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最新发布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丨1301艺术学

2024/1/23 13:37:42  阅读:143 发布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配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 、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简介》《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知识体系更新演化,编修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主要目的是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科专业管理、规范研究生培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制订培养方案、开展学位授予等提供参考依据,为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学科专业设置、监督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渠道。

本次公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为试行版,有关内容将根据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进程不断调整完善。

中文名称: 艺术学

英文名称:Art

编写成员: 艺术学学科评议组

一级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我国于1997年设立艺术学一级学科,隶属于文学门类。1998年设置艺术学博士点,这标志着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新起点。此后,艺术学一级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独特的视野、观念和方法,为探讨和发现艺术本质、特征及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铺平了道路。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学科目录,将原艺术学一级学科升为学科门类。历经十余年发展,艺术学在学科规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繁荣壮大,成果丰硕。2022年,国务院学位办对艺术学门类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构建理论与实践并置格局,彰显艺术在新时代的演进形态,体现国家对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将5个一级学科,即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调整为以艺术学理论为基础的艺术学一级学科。

当前我国的艺术学研究,应在继承、借鉴中西方艺术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起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当代中国艺术学体系,并使扎根于民族传统的中国艺术精神得以高扬,推进艺术实践的多元探索,形成健康繁荣的艺术生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人民艺术文化素质。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艺术学是对艺术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等。具体而言,包括艺术的本体与特征、艺术的功能与形态、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创造与生产、艺术的交流与传播、艺术的批评与接受、艺术的消费与管理等诸多领域。艺术学研究既涉及艺术内在系统的分析,也包含对艺术与外在系统关系的研究,关注艺术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突出理论性和学术性。艺术学既以各门类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为基础,探讨体现艺术普遍规律的概念、范畴、原理、价值论和方法论,又将一般艺术学成果应用于各艺术门类,探究其历史发展和理论体系,促成门类艺术学之间的交流、共创与互鉴。

2.理论体系

艺术学既重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研究,又重视各艺术门类的理论研究,同时从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包括艺术哲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传播学、艺术遗产学、艺术管理学、艺术教育学、比较艺术学以及各艺术门类相关理论等。

3.知识基础

艺术学根植于艺术理论,需从理论高度对各种艺术现象和相关概念范畴进行系统研究;同时,艺术学作为涉及各门类艺术的基础学科,研究领域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电影、广播电视、美术、书法、设计等具体门类艺术。因此,艺术学的知识基础一方面为各门类艺术的实践经验总结,另一方面为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成果。此外,丰富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乃至必要的社会科学和自认科学知识,也构成本学科的知识基础。

4.研究方法

艺术学从具体的艺术现象出发,主要采取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提炼相补充等方法,探究艺术的本质属性,把握艺术的共通规律和个性特征。同时,还借助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

(三)学科范围

1.艺术理论(艺术哲学、艺术史学、艺术批评学、艺术传播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教育学、比较艺术学等):研究艺术的本质、分类、演变过程、创造、接受及传播等各个环节普遍原理及其规律。针对艺术的各种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和各门类艺术的共通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涉及艺术的本质与特性、形态与分类、发生与发展、创作与评论、接受与传播、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2.艺术管理:主要从艺术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对各门类艺术的管理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研究不同类型的艺术体制及其管理运营机制。其中不仅包括对于艺术事业和公益性艺术机构的研究,也包括对艺术市场和艺术产业的研究。

3.艺术遗产:研究对象为属艺术范畴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探究其历史文化内涵、保存记录方法、传承传播规律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机制。艺术遗产涵盖各传统艺术门类,研究理论以艺术学为基础,同时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保科技、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与方法论,是一门交叉特征明显的复合型学科。

4.艺术跨学科研究:艺术跨学科研究指运用多学科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对艺术展开研究,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拓展艺术理论的内涵、认知方法与实践体系。

5.音乐学:是对音乐文化现象及其相关内涵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学科,主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的观念、方法和理论,关注音乐艺术自身的形式特征和形成这一特征的社会、自然和人文因素,并开展相关创作和表演研究。

