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速递|《吠陀哲学宗教史》

2024/1/24 10:01:59  阅读:40 发布者: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思想。时间跨度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后。思想材料为四吠陀经典。思想背景为雅利安人同印度原住民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本书涵盖了整个婆罗门学术及宗教发展史,自四吠陀至梵书、奥义书又及于经书之各时代。作者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近现代宗教学研究的两大工具,即比较语言学与比较哲学,凸显了古代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共生特点。

作者简介:

高楠顺次郎(18661945)是日本近代佛教学和印度宗教哲学研究的开拓者。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影响了后来几代学人。

木村泰贤(18811930)是20世纪日本佛教学的重要开拓者与建设者。其著有《原始佛教思想论》《阿毗达磨的研究》《印度宗教哲学史》《印度六派哲学》。木村泰贤因《印度六派哲学》曾于1916年获得帝国学士院颁授的恩赐奖。

译者简介:

宋立道,1949年生,198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佛教研究及西方相关研究成果的译介。2001-2002年曾经在美国加州联合神学院及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进修佛教与基督教比较研究年余。曾为商务汉译世界名著提供译稿。退休后在北京与东京居住,并继续研究佛教,译介东西洋的佛教名著。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绪言

一、本书题云《吠陀哲学宗教史》。自吠陀时代以降,经梵书、奥义书而至经书之各时代,均在本书范围内。是等内容属于开放式思想发展史之上古部分。若自其思想内涵看,则代表印度全体之根本思想。第二篇以下,若以别名称呼,完全可称为六派哲学史、印度佛教史、印度教发展史、印度纯正哲学史五篇。

二、本书之基础,系作者原来在东京帝国大学数年间从事教学时使用之教本。当初之课程名为《印度哲学宗教史》。作者之另外一位,以后对教本做增补整理工作,又仍沿用同一题目,再使用一二年。其在本书出版前,对书稿更作修饰完善。

三、本书之目的,在搜集前佛教之印度宗教及哲学两种史料, 以供读者参考。社会上此类著述颇多,然或偏于宗教,又或偏于哲学,若论能够兼顾两边、不失平衡者,则为罕见。以是学界抱憾焉。本书之所撰,意在补此缺憾。作者运用当代组织方法而作叙述。此种论述角度,虽说不上即作者之新颖见解。然撰文者之出发点认为:若研究印度思想,实不能割裂哲学与宗教成其两边而不相关属者。

四、本书作者虽然苦心于用语简略、行文平易,然本书究竟不是为初学者之启蒙而设计。因此,本书所据材料,仍力求尽量可靠而正当。所有论述均以批判意图作为主导。作者目的,在为读者提供可以稽察古代思想历程之线索,又可以因此而熟悉吾等之研究方法。因之,本书兼顾问题介绍及思想批评两个方面。作者目标,实希望撰成一部通俗读本兼为研究之书。

五、本书中直接引述之原文多半是梵语。凡其音译处用罗马字母标出,偶尔亦用片假名。又若知道现成汉译名称,便不再使用假名标示。正文中凡引用西方原著,仍用西文。一般词汇则在后面括号中附西文字母拼写。至若以片假名标示西文,我国尚未有明确之通行规则。因此,本书中之假名标示,亦仍不免缺乏统一性。

六、本书不仅在体裁上有多缺点,在内容上亦有值得讨论者, 甚至多有招非议之处。在此,吾等殷切期望读者诸君不吝指教。 吾人相信,能令印度哲学研究大成,乃是日本学界应有之本分, 绝非拘于区区私情而可以成就之事。因之,(若本书有其长短)唯望博雅有识方家,请为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以为学界增寿焉。

七、本书之完成,尤当感谢文学士宫坂喆宗君之助力。书稿之整理校正,乃至目录、索引,皆得宫坂君之援手而始完成。微君慨然之助,无有本书之呱呱举声问世焉。是以谨致诚谢。

作者

大正三年(1914)九月廿四日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