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荐读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4/1/15 11:08:49  阅读:55 发布者:

摘要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呈多极化发展趋势,各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且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大学生处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其面临的价值观念冲突问题也变得愈加突出。在复杂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但也获得了更多的机遇。文章阐述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培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全面转型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经济主体日益多元且复杂。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受到了党和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精神的体现,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三观”尚未形成,不同的思想文化在高校汇聚和融合,会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一)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无形动力源泉。当前多元文化碰撞融合,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愈加复杂,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些都加剧了社会价值理念的矛盾。为帮助人民群众尽快适应社会转型阶段的新形势,近几年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对人们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一再强调要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素养。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调动人们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使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安危,进而做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去。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感,本质上是对我国民主、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的弘扬,能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二)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可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格的形成。近些年来,大量国外思想文化进入我国大学校园,影响到了国内主流思想在高校中的渗透,也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将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使大学生树立并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能够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三)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要确保大学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素质,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任何人都具有社会属性,必须紧紧跟随潮流趋势,明确社会核心价值理念,才能够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同样,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时代的要求分隔开来,其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与党和国家,与社会同向同行,进而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属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使其积极向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靠拢。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困境

(一)培育形式单一、落后

如今,高校思政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以理论说教为主,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显然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敷衍应付的情况。此外,各高校普遍缺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即便部分高校开展了实践教学,但也是统一组织与安排的,不但很少与课程实际联系起来,且缺乏对丰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较难产生参与兴趣。总之,缺乏双向互动性、启发性的教育模式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

(二)培育内容流于表面

部分高校片面强调专业课程教学,仅关注专业课的实习实践,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抛在脑后,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不仅缺乏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意识,而且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导致培育流于表面。同时,部分任课教师缺乏专业的资质,在内容设计和讲授上浅尝辄止,导致大学生认为课堂缺乏趣味,难以带着强烈的兴趣进行知识探索。很显然,高校对价值观教育的忽视和教育内容的表面化与当代教育的追求相背离,这不仅难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能导致当代大学生因为缺少价值观引导而走上歧途。

 (三)培育缺乏实效性

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对实践结果的积极价值,既包括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实际有益效果,也包含实践过程中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现实可行性。部分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性,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与内涵,更无法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于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部分大学生不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没有建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功能

第一,高校要加强与社区党团组织的合作,加强社区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在社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对学生的实践给予正确指导。要充分激发社区及高校党团成员的热情,通过充分发挥其进步性、先进性以及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树立模范典型,从侧面支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此外,社团组织,尤其是理论阐释宣传类的部门组织的思政教育功能更明显,其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社区各类基础公共设施,例如文化墙等,这样不但能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第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想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必须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如今已经迈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要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力量。高校要加强与社区、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合作,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用革命文化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用现代化文化拓宽学生视野。

(二)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功能

高校思政课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大学的思政课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大学生将其内化为个人价值观,外化成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第一,大力优化现有思政必修课的课程体系。我国高校开展的思政课程必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首先,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大纲必须充分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展示,重点考虑课程设置,重新构建课程内容。

第二,对现有的思政选修课进行扩展。高校应开设更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对思政必修课形成有效补充。各高校应当结合不同的专业学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融会贯通。比如开设就业指导、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择业观教育融合起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并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

第三,强化实践教学。在当今社会,各类高科技快速发展,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多样而新颖的方式,例如微课堂、线上课堂以及实践课堂等。与传统的单一理论宣讲相比,实践教学更能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大力开展实践教学,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高校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并依托该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大学生开展益德益智的研究项目及社会公益活动等。要结合实际案例开展实践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学生现实生活与学习,从而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拥有现实要素及具体形象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及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鼓励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高效互动,建立联动教育机制。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驱动力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大学生要坚持“内化”与 “外化”相统一,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强化自身道德素质。大学生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首先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推进,多元化思想涌入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冲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与深刻内涵,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此指导自身在生活实践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阶段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要努力学习,把自己所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自觉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青年人的前途在于奋斗,青年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是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和追求。大学生要抓住新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保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恒心,积极投身于自己的学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只有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第三,要发挥伟人的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信念、意志、精神和风范能够对大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学生要自觉了解并学习当今各个行业中被认可的楷模身上的高尚品质,体会榜样身上的利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都能够成为大学生实际行动的引路灯。教师要做好表率,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挖掘出典型的、现实的模范形象,并对其进行宣传,这样的方式更易被大学生接受。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有助于构建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力量,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自我驱动力,这不但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而且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来源】《时代报告》2023/11 总第512

【作者单位】

代慧颖,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夏禹,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