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荐读丨关于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思考

2024/1/15 11:06:36  阅读:40 发布者: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随着高校研究生规模日益增大、培养方式更加多元、评价标准更加严格、人才需求更加强烈,完善、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越来越紧迫。文章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育人、导师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五个方面的短板和具体优化路径展开思考和分析,对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大学时期是青年人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是成长、成才的一个关键阶段,这就决定了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应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高学术素养的高层次人才,使其在学科领域内掌握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适应国家和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

 优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人品修养和学术道德,让学生把准人生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工作上还有不少薄弱的环节。随着研究生群体规模日益增大、培养方式更加多元、评价标准更加严格、人才需求更加强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诸多困难和瓶颈。例如:研究生“三全育人”体系、内容、制度建设不健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还没有完全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研究生培养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不足,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框架中没有充分体现对立德树人的重视;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师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来培养研究生的制度还不完备,导师权责不明晰、导学矛盾较为突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的教育评价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在服务管理上出现了文化产品供应不足、住宿社会化改革推进困难、就业引导面临巨大考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等情况。

找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普遍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形成举措,对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短板

研究生各学科专业的学习要求和特点、培养方式、管理方式与本科生不同,且各层次研究生的求学目的、年龄、学制等方面差异显著,因而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更大、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短板主要有五个方面,具体体现在课程育人、导师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五个方面。

第一,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思政课的作用最大。但是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授课,在方式方法上普遍创新不足,造成课程气氛沉闷、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在课程内容上理论深度不够、与时事热点结合不够、对学生思想针对性不够,所以学生收获感较弱。除此之外,在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课程等方面的认识、能力、机制也存在短板,思政课的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高校导师育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研究生的思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导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育人能力,满足学生多元的成长需求。近年来,学生对优化、调整导学关系的需求普遍上涨。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主要聚焦于学业指导方面,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导师团队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研究生指导小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及导学矛盾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生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联系不如本科生辅导员紧密。

第三,高校科研育人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科研育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仍需重点谋划,理工科专业教师对在教学中增加思政内容的畏难情绪较大;二是当前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偏重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对科研精神和学术规范的教育不够充分,特别是对科研报国、服务国家战略的价值观引导不够;三是研究生培养全流程中的价值引领还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嵌入高校招生及论文的开题、答辩等各个环节的机制还需要完善。

第四,高校思政实践育人的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落实和加强研究生实践培养对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境:一是针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特色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够;二是研究生思政实践课程强制性要求不足、任意性较大,部分在本科阶段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再次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不强;三是教师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指导不足、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还不完善。

第五,高校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当前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缺少针对研究生的人生规划、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相关课程的设置。尤其是目前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不足以完全支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具有长远意义。针对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课程育人、导师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五个方面的短板,本文提出五条具体的优化路径。

第一,全面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开全开好研究生思政课,全面推动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的改革创新。具体而言,可以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管理体制和教学体系建设,建立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统一整合、协调、管理、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统筹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持续改进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问题意识和方法论训练,突出时代情怀和世界视野;增加实践课比例,让学生走出去,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学习,强化学生的直接感受和感性认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全面实施课程思政,通过挖掘各个学科专业的思政元素,促进教学口与学工口、导师与辅导员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营造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大力提升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能力。全面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通过强化价值引领、榜样示范、管理服务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增强导师和辅导员的育人合力。具体而言,可以评促宣,弘扬师德榜样典型事迹,发挥一批优秀导师和优秀导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成功经验;加强导师岗位培训与社会实践,打造多样化、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长效性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搭建一批校企联合实践平台、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鼓励和支持导师在深入实际中深化理论认知、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育人水平和能力;建立健全导师岗位评聘机制,完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立岗位退出机制,在师德师风、学术规范、学位论文质量问题等方面设置负面清单,以一票否决制从源头杜绝“问题导师”招收培养研究生,保证导师队伍良性发展。要不断提升导师立德树人水平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秉持管服并重理念,帮助导师全面正确理解自己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小组的作用,以课题组、实验室建设来发挥团队协作在全员育人中的作用,大力弘扬实验室文化。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与研究生导师一同构成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形成研究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工作格局。

 第三,努力完善科研育人工作机制。全面推进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以科研管理育人、科研活动育人、科研评价育人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学术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体而言,可以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创新教育形式,以科研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形式,激发研究生昂扬向上的正能量,突出对研究生的信念导向、价值引领、精神鼓舞和素养提升。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依托案例教学、主题宣讲、论坛研讨等多样化形式,不断加强学术规范和科学道德宣传的辐射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体系、项目制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等,将高质量博士生培养与重大科技布局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科教融合发展。完善评价监督机制,规范和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升科研育人质量。

第四,不断增强实践育人效能。整合各类资源、深化实践教育,把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放在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具体而言,可以国情调研、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科学普及、劳动实习等五类社会实践形式为重点,探索研究生社会实践必修制度,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完善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提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深度,探索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联动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实践教育资源,扩大研究生赴国际组织实习的规模。探索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广泛开展研究生实践教育经验交流,挖掘和宣传典型事迹,总结推广可复制的创新经验和优秀成果,探索建立研究生实践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五,精准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生群体面临的最大的现实问题是人生发展、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人生发展服务,是培养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引导研究生人生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可以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科技发展状况、行业前沿探索情况建立“全生涯学习”的辅导体系。通过加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协同机制,形成导师、学工、院系、部门多方参与的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格局和校所、校企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实习实践体系。通过跨学科和院校、推动产学研联合培养等多种途径,助力科技创新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在加强文体活动和文体课程建设、完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做好就业引导和持续完善精准服务的基础上,助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校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为新时代高校办学治校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高校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当前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持续补足现有工作短板,提升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来源】《时代报告》2023/10 总第508

【作者单位】

   孙冰心,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转自:“时代报告学术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