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余蔚写给大众的新宋史 |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2024/1/25 14:32:32 阅读:41 发布者:
文物家法远过汉唐,华夏文化造极于宋
文盛武衰的国家如何开创士大夫的理想时代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作者:余蔚
书号:978-7-5455-7570-5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天喜文化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定价:58.00元
本书以宋代政治史的书写为主干,将两宋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详细梳理了宋代政治演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宋朝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每个时期的政治状况、军事形势等皆有精到的分析和概述。同时,该书还简要叙述了宋朝周边的辽、西夏、金、蒙古等古代兄弟民族政权的兴衰,以及彼此之间战争与和平、分歧与合作的关系。另外,该书对宋朝的政治体制、经济、社会与文化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编辑推荐
1. 著名学者,专业可靠
作者余蔚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为国内宋史学界的青年才俊,他精研宋史多年,长于宋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不为过去史学界一些“主流”观点所束缚,具有广阔视野,新颖的视角,不仅为本书在史实和文献方面提供了专业保障,还推陈出新,为本书的创新观点提供了充分条件。
2.偏重政治,个性鲜明
本书描绘了宋代的政治变迁、制度设计、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以政治史为主,将宋代历史分成兴起、守成、争执、突变、中兴、僵持和沉沦七个时期。全书十一章,有关政治部分的书写就达到了九章,这也代表着作者眼中的宋史样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3.重回历史,客观真实
在本书之中,作者对许多宋代历史上的重要问题,重新回到历史情境中进行同情之理解。比如,对于宋辽宋金和议、熙丰变法、高宗收兵权杀岳飞等事件,作者没有站在片面的立场进行解读,而是从宋代的历史和当时实际的效果中予以评析。这些内容与视角,可以为普通读者提供新的看待历史的方式。
作者简介
余蔚,1974年生,浙江宁波人。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学会理事,以宋辽金史、历史政治地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出版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辽金卷》等。
北宋灭亡/试读
太原沦陷之时,北宋灭亡的命运便很难避免了——假如金军没有重大失误的话。原因有三:第一,宋中枢的抵抗意志已完全崩溃,一州一县的分散抵抗不可能扭转局势;第二,太原已失,河北诸州基本上也不可能抵抗东路金军的进攻,开封北面失去坚实屏障;第三,救太原的过程中,宋已消耗大量兵力,种师中、姚古的陕西部队溃散,真定府守将刘韐率领的数万河北兵也同样被击溃,加上其他多支援军及河东本地军队,损失不下三十万,而要将陕西剩余军队都集结起来,时间已来不及。
比起上次围城,此时的形势要恶劣得多。宋军甚至在人数上已没有优势了。金军两路统帅小心翼翼地协同步调,部分宋境重镇,甚至过而不攻——若在开封城下诱宋军来援,以金人擅长的野战解决问题,比起围攻坚城岂非省力得多?
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二十四日,完颜宗望率东路金军到达开封城下;闰十一月初二,完颜宗翰也率西路军从太原一路赶到开封城下。时“勤王兵不至,城中兵可用者惟卫士三万”,开封军民倾力血战,以御十万金军。但困守孤城的结果是没有悬念的。金军尽克周边诸城,以十余年来习得的各种攻城方式施于开封,而宋军技穷,乃以“神人”郭京的“六甲神兵”出城应战,为金人掩击溃回,金军遂尾随而入。苦守二十五日之后,开封外城沦陷。
钦宗最后一次表现他的所谓勇气,亲自来到金军营地请和。金人扣留了钦宗,又挟“太上皇”及“太上皇后诸王王妃公主驸马都尉等出宫”至营地。此时请和当然已无可能,亡国之势已成。金军统帅不顾百官万民“存立赵氏”之请求,要求众人另举异姓为帝。众人遂推举前宰相张邦昌,劝他暂时“接受”帝位,以安金人之心,俟其退军,另作他图。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同月,搜罗府库所余财物、皇家各种礼器,劫持两任宋帝及在开封的所有宗室、宫人、内侍、工匠,部分官吏,尽皆北迁,意图令赵氏无法复国。
