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兴艺,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谢闯,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号角,勾画了未来三农经济高效率发展的蓝图,要求各地区落实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坚定地朝着农民富裕、农村振兴的方向迈进。智慧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形态的核心趋势,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有利于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凭借云计算及智能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发展智慧农业,能够切实提升农业产品生产质量,实现农业全面升级目标。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优化路径。
一、引言
智慧农业最早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网络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有效运用,其蕴含三大科学技术要素,一是种类,二是设备和装置,三是网络技术,这些技术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我国“中央一号”指出必须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项目实施”。2018—2020年,我国相继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战略性纲领文件,指出“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工程”的重要价值。在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法规支持和政策引导下,我国乡村智慧农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受科技储备、设备设施、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该项工作还处于初期,没有实现最大范围的宣传和推广,且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3年开始,我国很多省市就开展推广实施农业物联网实验项目,并开展了物联网多区域活动试验。在推广实施这些区域试验项目之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无论是在温室大棚种植、人工智能养殖,还是在智慧配肥和智慧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价值都明显增大,不仅切实控制住了生产成本和费用,还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丰富了农业资源。具体来说,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已经更新和普及了现代化智慧农业理念,而且引入了电子智能信息识别、精准管控等技术系统;在仓库等平台建设项目实施中,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建设出专门的存储型仓库,达成了安保视频防控和温湿度环境维护目标。在种植业发展领域,我国科学运用了精细施肥和农情监测技术方法;在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环节,我国采取了产品采后智能化处理模式。同时,如植保无人机等设备也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得到有效应用,减少了生产成本和费用;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监管水平的持续提升。此外,我国如今已经研发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创建出“阿里云”这一国际性云平台。但是,因为我国乡村智慧农业发展起步晚,根基不够牢固,所以还和发达国家存有一定的差距,不同地区的智慧农业发展情况也存有明显差异。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基础设施落后,资源整合不足
要想发展智慧农业,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应用,但是在我国当前一些地区乡村,还存有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农业产品生产也不够高效和智能。我国有很多高原山区,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就可能出现道路毁损问题,影响乡村交通运输。一些山区的农田灌溉设施体系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水资源浪费问题,有时土壤会结块,制约产出。而在养殖业中,也存在牲畜禽舍设施设备欠缺的问题,有的仅有最基本的取暖与照明设备,不利于产品生产。要想形成现代智能化的农业产品生产模式,还有一定的难度。农民整体效益不高、知识素质低、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投入力度不足、推广范围受限、农业设施设备价格贵等,都是制约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我国山区比较多,很多地区的农户种植规模不大,土地相对分散化,一些农民对农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也缺乏认知,阻碍智慧农产品生产进程。我国如今一些乡村地区的技术研发和知识宣传不到位,规模化效应不明显,所需的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衔接不到位,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没有科学规划产品配送、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不仅农业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发展智慧农业的数据和信息,而且不利于市场多元农业资源的融合应用。另外,一些乡村地区管理部门没有对智慧农业发展做出整体科学规划,更没有优化整合多元智慧农业资源,阻碍了智慧农业经济发展。
(二)信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发展乡村智慧农业,完善信息管理制度和体系也是前提,但是因为我国一些乡村的技术手段落后,所以在实际研究和梳理智慧农业发展信息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今,在一部分农业生产项目实施中,人们仍旧采取实地情况考察和信息访问来获取所需数据,不仅不利于数据和资源整合,也无法保证数据完整、全面,影响最后的科研结果。同时,一些乡村农业生产项目实施没有考虑实情,没有采取最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和方法,管理制度与体系不完整,流程过于混乱,信息管理效果不明显。
智慧农业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多元智能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属于一种新兴体系,如今在其政策配套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尤其缺乏扶持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虽然如今已经有很多乡村地区的农业部门根据实际农业发展情况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定,但是都不够深入和具体,比如缺乏智慧农业发展资金获取渠道、链条优化措施等内容,导致农业发展实践脱离理论研究。
(三)思想认识不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足
调查研究可知,如今一些乡村地区还是单纯采取传统发展模式和方法发展农业经济,农产品生产理念比较陈旧,还是存有“靠天吃饭”的思想,不了解乡村智慧农业发展的价值,没有全面而深入地认知智慧农业发展,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些都会阻碍我国乡村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虽然我国政府和乡村地区有关部门做出了整体规划,但是整体规划效率不高,容易出现信息孤岛,与基层农业发展环节脱节,不利于智慧农业经济发展。