6.舞蹈学: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性质、特征、规律等。学科结合相关历史、社会、审美、民俗、民族等文化背景因素,在对舞蹈创作、表演实践进行系统观察并研究其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实践。

7.戏剧学: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当众扮演角色、表演故事的一门综合艺术,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戏剧学是综合考察和研究戏剧理论、历史和创作的学科。它从戏剧文学、舞台艺术、综合艺术等角度,对古今中外戏剧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8.戏曲与曲艺学:戏曲是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以歌舞演故事”的民族艺术。戏曲与曲艺学是综合考察和研究相关理论、历史和创作的学科,从戏曲与曲艺文学、舞台艺术、综合艺术等角度,对我国古代戏曲与曲艺的理论与实践及当代各种戏曲与曲艺流派进行系统研究。

9.电影学:是将电影作为艺术现象、社会文化现象、大众传播媒介和产业经济形态加以研究的学科,研究电影的艺术特性、文化特征、社会本质、媒介特性、产业特征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

10.广播电视艺术学:是对广播艺术、电视艺术进行学术研究的艺术学科,侧重于对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性、广播电视艺术(包括广播剧电视剧、纪录片、综艺节目、音乐电视、影视广告等各种类型)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创作规律的研究。

11.美术学:以美术作品、美术家以及美术现象为对象,以中外优秀的美术创作理论及研究方法为指导,立足自身的文化传统及优势基础,在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依据中国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当下美术发展的规律,研究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创作、教学及科研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美术创作实践,美术历史的演变过程,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等。

12.书法学: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既定的材质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在汉字既定字形、书体基础上的二度创造,其审美取向及审美标准具有十分强烈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内涵。书法学在借鉴文学、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书法史、书法理论批评、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法与文学、历史、社会学交融等研究,以深刻探讨、理解和阐释书法蕴含的深厚人文内涵,传播汉字文化与中华文明基因,增进中国与世界交流互动、加强文化理解认同。

13.设计史论:研究人类造物活动及生活样式发展演变的历史,总结当代设计实践经验及前沿设计理论。既包括对古代物质文化的研究,也包括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研究,其研究从艺术学视角出发,兼具科技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视域,并涉及与当代设计实践相关的各类跨学科知识领域。

(四)培养目标

1.硕士学位

应具有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知识,宽阔的视野,扎实的艺术学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文和一门外语进行文献阅读、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具有较浓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或具有较强的策划与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艺术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主动选择艺术研究专题进行持续研究,可自觉针对某种艺术现象进行专业批评,可以从艺术跨学科研究中获得较为实用的知识,以服务于艺术和其他社会实践,能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或在较高层次的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

2.博士学位

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宽阔的学术视野,坚实的艺术学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高度的创新意识和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能熟练自如地运用中文和一门外语从事文献阅读、资料查询和学术交流,全面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在艺术学内的某一学术领域有研究专长,并能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具有突出的理论思维和艺术学术研究能力,或具有较强的创作与策划与管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艺术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间题、解决问题,主动选择艺术研究领域专题进行持续研究,创生新的艺术思想或学理,可自觉针对某种艺术现象进行专业的深入批评,可富有成效地从艺术跨学科研究中获得较为实用的知识,以服务于艺术和其他社会实践,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或在高层次的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

(五)相关学科

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学、中国史、世界史、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学位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艺术学硕士生应有较好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修养,如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等,并能初步借助这种修养从事艺术学的学习与研究;应关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会思考或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艺术学之间的关联;能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和学术内蕴,树立自己高境界的人生价值理想,同时为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提供基石。

2.专门知识

艺术学硕士生应结合所学课程,阅读一定数量的艺术学著作,阅读、欣赏大量的古今中外艺术作品,了解中外艺术史的基本现象、主要艺术思潮,熟悉艺术发展各个环节的基本规律,了解艺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艺术学的前沿问题,并能用经典的艺术学分析阐释艺术现象、艺术家及艺术作品,能结合理论知识关注分析当下的艺术实践。

