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掌握研究方法的关键 | 深入解读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2024/1/9 14:35:34  阅读:302 发布者:

当谈论研究方法时,扎根理论可作为一种有力的理论框架被运用。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重点在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与意识的本质。使用扎根理论作为研究方法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索研究对象的经验、观念和情感,逐步获取更为深入的理解和阐释。

与前期所述的内容分析法和LDA主题模型相比,扎根理论更侧重于对话语的探究。在使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时,研究者经常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数据和源资料,并力求挖掘表象之下的规律和言语所联系的深层情感和观念。

如何定义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Barney G. GlaserAnselm Strauss在撰写《Awareness of Dying》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一套逻辑一致的“发现”理论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程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融合了社会学中两个相互矛盾而且彼此竞争的传统,即哥伦比亚大学的实证主义与芝加哥学派的实用主义及田野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由于其科学性、严谨性、有效性与合法性而被学者们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也正因为不同领域学者在学科背景、研究范式以及研究问题的差异,使得扎根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展为不同流派。

GlaserStrauss的原始版本强调对数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并将其分析方法描述为一种“全新的智力活动”。StraussCorbin的程序化版本进一步强调了关于事件进化的建议和指引的提供。Charmaz的建构主义版本则更倾向于实证主义,更注重实用性,认为扎根理论从实证主义源头入手才更有可能发展,将建构主义的许多方法和问题与之融合,使得扎根理论发展得更为充分且具有反思性。以下表格从哲学基础、理论视角、数据收集及数据分析等角度比较流派之间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尽管扎根理论存在多个流派,且在基本操作步骤和理念上有所差异,但都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理论构建为基础,旨在探讨人类思维、行为和决策过程的本质。理解这些流派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扎根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

扎根理论的核心思想

由于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年以来,社会科学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社会问题。在这些方法中,扎根理论作为社会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提供了一种关注社会行为背后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的视角。它认为,文化和社会结构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在扎根理论中,核心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数据启示理论

格拉泽认为,“一切都是数据”。在研究背景中获得的,与研究题目有关的任何东西(访谈、反思、文本、文献等)都可作为数据。扎根理论强调在数据的基础上发展理论假设或概念,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其可追溯。

▎理论敏感性

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需要保持足够的理论敏感性,准确理解数据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并将其转化为新的理论模型。这需要研究者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审视自己的理论和假设,并灵活运用理论和数据之间的比较和对话,推动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比较和抽象

扎根理论认为,理论的建构是一个逐步抽象和比较的过程,需要从数据中逐渐抽离出主题和概念,并将其与现有理论进行比较和综合。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挑战既有的理论框架并构建新的理论。

▎抽样的相结合原则

扎根理论强调目的性抽样、开放性抽样与理论抽样相结合原则,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采用相应的抽样方法,并保持抽样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丰富和多样性,同时减少数据收集的偏差和误差。

▎灵活运用文献

扎根理论在研究中的另一个特点是灵活地运用文献。研究者可以从多个来源获取不同的文献,不同类型的文献可能有不同的价值,研究者应该根据研究的需求,灵活运用文献,并将它们与现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扎根理论研究中,文献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1)提升研究人员的理论敏感度;

2)作为一种二手数据;

3)与实质性理论进行比较,将其上升为形式理论;

4)将实质性研究成果回嵌入现有理论体系中,使得研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扎根理论是一种以质性为主导、引入量化的研究方法。在扎根理论的具体应用中,资料收集大多采用经典的质性研究方法,如民族志法、深度访谈法、焦点小组访谈法等等,例如学术论文《“我觉得像是玩游戏”:用户对VR新闻的使用体验研究》就是以北京高校大学生为受访对象进行焦点小组访谈,来深入理解用户的观看体验;而在资料分析阶段,扎根理论体现为“系统化程序”,包括记录、分析、编码、摘记和报告撰写等一系列科学化的步骤,其中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是核心程序,也是量化特征最显著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逐级编码分为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与选择性编码,下图比较直观地呈现了各级编码的流程与作用。基于下图,本文将结合上期推文进一步讲解三级编码的分析过程。

▎开放性编码

“我感觉我并没有看一条新闻,观看过程中我自己是更加主动参与的,我可以去探索和发现一些内容,而不是记者告诉我什么我就要去看什么。”这一原始资料为例,我们可以把它的核心观点“主动、参与”提炼成“探索感”。这就是开放性编码时我们做的初始概念编码,原始资料大多比较庞杂、分散,提炼重点是开放性编码的工作。

