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荐读丨研究生党建与专业育人双融双促路径探索

2024/1/15 11:09:18  阅读:49 发布者:

摘要

当前研究生党建和专业育人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十分凸显,严重阻碍党组织领导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发挥,也降低了资源配置和组织创新发展的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深入分析高校研究生党建与专业育人融合的内在逻辑,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以专业文化、课程、科研和实践为切入口,探索构建党建与专业育人双融双促的育人机制的实践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使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立德树人主战场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因此,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党委身为办学治校的责任主体,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领导权。高校基层党支部亦是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当前,仍有很多高校存在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脱节的问题,片面地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或专业培养,出现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为破解这一难题,高校应牢牢掌握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构建党建与专业育人双融双促的育人模式,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融入教育的核心和根本。这不仅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研究生党建在专业育人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一)党支部建设在班级、年级的固有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研究生需求

目前,研究生培养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研究生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教研室周边,同一班级、年级的研究生交流相对较少,研究生的班级和年级观念较为淡薄。且研究生党员经常会因为课题组组会、出差、实习等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党支部活动,导致党支部组织活动的难度增加。基于此,各大高校纷纷创新实践了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课题组、专业、学科等方式。一是支部成员之间相互熟悉,日常活动时间空间一致,便于管理 ;二是支部成立后不会经常解散重建,党支部的管理机制体制和搭建的平台可以持续稳定运行,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党员成长环境,党支部的特色文化积淀也能得以传承。

(二)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不足,支部活动与专业学科发展的融合度很低

目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和专业培养基本上还存在着“貌合神离”的现象,党组织只重视支部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化、内容空泛化,无法有效发挥党支部在整个研究生群体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而专业培养简单归为课程和实验室的学习教育,将科研视为主业,党建视为额外的政治任务。无论是横向党支部还是纵向党支部,对于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挖掘深度都不够,在支部日常管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具体实施时,其内容和形式难以体现出学科专业或课题组的培养特点,支部活动不能完美地融入现有的研究生专业培养体系,在实现党支部特色与学科方向的融合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导致党支部活动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隔阂,使得党支部在推进专业育人工作上作用有限。

(三)导师在研究生思政、党建上的作用发挥与教学科研协同不够

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标准有着清晰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然而涉及党建和思政工作方面,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标准和考核机制。因此,在研究生思政教育领域,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相对较弱,影响了导师做好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导师对于参与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方案设计、价值观教育与科研教学的融合、日常沟通艺术与心理建设,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能力不足,他们渴望投身于思政工作,但不清楚如何进行,他们期待为党建工作贡献力量,但又无从下手。

 研究生党建与专业育人融合的内在逻辑

(一)高校研究生群体的鲜明特征为党建和专业育人融合提供现实促因

研究生群体本身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其年龄阅历跨度较大,日常活动范围较为离散,生源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年级班级观念淡薄,毕业时间不一, 学习紧密围绕导师实验室和课题组。本科生那种以年级为单位设置的横向党支部对于研究生来说缺点很明显,已经非常不适用。因此,众多高校均探索以专业、学科或者教研室为单位设置纵向研究生党支部。同一纵向党支部的学生彼此学科背景、所学知识技能、职业发展相似,便可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专业育人。这种支部设置方式也为研究生党建工作与专业育人双融双促,共同推进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契合的育人目标使研究生党建与专业育人融合成为必然可能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党建工作侧重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激发其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而专业育人则侧重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的提升。相互契合的育人目标奠定了研究生党建和专业育人融合的基础,通过加强研究生党建与专业育人双融双促,有助于实现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人才培养全方位、立体化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相互促进的功效激发研究生党建与专业育人融合的内生动力

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和专业育人紧密相连,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既能引领专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也能为专业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优秀的专业教育成果也会反过来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党建工作可以通过组织各类主题活动、讲座等形式,为专业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交流平台和环境条件支持。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增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从而为专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育人为研究生党建工作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助力党建事业品牌化发展。强化专业教育,以各专业的发展历程、学科背景、职业发展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业务的融合,有助于打造特色鲜明和效果显著的支部品牌,扩大支部辐射范围,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

 构建研究生党建与专业育人双融双促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党建 + 专业文化”融合育人,精神涵润爱国情

 大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先进文化保存、传承和创造的关键阵地,高校各专业从理论开创到后期发展完善过程中均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具备良好的文化资源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依托专业设置的纵向党支部可以深入挖掘专业学科背景、专业发展历程、职业发展、先进楷模优秀事迹中富含的先进文化,将其与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打通历史和现实的共同点,将党的理论通俗化、生活化,实现从浅显认识到深入理解。扎实推进将专业文化融入党建工作实践,立足专业实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政治追求、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的认同感,提升党建教育整体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学科优势组织开展内容丰富、题材新颖的主题党日活动,打造高辨识度、深影响力、强思想性的特色支部品牌,让学生在聆听鲜活事迹、感悟精神伟力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深入思想、触动灵魂。寓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于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基于校园里面学生身边生动的教育素材和学科专业史,打造特色的党建文化空间,利用书籍、壁报、展板等多种形式,展示专业发展历程或红色文化,传播专业文化与党建文化,营造红色育人的氛围,建设繁荣校园文化生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党建 + 专业课程”融合育人,思政筑牢荣国魂

党建与专业课程融合育人旨在将党的理念、方针政策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思政教育,筑牢学生的荣国之魂。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校应坚持“党建 + 专业课程”融合育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应当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利用党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珍贵资源,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崇高品格和昂扬斗志的新时代建设者。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让这些元素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得到体现和传递,比如:可以通过讲述科学家的励志故事,用科学家精神点亮研究生理想之灯;可以通过学科前沿问题的分析、原理介绍,激发研究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信仰。此外,学生党支部也可以深入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构建由辅导员、专业教师、朋辈导师构成的师资团队,立足专业背景打造微党课群,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三)“党建 + 专业科研”融合育人,砥砺奋进强国志

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和专业科研的支撑作用,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是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2020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做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实现科研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高校要以党建引领科研工作,防止其偏离党的大政方针。党支部可以抓好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积极推动研究生科研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与发展。通过不断加大正风肃纪的力度,强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研究生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通过开展“传帮带”系列活动,将支部党员优秀的品质、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本领传递给年轻党员、积极分子及本科生。以党建保障专业发展,以专业发展助推党建发展,引导学生守初心、担使命,立志争当拓荒牛, 潜心科研,创新爱国,将科学研究做到极致,做“科技兴国,创新强国”新使命的接力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四)“党建 + 专业实践”融合育人,青春挥洒报国行

实践育人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实现知行合一,激发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的自主性。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突出党对实践育人的领导地位,以学生党支部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接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完善基层党支部建设,这既能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又有助于实现育人工作的目标。党建与实践育人结合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实现党建与专业育人的紧密结合。党支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等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可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依托社团育人、微党课、行走的思政课等工作载体,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全环节;整合内部实践资源,结合专业学科特点,搭建校内外各方资源共建平台,校内可与其他师生党支部、社团共建,校外可选择对口企业、社区、社会组织、中小学及其他高校等进行多样化共建;鼓励党员结合专业领域,以身作则担任项目负责人,建设业务型骨干队伍,带领同学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营造浓郁创业氛围。发挥党员在专业技能实践中的主观能 动性和先进性,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本领,以实干笃定前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神州热土上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时代报告》2023/11 总第512

【作者单位】

徐萌,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生专职辅导员。

徐倩倩,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助理研究员、组织员。

沈李啸,博士,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