3.工具性知识

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查阅资料、阅读文献,从事学术交流。具备较好的中国古代汉语基础,便于查阅古代艺术资料、阅读古代相关文献。熟悉图书馆文献系统,熟练运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工具获取研究信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图文文件、视听文件的编辑,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成果的展示。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艺术学硕士生应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科学的治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勤于学习、独立思考。艺术学硕士生应关心各类艺术现象,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将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思考问题,具备较好的学术潜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进行艺术学研究所必需的知识结构,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艺术基本原理、艺术发展与流派、艺术美学、艺术创作与批评及具体艺术门类等艺术理论知识有较好了解,掌握艺术学及相关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学术道德

艺术学硕士生应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不良作风,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篡改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和粗制滥造等行为。遵纪守法,不违背国家各项法纪。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艺术学硕士生应具备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艺术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发展方向;熟悉艺术学及相关研究的经典著作、重要成果,能够从课堂、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有效地收集信息,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论文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

艺术学硕士生应具备较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具体包括:初步评价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能力;充分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对艺术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对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在对艺术现象的了解观察和对艺术理论的学习分析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确定合适的研究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使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的能力;一定的准确判断研究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能力。

3.实践能力

艺术学硕士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要善于将艺术理论与艺术创作、艺术策划与管理实践相结合;能发现艺术活动中的问题,并能运用相关艺术学尝试解决问题。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艺术学硕士生应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包括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学术交往的能力,在所处科研团队或科研组织中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协调、利用好各方面关系及资源的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

艺术学硕士生应具备较好的学术交流能力。应善于通过各类学术交流平台发现问题、获取资料、获得思路、掌握学术前沿动态,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在论文选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过程中能进行条理清楚、内容规范的报告和写作;应能对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其解释进行设计、陈述和答辩,并能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借鉴。

5.其他能力

艺术学硕士生还应具备运用自己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普通高等学校、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的教学、管理、艺术实践工作。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地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艺术学硕士学位论文需要遵守国家和授予权单位规定的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同时,本一级学科硕士学位论文还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选题口径要小,要有学术价值。选题可以是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现象、艺术思潮的研究,也可以是对某种艺术理论的阐释与延伸。要全面清晰地了解与论题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对成果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有正确的认识。以此确定论文的选题、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论文摘要应突出作者的论点,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中文摘要为5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关键词要能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一般为35个。

学位论文主体部分(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中文)。

正文引言(或绪论)须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正文要求理论正确,观点清晰、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论文所用的核心概念、艺术理论要明确,原则上只能使用来自学科内公认的学术论著对概念的阐释,不能把普通字典、词典的解释作为学术研究的论据。论文论证要充分有力,前后一致,所使用的论据资料要可靠有效。

结论应精炼、完整、准确,着重介绍作者本人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的见解和发现,以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未来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学位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并关注、引用最新的文献,排除不适当的水平不高的文献。不得为拼凑参考文献条目,把未参考过的文献罗列于后。

引文和注释要符合规定的写作要求,引证全面,不断章取义和歪曲引用。艺术学论文应高度重视图像和音像文献的运用,以支撑论文的证据。图像、音像文献同样需注明出处来源,并须鉴别真伪,防止因失察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和研究成果,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严禁抄袭剽窃。引用文献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

2.质量要求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应保证学术质量,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在理论价值方面,应做到选题合理、材料可靠、举证恰当、论证严密、表达清晰、观点正确,富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实践价值方面,应注重艺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实践活动,并对艺术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应具有原创性,切忌抄袭剽窃。

博士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结构

艺术学学科博士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学术视野、较高的人文和艺术素养、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缜密的理论思维,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从事专业教育者还应具有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因此,博士生应具有多层面、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艺术学博士生应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修养,如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并能有效地借助这种修养从事艺术学的学习与研究。艺术学博士生应关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拓展学科视野和学术视野,并能自觉思考或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艺术学之间的关联,能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精神修养和学术内蕴,树立自己高境界的人生价值理想,同时为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提供基石。