要想大力发展乡村智慧农业,我们必须合理运用各种高科技技术,比如5G技术等。而且发展乡村智慧农业,离不开一支既能合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又能应用实践技术方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将高校毕业生引入乡村智慧发展领域很必要,很多高校毕业生虽然能够掌握智慧农业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但是缺乏务农经验,也不懂得抓住农产品生产要点和细节,无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智慧农业产品生产环节,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难培养出既了解理论知识,又掌握技术应用方法的综合型人才。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能够熟练操控遥感器、传感器等信息传输平台和系统,但是自身欠缺科技理论知识,无法将知识有效应用到产品生产环节。此外,农民的务农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文化素养不够高的问题,且年龄普遍较大,不能快速掌握和运用智慧农业新型技术知识和技能,很多乡村地区也欠缺综合型农民技能培训,导致智慧农业发展缓慢。
(四)科研体系不完整,智慧农业技术宣传和推广不到位
很多农业企业内部采取外国引进的技术和方法,自身欠缺创新,特别是在物联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等工作中还不达标,且采取的技术标准不科学、不统一,阻碍农产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我国如今针对智慧农业发展的科研不少,但是还缺乏统一、系统的科研体系,容易引发重复课题,导致科研和实践脱离,阻碍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不利于智慧农业发展。发展乡村智慧农业,需要实现智能信息技术和农产品生产的有效融合,并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深入研发智慧农业技术十分必要。但是,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很多乡村地区还没有足够完善的技术科研和宣传体系。如果我们无法在实际农业生产和营销中有效转化应用智慧农业技术,则会严重影响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生产力的效率,不利于智慧农业技术发展。
从根源上说,导致我国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受阻的因素很多:第一,我国政府和乡村相关部门没有加强农业发展扶持,设立的农业科研部门规模不大、相对分散,很多科研项目是被非生产线的科研工作者研发的,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第二,如今很多农业科研部门都欠缺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没有实现合理分工和协作,且存在项目重复性问题,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另外,很多乡村地区不重视智慧农业科研部门规划指引,不关注科研部门和发展基地间的融合与依托,导致智慧农业经济效益无法提升。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优化基础设施设备体系,科学制订顶层规划设计方案
农业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不到位的问题是基本问题,亟需有关部门采取对策,满足各个阶段智慧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我国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扶持,提供专门用于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资金,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为后续智慧农业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乡村地区部门要合理运用资金,在农田水利设施和种养设备上加以完善,并不断优化信息传输及通信设施设备体系,整体提高乡村硬件水平。以安墩三黄鸡为例,作为广东省惠州惠东县的特色产业,必须不断改善禽舍环境条件,不仅要注意通风透气,还要做到及时清理垃圾,从采光照明、温度管控、饲料喂养等多方面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大力推广和合理应用智能化农机设备,建设便捷式养殖舍棚,切实提高智慧农业产品生产效率。
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始终遵循自上而下的管理原则,从时间和渠道上考虑,做出总体发展路径规划,制定和发布多种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的规定和政策,并合理整合与运用市场智慧农业资源,优化制度和设计方案,实现基础设施设备和资金获取渠道的良好衔接,在大范围的智慧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持续完善顶层规划设计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技术方法创新和资金投入,实现农产品物流配送智能化和智慧运作目标,充分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促发展作用。此外,乡村地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情况,给予智慧农业发展机构宏观指引和合理规划,带领农民学习智慧农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足够强的智慧农业发展凝聚力。
(二)构建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宣传引导以及政策支持
在当前的网络发展背景下,要想大力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还必须有效创建智慧农业资源共享机制和平台,进而实现智慧农业信息管控体系的高效率建设目标。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必须挖掘、创新、应用更多的智慧农业技术和资源,有效创建智慧农业发展数据库,确保库里的基础信息充足和完善。第二,我们要及时完成物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及时采取有效补偿和物质激励等措施,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人们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指引不同部门的工作者相互借鉴学习,跨部门、跨区域获取智慧农业发展资源,并实现资源高效运用与共享。第三,促进我国智慧农业信息的多元发展,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系统化的责任落实体系。此外,我们要从数据和信息采集入手,制定和更新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立法管理制度,保障数据运用灵活性和有效性。
我国发展智慧农业,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优势明显,但是其存有任务繁重、持续周期长、相关主体范畴大等问题,离不开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引,且需要以多个渠道的力量来强化智慧农业项目实践。同时,我国乡村农民也必须大力建设多功能、多模块的智慧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大范围推广应用智慧农业知识内容,创设新媒体专栏,实现信息的高效率推送。乡村农民通过实施智慧农业项目,获取客观的收入之后,就会积极参与智慧农业项目建设。而对于农业企业和相关社会机构来说,必须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引,大力建设发展示范区,不断充实智慧农业发展的社会资本。例如,重庆市涪陵区委、区政府按照“以榨菜产业发展促产业园建设,以产业园建设促全区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坚持榨菜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榨菜产业发展,探索出“科创+”的未来涪陵榨菜产业发展之路,创新发展智慧生产、智能加工、大数据营销,已形成“大基地+精加工+强商贸+高科技+深融合”的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了“科工农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模式。涪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带动当地60余万人增收致富。涪陵区依托产业园,进一步做大做强涪陵榨菜这一特色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涪陵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三)强化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健全信息化人才培育体系