一位轻佻的君主,在百年难遇的变局面前,将国家步步导向灭亡,这给后人以极恶劣的印象。从宋、金结盟,议共同灭辽而分其地,到金攻陷开封、灭北宋,其中的每一步,宋人似乎都犯了错。整个过程,当然被看作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亡国前夕,即有人公开批评徽宗的政策,南宋时更有人在朝堂之上提出,从一开始,想要回幽云之地,就是一个极大的失误。若非我们主动想得到土地,也就不至于在攻燕时泄露虚实,也不至于因为平州而背约,更不至于再次撕毁城下之盟而拒不割河北三镇,最后就不至于南渡了。但是,我们若是把海上之盟,当作宋人在周世宗、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四次北伐的延续,当作澶渊之盟一百多年以后,大一统情结的反弹,那么徽宗的动机,未必应受谴责。在这一百多年的和平时期里,宋在军事上明显是处于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地理形势上,处于河北平原的边境不适于防御,辽人就曾尖锐地指出,白沟这道防线,一苇可渡。故而,若有更往北的幽云形胜之地作为边疆,那么不管北方是辽是金还是别的什么政权,宋的防御就有利得多。而宋对于平、营、滦三州的执着,其实是出于同一原因,即获得平州境内的榆关,东北境即能构成完整的防线。金灭辽的大变局可遇不可求,借此以重构防御体系,符合宋政权的利益。
只能说,唯一可以确定的错误就是兵力如此之弱而不自省,神宗以来对于革新成果的高估,不仅在此后成为一种惯例,且在徽宗朝臻于极致,更在此基础上豪掷兵财、轻开战端,完全失去了仁宗朝以前与国家的实力相匹配的理性。等到发现自己缺乏实力后盾之时,超迈祖宗、成就伟业的幻想,令徽宗无法在挫折面前止住步伐,希望靠“谋略”——实际上是取巧——来实现战略意图。不过,缺乏武力的支持,谋略同样行不通。更不幸的是,这些“谋略”是建立在违约行为之上的。军事失败所体现的无能,违背盟约所体现的无信,令金人对徽宗的态度急剧转变。如金初势力最大的将领完颜宗翰,原先对“赵皇”颇怀敬意,对宋的国力不乏畏惮,认为宋既立国百余年,必有强大国力保障方可。不过两国交往数年,深悉宋的真实情形之后,完颜宗翰变成了对宋最强硬者。而钦宗和他的大臣们在签订城下之盟后,立即毁诺,更使宋金关系走向绝路。那些声称自己是为国家和祖宗着想的朝士,并没有考虑到,本国有没有能力偿付违约的成本。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徽宗没有区别。若宋方不是数度毁约,金是否会兴师灭宋?宋之富庶与无力,必会引起金之觊觎,然而金人未必会直接进行攻击,更不致灭之而后快。证据何在?在于金先后立伪楚、伪齐政权,而并未立即将所得宋地直接并入本国疆域。直至十年之后,对本国的疆域有了新的构想,才再度兴兵攻取了淮河以北。可以说,“靖康之耻”的发生,主要是徽宗于政治道德、政治智慧的双重缺失所致,也是北宋后期六十年的革新事业日益畸形的结果。
目录
导言/001
第一章 大唐的遗产
五代的形势/009
契丹踏入中原/012
幽云十六州/016
第二章 兴起:太祖、太宗朝
从夹马营到陈桥驿/024
杯酒释兵权/029
未完成的统一进程/032
太祖的兄弟关系及末年迁都之争/036
烛影斧声/042
终结十国与宋辽开战/048
“抑武”的制度保障/052
文治与科举、学校/056
第三章 守成:真宗、仁宗、英宗朝
对峙的巩固与鼎立的酝酿/063
东封西祀/068
宋夏战争/073
关南誓书与宋辽夏三边关系/078
宋的南疆政策与侬智高之乱/082
仁宗朝的军事形势与财政状况/086
第四章 争执:神宗、哲宗朝
因忧患而思变/095
“理财为方今先急”——新政的主要内容/099
“三不足”与“一道德”/105
整饬军政与开边/111
翻云覆雨/118
第五章 突变:徽宗、钦宗朝
“端王轻佻”/126
开边的新成果与宋的幽云情结之泛起/131
辽的统治格局及其危机的产生/133
辽金战争与“海上之盟”/138
北伐幽云/140
盟邦反目/144
第一次围城和城下之盟/147
北宋灭亡/152
第六章 中兴:高宗朝
逃亡/160
防线的重建与政权的重建/164
宋与伪齐的战争/172
和战之间/176
和议与收兵权/179
达成和议的外部环境——“恢复”的困境/184
秦桧专权/190
完颜亮南侵与高宗之退位/195
第七章 僵持:孝宗、光宗、宁宗朝
隆兴北伐与和议/204
金的政局动荡/208
“独断”与“近习”用事/212
两宫不睦与光宗“禅位”/216
庆元党禁/224
开禧北伐/229
史弥远专权与理宗之立/235
蒙古侵金与宋金混战/238
第八章 沉沦:理宗、度宗、恭帝朝
理宗的身份危机/248
李全之叛及宋失山东/252
宋蒙联合灭金/255
端平入洛与宋蒙战争的爆发/259
理宗朝的宋蒙战争/262
贾似道的时代/267
襄阳失守与宋之灭亡/273
厓山海战/277
第九章 宋代政治体制概说
中央的权力架构与权力平衡/287
地方行政/291
财政/295
科举/301
第十章 宋代的经济与社会
工商经济与城市网络/311
城市生活——以开封为例/316
海外贸易/323
社会救济/329
第十一章 宋代的文化
理学/338
史学/344
宋词/350
科技/352
结束语/357
主要参考书目/361
附录一:宋代大事记/365
附录二:宋代皇帝世系表/372
重版后记/375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