2.专门知识

艺术学博士生应从历史、原理、方法、现状与前沿研究等方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艺术学的知识。要深入了解古今中外艺术知识、中外艺术思想与艺术学说,了解中外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各种艺术思潮的特点;能深入理解艺术学的基本原理,熟悉其他如艺术心理学、艺术哲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教育学科等基本的理论形态;能够自由运用艺术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熟悉中外主要的艺术理论论著、中外经典艺术作品;能够及时深入地把握艺术学的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要结合所学课程,大量阅读艺术学和艺术门类研究著作,大量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并能运用相关的艺术理论和方法分析阐释艺术现象,引导艺术创作、接受、传播、批评和教育实践。

3.创作知识

艺术学博士生应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知识和能力,需要认识23门艺术的创作规律与方法。有条件的博士生要能掌握一定的艺术创作基本技巧,积累一定的创作经验,为认识艺术规律和创造艺术学提供厚实的体验参照资源。

4.工具性知识

具备良好的古代汉语基础,便于查阅古代艺术资料、阅读古代相关文献。

具有熟练运用至少一门外语的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听说交际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

具有专业文献功底,即有文献学、文献搜集、文献整理、文献研究的知识与能力,例如熟悉图书馆文献系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与互联网工具获取研究信息、查阅有关资料。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编辑、图文文件、视听文件的编辑,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成果的宣讲与展示。

 (二)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艺术学博士生应具有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理想,富有学术研究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艺术、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对艺术学研究怀有浓厚的兴趣。本学科博士生应能够自觉钻研艺术现象中包含的艺术规律,具备良好的学术潜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能持久地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具有进行艺术学研究所必需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有较广博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以及扎实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学、文化学、宗教学及相关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均有一定知识积累;熟悉并掌握艺术学及相关研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了解艺术学论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发展方向、国际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前景。

2.学术道德

艺术学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不良作风,严禁以任何方式漠视、淡化、曲解、篡改乃至剽窃他人成果,杜绝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抄袭剽窃和粗制滥造等行为。

 (三)获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艺术学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获取知识能力,能利用各类学术通道掌握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本学科博士生不仅需要熟悉各种艺术现象,熟悉各种艺术学思想,熟悉艺术学研究的经典著作、重要成果、重大活动和重要的学术研究阵地,还必须具备总结与归纳艺术现象、艺术理论的能力;要能够探究理论知识的源流,判断理论的价值,清楚理论研究的方法,了解学术研究的动态,能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更新和研究方法的推导,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论文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2.学术鉴别能力

艺术学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鉴别能力和敏锐的问题意识。要能从历史评价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深入观察和思考艺术学研究领域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对所研究的课题、研究过程及已有研究谱系和研究成果能够进行准确、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能准确判断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判断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创新之处;能清晰地了解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对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及创新性进行准确分析、预估和判断;能以历史和发展的学术眼光,对已有成果在本学科研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进行甄别、分析和判断。

3.科学研究能力

艺术学博士生应具备优秀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提出具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揭示出有价值的艺术思想或学说的能力等。

艺术学博士生应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艺术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和重大成果有较全面和充分的整体认识,对艺术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有充分的了解和思考,对艺术活动中的重要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在此基础上发现和提出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

艺术学博士生应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综合运用艺术学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出发,灵活借鉴和运用各种理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了解和掌握艺术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观点、理论和方法,探讨和分析艺术学研究的相关问题,得出在观点或方法上富有启发意义和创见性的学术成果。

本学科博士生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有助千在本领域组织相关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4.学术创新能力

艺术学博士生应具备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应掌握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了解艺术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善于在继承理论传统和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与方法。在课题研究中应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素养和能力的培育与提高。应富有开拓创新的学术思维与科研能力,勇于提出创新性研究课题,能够在科研实践中灵活运用创新的知识和方法以解决问题,并能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填补所研究领域的某些学术空白或解决艺术创作、艺术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

