、促进农产品供求衔接、提升农业价值链提供支撑。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融合形式。

日本主要依托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形成了农协国家级联合会、都道府县级联合会、584家基层农协三级组织架构。截至2018年底,已吸纳1 049万名农协成员,如图3所示,农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业务范围涵盖了农技指导、农田建设规划、农资购置、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输、农产品销售、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以新鲜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例,农协将定期开展农业培训,包括病虫害防治、采摘、分级、预冷、包装等专业技术,集中采购农资,为会员设计差异化的农产品生产方案,提供上门的技术指导等。全农负责农协的销售与供应业务,一方面,不断增加加工机械设备和进行技术改进,将从农户那收购的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另一方面,与加工食品生产商建立联盟关系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全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延长新鲜农产品保鲜时间,借助不同行业或同行企业共享物流及配送资源来降低物流成本,致力于在保证新鲜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构建高效物流,帮助农户开拓新鲜农产品消费市场。农协依靠农业普及指导体系和营农指导体系建立了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普及指导员为小农户提供咨询服务、承担青年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等,基层营农指导员为小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指导服务。

4  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4.1 突破行业边界,创新“农业+综合技术”融合新形式

传统资源禀赋所带来的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在资源和环境多重压力的背景下,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一揽子”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效融合是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些技术的融合有望在农业实践中产生颠覆性、可持续性的变化,提高农作物整体质量和数量,加强和改善农业生产管理,推动农业朝着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成本节约的可持续方向发展。Meola指出农业技术的未来就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农业数据,最大限度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就是先进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农业就是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农业自动化和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实现精准高效农业生产活动。

美国《农业创新议程》指出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美国农业到2050年能够实现产量提高40%和农业环境足迹减半。以草莓种植为例,为了提高草莓病虫害管理效率和延长草莓保存时间,美国农业研究局 (ARS) 推出 PhylloLux替代技术。一方面,研制机器人用于精准杀死田间草莓病虫害;另一方面,通过自行式、全自动和可编程的机器人修复草莓DNA以提高保存时间。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打造草莓智能农场,不仅可以降低草莓种植户的生产损失,也可以减少杀虫剂使用,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目前,美国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综合运用,帮助农户节约劳动力资源、优化管理决策、提高农产品产量。美国将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即通过“一张图”的形式,综合了生产、流通、销售等相关数据,将农业生产端的智能化对接农业消费端的信息化,从而提高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辨识度和忠诚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美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2 优化产业布局和释放农业多功能,创新“农业+城镇经济”融合新形式

当今世界,5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城市,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70%,城市与农业逐渐分离开来,城市逐渐依赖外界食物供应;城市发展逐渐挤占居民生活环境,对美好居住环境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地区)城乡食物互通有无、有效配置面临一定挑战。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积极探索突破农业生产的空间限制,研究多功能的城镇农业发展新模式,既能构建城乡融通的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满足城市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也能拓展农业多功能满足城市居民就近休闲观光旅游的娱乐消费需求,还能通过城乡多渠道融合拓展乡村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

荷兰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2021年,荷兰农产品出口额达1 140.03亿美元(美国1 737.03亿美元、中国614.43亿美元),农业劳均农产品净出口额达168 617美元/人(美国497美元/人、中国-759美元/人)。荷兰作为世界农业强国之一,不仅农业生产效率高、出口量大,还拥有城乡(镇)一体化的多功能农业产业体系。

芬洛绿港是荷兰的生鲜蔬菜集散基地,围绕果蔬搭建了创新型全产业链条:以果蔬农业极为发达的芬洛镇为核心,整合周边村镇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布局多个大型种植农场、鲜果园区、观光采摘园区、贸易园区,汇集包括生产种植、物流交通、贸易集散、仓储加工、金融服务、技术咨询等不同领域的企业,物流能在9小时内覆盖1.52亿欧洲消费者(约占欧洲人口的20%),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农旅活动场所和便捷的食物消费供给,也能带动城镇经济发展。

都市农业使得城市(镇)资源要素和农业产业相结合,使城市(镇)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为了打造都市农业,阿尔梅勒先对单身青年、中年夫妇、三口之家、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农业偏好进行了调查,聚焦休闲娱乐功能,改善环境功能、农业教育功能、养老看护功能,结合居民偏好和阿尔梅勒的区位特点,建成4个功能互补的都市农场,即畜牧农场、蔬果农场、耕地农场、园艺农场,既能满足城市居民食物供给,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农业需求偏好。2022年阿尔梅勒依托园艺农场,综合生物多样性、空气净化、食品生产和城市气候管理等因素,选取了3 000多个植物品种,打造了一个园艺展馆,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进一步拓展了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使得城市经济与农业生产联系更加紧密。

5  对中国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和新趋势,可为中国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有利于中国纵深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第一,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初衷,是克服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无论是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还是其新趋势,很大程度上都旨在化解农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通过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畅通涉农高级或专业化要素进入农业领域的渠道,或者拓展农业对接高端、特色市场的空间,为农业发展或转型升级不断注入新的动能。前文所说的“农业+旅游”“农业+科技”“农业+金融”“农业+会展”等形式都是如此。

第二,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用现代服务业理念引领带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如果说农业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那么服务业则更具有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当前,中国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正在加速形成,发达国家更是早已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此背景下,用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引领带动农业或涉农产业链价值链发展方式转型,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如现代服务业推崇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培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运行的需求导向和用户思维,提升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三,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是稳步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需要秉持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政策思维,既尊重一般规律,又结合中国国情农情,牢牢抓住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底线要求,牢牢把握“大国小农”的特殊国情农情,坚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将14亿余人民的吃饭生存问题摆在突出地位,坚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相结合,创新产业融合业态和融合形式。

第四,创新联农带农机制,要让小农户享受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果。在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防止小农户成为产业融合的“旁观者”“局外人”。破解小农户在产业融合发展中面临的“能力恐慌”甚至进入壁垒等问题。发挥行业协会公益性和科普性作用,通过培训提升小农户就业创业能力,释放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带动作用,多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让小农户参与并分享产业融合成果,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五,顺应农业与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创新相关监管支持体系。发达国家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突破了技术的行业边界、调整了农业产业布局。中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时,要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跨学科的技术交叉研究和应用,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在优化产业布局时,城镇作为衔接农村和城市的中间地带,可以发挥城镇的区位优势,支持城镇布局物流交通、贸易集散、仓储加工、金融服务等相关企业,促进产销有效衔接和要素有效配置。同时,随着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农业监管应逐渐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拓展,农业补贴要逐渐由生产环节向服务环节拓展。

转自:“三农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