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应当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正己”与“正人”、“传统”与“创新”、“道本”与“器末”等几个关系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弄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正己”与“正人”的关系,做到“正人先正己”;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同时注重“创新”,在实践创新上狠下功夫;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解“道本”与“器末”的关系,在理论探索上有所突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来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具体的工作实践角度分析和思考新时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向好、向新发展,是极为有益的。对此,我们应当多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正己”与“正人”、“传统”与“创新”、“道本”与“器末”四个关系方面进行思考和认识,并寻求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一
弄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对当前各高校通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结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处于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由于直接面对学生,天天与学生打交道,是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中的“主体”。重视从政策引导、机制建设、环境优化和进修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个体素养,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坚持质量导向和内涵发展,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通过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夯实和强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作为受教育者,青年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是高教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培养出来的青年学生,应当传承红色基因,要具有学习、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觉性,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不断增强各方面专业知识技能,不断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要求,使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和智慧。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 担负着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德才兼备的各类专门人才的重任。“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将在以广大青年特别是各类专业人才为生力军的建设队伍的努力奋斗中变成现实。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国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表明,对于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各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非常重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非常重要。世界格局的多极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促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迫切地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牢固地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
二
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正己”与 “正人”的关系,做到“正人先正己”
作为施教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特别是处于学生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切实在“正己”上多做文章,在做好“正己”工作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即青年学生施加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的教育,达到促使受教育者在青年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完成一定阶段的“正人”过程。
在整个“正人”的过程中,施教者可通过加强学习和工作实践,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和工作技能,弥补某些方面的短板,在“正人”之先、之中、之后,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自觉自愿地在 “正己”上多下功夫。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正己”与“正人”的关系为“正己”是基础,“正人” 是目的。我国古代的许多教育家都认识到“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施教者应当从加强自身修养开始,做到自身正,然后才能教育他人。孔子说过:“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说明施教者加强个人品行修养和自律的重要性。
筑牢基础,强身健体,先行“正己”,再行“正人”,显得尤为重要。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一是要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严进宽出,把政治上合格作为选拔专职辅导员首要条件。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各级高教部门、各高等院校,都要重视对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培养和专业培训,除了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培训之外,还应当创造条件,对专职辅导员进行学历学位教育,像重视专业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那样,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二是要优中选优配好大学生班主任。高校在选配班主任时,要重视他们的政治素养,把政治忠诚作为重要条件。同时,要强化对班主任的责任担当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班主任工作制度。建立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融合联动机制,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无缝衔接。三是要重视专兼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各院系的党团干部、专职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学生中全覆盖。四是要完善和优化高校各级党政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高校各级党政干部,把“德” 的标准放在高校干部考核的第一位,从干部这一决定性因素上,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自上而下的持续性和一致性。
三
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同时注重“创新”,在实践创新上狠下功夫
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时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都是高校工作值得研究和重视的。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首先,要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各高校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到位。其次,要时刻绷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这根弦。党的二十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做到不漠视、不扩大。要把斗争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有法必依、公正司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在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在实践创新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但是,随着社会变革、时代发展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也理应与时俱进,常为常新,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特征。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上大做文章,取得成效。其次,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重点在领导管理机制、工作协同机制、队伍稳定机制、业绩评估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监督指导机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具备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最后,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从理论研究、工作实践等多方面重视和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探索和寻求有效的对策措施。“要深入研究工作的内容形式、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等,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特别是推出一批适应新时代发展、适应新媒体语境的研究成果,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四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理解“道本”与“器末” 的关系,在理论探索上有所突破
意识形态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与灵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在高教领域的延伸与体现。二者的关系,如果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器观”来理解的话,一个相当于“道本”, 一个相当于“器末”。意识形态建设当属“道本”的范畴,相对而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属“器末” 的范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器中有道,道不离器”,二者是相互关联,不可割裂的。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道”与“器”,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道” 与“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实践中,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大有可为的,都是能够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结出丰硕的理论成果,并对具体的工作实践起着指导作用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也就是说,它是新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马克思主义之“道本”,又是马克思主义之“器末”。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文化既相互融合又相互对撞,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暗流涌动、刀光剑影日趋激烈的严峻局势下,我们要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工作创新与理论创新并重,力争在理论探索上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 我们应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持续跟进并不断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将是一句空话。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内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更不可能有“一抓就灵” 的灵丹妙药。我们需要保持警钟长鸣,做到常抓不懈,不断应对新问题,化解新矛盾,做出新成就, 收获新理论。
【来源】《时代报告》2023/10 总第508期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