5.学术交流能力

艺术学博士生应具备良好的学术交流能力。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掌握口语、书面和演示交流的技能,具有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在论文选题报告、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过程中以及其他学术交流中能进行条理清楚、内容规范和高水平的报告和写作,能对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其解释进行设计、陈述和答辩,并具备谦虚礼貌、清晰准确地回答同行学者质疑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方法,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6.其他能力

除上述五个方面外,艺术学博士生还应当善于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艺术感受力。艺术感受力是本学科博士生从艺术现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善于感受艺术的人,就无法从艺术现象中获取准确而又丰富的信息,也就无法保障自己学术研究的有效性。因此,本学科博士生应借助各种途径锻炼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理解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需要从艺术学的学科特点出发,选择对于艺术基本理论有提升价值、对艺术创作和其他艺术实践有所促进的题目进行研究。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要从理论的高度对艺术现象、对艺术学领域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学术反思;积极介入艺术的当下状态,关注艺术现状、开展艺术批评;密切关注艺术实践,把握艺术发展的思潮,回答理论及实践难题。

选题要体现理论性、创新性、应用性、可行性。要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剖析难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站在学术的前沿,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未知领域,结合传统和现代学术方法,对诸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面的研究;要处理好基础性和应用性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学科基础拓展、专业实践、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要进行充分地准备和深入地论证,保证选题有充足的可行性。

文献综述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代表性、准确性、有效性。要全面、客观、准确、系统地梳理与评析艺术学研究史上与选题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要选择、引用、分析与论题相关的具有可靠性、科学性、代表性的文献资料、数据、

等。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含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要对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综述和评价。分类标准可根据论文需求而定,但必须对理论成果进行综述。要对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已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对学术和社会实践的意义,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及可开掘的研究空间,从而在综述基础上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明确该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学术价值。

2.规范性要求

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要系统完整地研究某一艺术学的相关问题。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学位论文需要遵守国家和授予权单位规定的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同时,本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论文还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选题要具有学科的前沿性,选题的体量应适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选题可以是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现象、艺术思潮的研究,也可以是对某种艺术理论的阐释与延伸。要全面、清晰地了解与论题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并对成果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有正确的认识,以此来确定论文的选题、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摘要应突出作者的论点,尤其是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中文摘要为10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关键词要能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一般为38个。

主体部分(不包括参考文献)字数一般不少于8万字(中文)。

正文引言(或绪论)须简要说明研究对象、研究材料、前人研究成果及不足、研究问题、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和意义等。

正文要求立论合理、观点清晰、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论文所用的核心概念、艺术理论要明确,原则上只能使用来自学科内公认的学术论著对概念的阐释,不能把普通字典、词典的解释作为学术研究的论据。论文论证要充分有力,前后一致,所使用的论据资料要可靠有效。

结论应精炼、完整、准确,着重介绍作者本人研究的创造性成果、新的见解和发现,以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还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未来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考察过的对学位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排除不适当的水平不高的文献。不得为拼凑参考文献条目,把未参考过的文献罗列于后。

引文和注释要符合规定的写作要求,引证全面,不断章取义和歪曲引用。艺术学论文应高度重视图像、音像文献的运用,以支撑论文的证据。图像、音像文献同样要注明出处来源,并须鉴定真伪,防止因采取不同图像、音像资料而导致结论错误。

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严禁抄袭剽窃。引用文献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

附录部分是对正文主体必要的补充项目,但不是论文的必备部分。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为了整篇材料的完整,但插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之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材料;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件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但对一般读者不必阅读的材料。

3.成果创新性要求

艺术学博士生应体现对艺术学研究领域学术前沿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和接受能力,能够在本专业领域展开创新性思考,提出创新性研究方法,并取得创新性成果。具体的创新模式有:对尚未被理论研究所关注的艺术现象、艺术思潮、艺术理论等的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对艺术学某种理论及相关理论的完善、发展乃至突破,提出新的观点;采用新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对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新方法的创立、原有方法的组合(集成)、新研究角度的运用。

来源:戏剧与影视学研究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