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刘西川 | 逆雪推帚:做有阻力的科研

2024/1/23 17:43:18  阅读:35 发布者:

最近,学到一个词,四个字,“逆雪推帚”。甚是喜欢,因为它极具画面感,又富有禅意,内藏机锋。我觉得,用这个词形容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很贴切,都是有阻力的。

天底下的科研没有不遇到阻力的。人文社科和“人”有关,与交流、辩论密切相关。从“和人打交道”角度,我试着讨论一下做有阻力的科研这个话题。一旦考虑到了“和人打交道”,科研就变得具体、有针对性,当然,创新标准也提高了。与人较量,必遇阻力。以逆雪推帚对照,可以将做有阻力的科研概括为:(1)“读帖”;(2)完成初稿;(3)根据意见修改;(4)宣讲与辩论;(5)回复审稿人与编辑。

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科研活动中,较量的对象各有不同:“读帖”遇到的是前辈、同行等;完成初稿较量的是自己。根据意见修改,面对的是自己身边的人,如师友等。宣讲与辩论,直面的是听众与辩论者。回复审稿人与编辑,较量的是最专业和懂行的专家。这些环节都需要“身体力行”,且要参与到“与人较量”的真实场景中。

1.“读帖”。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读文献。之所以选取读帖,取的是其更能读出法度之意。读帖,读的是法度,何谓法?法是道,是规律。何谓度?是合理运用。法和度统起来,就是认识规律,合理运用规律。

由此看来,读帖并不在于路径和具体方法,读帖更讲究的是:读量,读多样化和见自己。读量,涉及读过文本的数目,读多样化,涉及见识过多少不同的见解。读量和读多样化,读出来的是,所下的功夫、经历和过往,这是根基。在此基础上,与原著者较量,读出法度,见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读帖,是向众多优秀者学习,也是与众多优秀者较量。读帖不能一味“俯首称臣”,只有膜拜。读帖,要能读出原著者的格局与气象,还要能读出庖丁解牛般的酣畅淋漓,更要能读出跨越时空的交流。读帖,要能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操刀上手,比试一番,又如何?读帖,最忌讳的是怯场,缺乏了这种“比试”的勇气。

此处未选用“临帖”一词,是因为临帖更在于“一模一样”地向前人靠拢、逼近,有些机械。与临帖相比,读帖更能从广深之处读出法度。

2.完成初稿。想的很好,迟迟动不了手,就是眼高手低。这反映出,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是差距。完成初稿就是在缩短这个差距。可以认为,完成初稿,就是在和更好的自己较量,是一个追求更好自己的过程。

完成初稿,从无到有,咬着牙、一步一个脚印,将想法落实。这个过程是在较劲,较量的对象不是别人,是自己,是处于低端和低水平的自己。

完不成初稿,原因大致来源于“三个不知道”,即:不知道自己的理想目标;不知道前行过程中的具体障碍;不知道破解障碍的手段和工具。很多时候,在规定时间完成不了,就是因为不肯和自己较劲,对自己狠不起来。

3.根据意见修改。绝大多数好作品都是修改完善出来的,有些作品的终稿和初稿甚至大相径庭。根据意见修改,反映出作者几个优良学术品质:一是“识货”;二是有“肚量”;三是能拿出应对之策。

根据意见修改,是在和提意见者较量,是从他者角度反思、审视自己的作品。所以,面对意见,冷静就不用说了,还需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别人会存在疑惑或提出批评?

自己的作品以及他人的意见,都是大家对某个事物或问题的看法。根据意见修改,是综合众人的看法,完善自己的见解。个人的思考或科研要能经得起别人提意见。就有阻力的科研而言,这个“阻力”很多时候就来自别人的意见。能根据意见进行修改,改到别人同意,让人满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负面意见,如芒刺背,有的甚至让人羞愧。如果负面意见直指不足或短板,就需要正视,必须改进和破解,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对提意见者,除了尊重外,还应感谢。

4.宣讲与辩论。做科研,能讲清楚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取胜”很重要。做有阻力的科研,这个阻力讲的就是在宣讲、辩论时,与听众或辩论者较量。这个较量体现在:能不能讲清楚,能不能在辩论中取胜。很多时候,缺少了宣讲与辩论环节的较量,一些作品难免毛糙或呆板。

宣讲,就是在口头上讲清楚自己的问题、思路和见解。如果讲都讲不清楚,很可能是没有想清楚,这是较量的第一个层次。较量的第二个层次是通过讲,要让听众明白。讲清楚和让人明白是一种本事。

辩论就是去说服别人,同样重要。辩论,是问题导向的,有具体的对象,必须聚焦,不能漫天乱弹。辩论,是现场的,是即兴的,来不及准备、查资料等,检验的是真才实学。辩论,是真刀实枪的搏斗,最终一较高下,分出胜负。这是真正的较量,一招不慎,极可能被人枪挑马下。

辩论是最刺激的科研,或者说是阻力最大的科研。辩论中的对手,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此时,唯有虔诚致敬前辈和同行,拿出真本领,方能过关。做最真切、最有价值的科研,就是要多问问自己:和哪些同行展开过有效的辩论,辩论的结果如何。

5. 回复审稿人与编辑。现代审稿制度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竞技场”,作者需要与审稿人、编辑过招。与审稿人较量,审稿人是同行,他最懂行。与编辑较量,编辑站在读者这边,从专业角度指出作品表述方面存在的不足。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公共舞台。审稿人和编辑是这个舞台的“把关者”。把关者见不得粗制滥造者,其考量标准如下:是否有新意,设计与论证是否到位,表述是否准确和清楚等。

回复环节有了利害和结果的导向,人都会变得紧张起来;很显然,能说服审稿人和编辑,就能顺利发表。此时,不仅仅是阻力的问题,压力随之而来,且越来越大。压力有其好处,让人不能掉以轻心,需要严阵以待。

和审稿人、编辑较量,属于短兵相接,近距离的搏斗。尽量多用作品的创新价值去“征服”他们,同时减少“短板”对“优秀”的减分。

惧怕这个环节,就是纸上谈兵,不敢上战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敢于直面战场厮杀的激烈,做有阻力的科研,就是奋力厮杀的过程。

可以看出,以上内容具有浓烈的“形而上”色彩。如果有一个和价值观同样的科研观,那么,我的科研观就是:做和人较量的科研,做有阻力的科研。我推崇、提倡、践行做有阻力的科研,在和人较量中寻求进步。

时下,一些人把科研压力理解偏了,将简单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流程化、重复式地做科研,当做了“卷”,认为难以承受。其实不然,真正的科研压力来自于上面说的那些环节,如读帖,宣讲、辩论等。有阻力是肯定的,有压力是正常的。逆雪推帚,感觉到了“阻尼”和钝感,才是较量。反观之,如果没有使劲,就感受不到阻力,做的很可能是假模假样的研究。没有较量的学习,就是自娱或自我感动。更重要的是,没有较量的科研,最终是无人关注,更谈不上认可与尊重。

请问:逆雪推帚,君在何处?

转自:“刘西川阅读写作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