发展乡村智慧农业,必须依赖于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解决智慧农业创新型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具体来说,第一,我们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从农业类高等院校、培训机构中挑选高素质人才,改善各类福利待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留住优秀专业人才,防止出现人才老龄化和技术素质不高等问题。第二,大力培育当代创新型农民,在丰富农民智慧农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并成立高素质农民培训队伍,开展多元技能培训活动,深入农村,考查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活动,并推广应用现代化智能农业技术,增强农民的高科技素养,形成专门的智慧农民培训体系。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盛产金花茶,但是如今存在专业种植人才缺乏的问题,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金花茶产业市场做出了专门的规范管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人才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并不断更新和推广使用新型种植方法,在工作人员中宣讲病虫害智慧防控方法,同时积极传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方法、无人机植保方法等,在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基础上促进了当代智慧农产业发展。
培养高素质智慧农业信息化人才,首先要整合与合理运用高校教育资源,完善专业人才教育体系,创建网络沟通与协作育人平台,并从赢得专项资金、给予就业补贴等多方面吸引高素质人才;然后,要大力建设现代化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通过远程教学、开展专家讲座、微课程教学等多元方式培育智慧农业人才,加强针对性的人才素质培训;最后,要制定和分阶段实施农民综合素养培训计划,帮助农民增强智慧农业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智慧农业发展观念,增强农民的智慧农业发展技能。例如,浙江省桐乡市鼓励企业与院校合作,培养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和营运人才,依托高校设立的信息管理等相关专业,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化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加快各类智慧农业发展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如恒美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完善信息化人才的引入、落户等保障措施,出台《关于更高质量促进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举措》,为人才的引进、培育提供保障。同时鼓励开展第三方协作,依托第三方专业团队挖掘、招引信息化人才。
(四)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
要想发展乡村智慧农业,不断完善相应的农业科研体系非常重要。第一,我们要设立专门的智慧农业发展研发项目,在短板领域深入研究,完善科研和项目开发方案,充分发挥出联合攻关的优势,保障智慧农业项目科研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研发。第二,研究和制定出关于专业术语、元数据技术以及数据编码等的基础标准,建立健全关键技术标准机制,研究开发智慧农业发展标准框架体系,优化项目实施规范等,采取标准化措施保障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结合各个农产业领域的技术和设施需求,建立健全技术知识宣传和动态推广机制,及时发布新型智慧农产品目录,确保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到位。作为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高瞻远瞩,科学整合与利用相关资源,形成系统而完善的智慧农业项目研发体系,以科研成果促进智慧农产品高效生产和营销全过程管控。
实现乡村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必须做好这三点:首先,从以往单纯注重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设备体系建设,转变为如今关注智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向完成新基建任务的方向前进,加强天空地全方位智能遥感监测,丰富大数据中心的信息内容。然后,将当代智能农业经营者、智慧农业产业园当成核心载体,实现新型网络技术和智慧农机装置以及技艺的有效融合,成立专门的生产智能化试点示范基地,以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优化智慧农业全产业链,快速完成智能化仓储物流平台创建和质量追溯与监控工作。最后,大力研发核心技术智慧化产业,建立健全智能型第三方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机制,创建生态智慧农业经济发展平台。例如,山东省淄博市大力开展数字赋能智慧农业发展活动,并与中科院、多个高校深度合作,以“产、学、研、推”融合协作为核心原则,并引入阿里巴巴、京东等23家头部企业,共同研究和实施数字智慧农业项目。此外,该市还强化数智平台与发展机制建设,成立智慧大脑新型服务与管理平台,完成了上线试运行,真正做到了“一云统揽、多维一体、一网通办”。如今,该市区政府和我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同建设完成“中农数院”,进行事业单位信息注册登记,建设形成10支创新团队,促进涉农数字技术在淄孵化工作的开展,服务范围涉及全国各个地区。
四、结束语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各地区部门以及多个社会机构的努力下,乡村智慧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投资开展智慧农业项目活动,在智慧种植业、智慧养殖业以及智慧信息科技服务业等多领域得到发展。各地区政府和管理部门开始与企业协作,建设智慧农业实验园区。2021年4月,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乡村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现代化振兴通道,而智慧农业就是其中的一大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因此,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十分必要。
我国有明显的人多地少特点,人均耕地面积优势不明显,农产品生产效率尚待提升,还存有尚待解决的“三农问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范围实施,我国政府和各个社会领域开始大力关注智慧农产业发展,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部提出《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要求“快速发展智慧农业”。未来,我们应当将智慧农业发展当作乡村经济振兴的核心策略,将政府与企业、农民群众等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并不断创新运用高科技信息智能技术,优化农产品生产与营销服务模式,在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保护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快速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改善“三农发展”现况贡献力量。如今,人们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智慧农业发展工作有较高的认可度,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有一些问题,亟需我们针对问题选择优化路径,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智慧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发挥出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快速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总目标。
来源:《农业经济》2023年第12期
转自:“社会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