▎主轴性编码

主轴性编码将开放性编码进一步归纳,如“探索感”、“沉浸感”、“交互感”等这些初始范畴,再进一步抽象和归纳成主范畴,虽然看似简单,但要反复分析才能产生合理结果。类似于阅读理解,进行开放性编码时,就是要理解并提炼归纳原始资料里的核心观点。然后作者再把这些初始编码进一步提炼成六个主范畴:“感知技术特征”、“感知信息价值”、“感知技术适应程度”、“技术支持”、“文本呈现”与“环境状况”,并逐一解释主范畴内涵。

从初始范畴归纳到主范畴,我们要以研究问题为导向,从研究主题到研究问题,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到输出观点,每一过程缺一不可,而且研究问题要始终贯穿于研究路径中。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旨在进一步处理范畴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联。该研究的核心范畴是VR新闻使用体验,采用开发“故事线”的方式串联6个主范畴之间的关系结构。通过扎根理论做质性研究的三级编码,最后构建出来上图的“VR新闻用户使用体验影响因素模型”。

总而言之,三级编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放、比较和提炼的过程,需要在行动和数据中建立起一个迭代的关系,以逐渐深入挖掘出问题背后的潜在结构和规律。

▎理论饱和度检验

Strauss认为当额外收集的资料不再能发展新范畴和新见解时,理论就达到良好“饱和度”。研究者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预留样本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将其再次纳入扎根理论的分析过程,以验证先前理论模型构建的范畴的覆盖程度。若未出现影响原先核心范畴的新的重要概念和范畴,范畴间未产生新的关系结构,可认为达到饱和。

扎根理论的优/缺点

▎扎根理论的优点:

1.力求探寻事物的本质和根源,有助于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为社会问题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解决方案。

2.不仅注重从定性数据中挖掘结构和意义,同时注重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发现以前忽视或未预料到的答案,同时也能够从新角度审视已知的问题。

3.通过对定性分析的剖析、思辨和总结,提出新的理论或模型,或发展已有理论或模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行为,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扎根理论的缺点:

1.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的主观意见和想法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导致研究结果缺乏普适性和可靠性。

2.扎根理论强调具体的、深度的、理解的研究,可能难以在实践中进行定量验证,使研究结果在科学界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3.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访谈、文本分析等各种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这可能会造成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延迟和成本增加。

相关工具

Nvivo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质性研究软件工具,可用于支持扎根理论分析,帮助研究者更轻松地管理和分析大量文本数据。研究人员可以将所有的原始文本数据导入软件中,并使用Nvivo的分类、编码和查询功能来处理数据。通过对不同文本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研究者可以识别出存在的主题和概念,并建立起相应的关系网络。

MAXQDA是一个用于质性、量化和混合方法数据分析的专业软件,也可用于支持扎根理论的分析。它提供了类似于Nvivo的功能,包括数据导入、分类、编码和查询等。

ATLAS.ti是一款专业的质性研究软件,可用于支持各种类型的质性研究方法,包括扎根理论。它提供了多种组织和分析文本数据的功能,如网络图、词频分析、主题建模等。

QDA Miner是一款易于使用的质性研究软件,也可用于支持扎根理论的分析。它提供了一系列数据导入和处理功能,包括自动化编码、关键字检索和主题建模等。

总的来说,这些软件都是专门为质性研究而设计的,在支持扎根理论分析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选择哪种软件取决于研究者的个人偏好和需求,以及软件的特点和功能。

对于什么是扎根理论,如何理解扎根理论,从未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许我们学习扎根理论的初衷各有不同,或是为深入描述某一社会现象,或是为构建一个中观理论……但无论是基于何种目的,我们在学习质性研究方法论并运用扎根理论的过程,都是探求世界的愉悦历程。

参考文献

[1] 朱丽叶·M. 科宾,安塞尔姆·L.施特劳斯.质性研究的基础:形成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第3版)[M].朱光明,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2] 凯西·卡麦兹.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边国英,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4):58-63+73.

[4] 李唯嘉,周泉.“我觉得像是玩游戏”:用户对VR新闻的使用体验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2,44(04):78-95.

[5] 吴毅,吴刚,马颂歌.扎根理论的起源、流派与应用方法述评——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案例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03):32-41.

[6]曾粤亮,曹高辉,韩世曦.青年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OL].情报科学:1-11[2023-04-24].

[7] 吴刚.工作场所中基于项目行动学习的理论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转自:“陨石论文指导”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