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配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知识体系更新演化,编修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科专业管理、规范研究生培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制订培养方案、开展学位授予等提供参考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学科专业设置、监督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渠道。
本次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为试行版,有关内容将根据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完善。
以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相关介绍:
中文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英文名称:Theory of Marxism
编写成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评议组
一、一级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对马克思主义既应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也应进行整体性研究,还应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体化研究,以利于更好地从纵横结合上完整地系统地把握它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整体性和一体化研究的一级学科,它与中共党史党建学、哲学一级学科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所属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一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涵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
(二)学科内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规律,其根本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中强调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政治性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创造力,形成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求,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任务,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人才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好额一体化研究,遵循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加强马克思主义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关系的研究和把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联系和融汇,努力提高学科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学科范围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理论表达,是关于世界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在分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重点把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最新成果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认识社会历史与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研究等。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科学体系形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旨在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考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主要历史阶段,研究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传统思想的批判与超越,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经典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联系,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该学科的研究,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有密切联系,更侧重于思想史、学说史的研究,包括思想来源、理论传播、形成和发展过程等。同时,必须具有开放的世界视野,必须具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和著作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内在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现代社会政治思潮的批判研究;马克思主义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别史、区域史和阶段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专题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这一过程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根本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飞跃为主线,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为重点来展开。在研究中要联系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的实际,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学科有所不同,着眼于一般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研究,而不局限于历史或现实的某个领域、方面、事件的具体研究。
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指世界其他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和研究,其中包括国外共产党、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理论与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从文本、理论和流派等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旨在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的发生、演变及基本思想。该学科侧重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既考察它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联系,又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世界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它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世界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苏联和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学研究;当代国外激进左翼理论及其社会运动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研究等。
5.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自觉以一定的思想理论、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及其思想、政治、品德、法治、心理健康教育等特点和规律,以培养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论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与基本经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动力形成发展研究;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引导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主要是指中国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重大和根本性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旨在系统研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探索社会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该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紧密相联,着眼于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密切相联,侧重于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把握。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般应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和客观规律研究等。
(四)培养目标
1.硕士学位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说明重大问题。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2.博士学位
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学风。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进行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恪守本学科的学术规范,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成为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相关学科
中共党史党建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中国史、世界史。
二、博士学位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掌握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及流派;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掌握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掌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和历史成就,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规律和所形成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掌握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能够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懂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
博士生可根据所在学科,在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有所侧重。
(二)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质
坚持守正创新,崇尚科学精神,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进行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学习、研究、传承马克思主义为己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学理阐释,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意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理和人才支撑。
2.学术道德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基础上,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正确的理论立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恪守学术规范,秉持学术良知,遵纪守法,潜心研究,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严禁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注释,坚决杜绝一切学术不端问题和行为的发生。
(三)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作一种学习习惯和精神追求。注重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把握理论前沿问题,善于分析社会实践问题,努力掌握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及时了解并熟知本学科学术动态,深入进行学术思考;运用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认真探究知识的来源,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2.学术鉴别能力
对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各种社会思潮有一定深度的理论评价和价值判断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理论和实践问题;能够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能够正确区分什么是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需要结合新的实践而加以丰富发展的观点,什么是需要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什么是需要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面前,能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
3.科学研究能力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具有较强的揭示理论与实践之间、相关理论之间,以及理论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并善于将这些矛盾转化为研究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能力。在学期间,应在导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撰写出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4.学术创新能力
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勇于并善于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能够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进行创新性思考、开展创新性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能够为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能够在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不断增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学术交流能力
能在本学科国内国际学术平台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所属各二级学科之间、在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其他学科之间、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之间展开积极的学术交流,并在此过程中熟练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善于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合作,注重在学术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
6.其他能力
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与人合作、协同攻关能力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且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选题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体现学科属性与研究特色。选题必须围绕6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面向实践实际,既体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又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些观点论证上的丰富或创新,以区别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有相对明确的学科边界。即便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国际等具体问题的研究,也应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风格和特色。
综述应体现出对该选题比较详尽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学术史梳理和状况分析,反映对已解决问题的程度和主要观点,不同观点的争鸣和理论阐释中存在的问题,本人已有的研究条件和所做的前期准备等。要从综述的撰写中确立问题意识和学术指向性,明确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明确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提出可能实现创新的论域或论点。
2.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做到主题集中、鲜明;题目准确精练;结构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资料翔实、可靠。
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笔流畅,书写格式规范。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和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文本,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该有创意,其主要观点应有所创新,或论证与前人相比有所深化,或对实践问题有合理的对策建议,避免泛泛而谈“选题创新”或“填补空白”,或只谈“方法创新”而缺乏理论观点或学术论证上的新意。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反对粗制滥造,努力提升论文学术质量。
三、硕士学位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基本特征;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进、思潮及流派;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基本规律及所形成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问题;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特点与基本规律;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科学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研究并分析现实社会问题。
硕士生根据所在学科,在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可有所侧重。
(二)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质
认真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学术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善于在学术讨论中得到启发和提高认识。
2.学术道德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基础上,树立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理论立场,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遵纪守法。严禁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严禁伪造或篡改数据、文献、注释,杜绝一切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
(三)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养成学术思考的兴趣,掌握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较好的揭示理论与实践之间、相关理论与本学科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理论体系内部之间存在的矛盾,并善于将这些联系和矛盾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术研究训练,注重提高自己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3.实践能力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学好理论,还要运用好理论。
4.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在学术交流中提高学术能力。
5.其他能力
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沟通能力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
(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有问题意识、必须做到主题集中、鲜明;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资料翔实、可靠;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笔流畅,书写格式规范。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文本,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
2.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该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转自:“马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