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上架 | 什么是数字史学

2024/1/9 11:09:21  阅读:37 发布者:

什么是数字史学

What is Digital History

【芬兰】汉努·萨尔米 著

徐艺欢  王涛

202311

内容简介

数字史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它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参与,为探索、理解和展现过去提供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

本书提供了对数字史学简明扼要的介绍。从讨论历史数字化研究的起源开始,作者探讨了历史如何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数字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数据库和档案、跨学科和公众参与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数据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无论是涉及文本资料的,还是涉及视觉资料的,并给予原生数字化时代以特别关注。

推荐语

我们现在都是“数字史学学家”。通过质疑这门新兴学科的起源和内容,作者勾勒了一张我们都必须跨越的知识版图。《什么是数字史学》提供了一份可靠的、受欢迎的指导手册。

——蒂姆·希区柯克(Tim Hitchcock),苏塞克斯人文实验室主任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我赞赏它的国际视野,特别是书中描述的一系列案例。它对历史学入门课程尤其有用,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试图让学生熟悉在线档案的广度,以及使用在线档案产出的学术成果。

——乔·古迪(Jo Guldi),南方卫理公会大学

作者简介

【芬兰】汉努·萨尔米,芬兰图尔库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史学、数字人文、19世纪文化史、电影史、科技史、情感史等。著有《19世纪的欧洲:一部文化史》《银幕上的历史喜剧:用幽默颠覆历史》《深度学习与电影史》等。

译者简介

徐艺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英格兰银行早期史,全球微观史,中世纪晚期英格兰乡村信贷。

校者简介

王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史、数字史学、教会史等。著有《主教的书信空间》,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导 论    1

第一章 数字化的过去:资料与问题       13

文化遗产的信息数字化       16

数字化过去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24

原生数字化时代    26

病毒性    31

原生数字化的认识论    34

第二章 数字史学中的阅读和文本性       39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阅读    40

机器阅读       43

远距离阅读    44

大数据的挑战       51

历史研究的文本    57

远距离阅读技术    70

第三章 图绘和检视历史    79

作为数字资料的地图    80

作为历史阐释的地图    84

从视觉资料到远距离观看    86

声音和视觉    90

视觉性、文本性和元数据    93

第四章 跨学科性:数字史学的研究挑战    99

超越学科性    100

跨越学科界限       104

迈向跨学科研究    108

第五章 在数字时代呈现过去    111

面向公众的数字史学    112

可视化数据    114

呈现时间的变化    119

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    121

时间旅行       124

结 语    127

进一步阅读    131

索 引    137

导论

当今世界充斥着数字信息。查理·吉尔(Charlie Gere)在2002年的专著《数字文化》(Digital Culture)中写道:“如果用借代手法来讨论数字信息,那就是虚拟模拟、即时通信、无处不在的媒体和全球互联,让我们当下几乎全部生活都穿上了数字盔甲。”如今,比2002年更甚,数字信息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谈论数字文化时,通常指的是计算机、移动设备、信息流和大面积普及的社交媒体。

数字性(digitality)往往强调现在时。我们可以比过去更快地交流当下发生的一切,就好像生活在一个延伸的现在。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也就是所谓的数字化(digitalization),影响了我们对过去的感知,包括探索历史和交流历史发现的方式。本书的目的是讨论这一新兴领域及其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数字史学”(digital history)的概念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然而,在20102020年间,数字史学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独特分支,建立起跨学科的联系,并且借此不断地获得界定和新定义。除了以上内容,本书还会以国家和地区为例,介绍各种数字档案和数字历史研究项目。

在进一步讨论“数字史学”的概念及其含义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概述数字文化和信息计算机化的历史。从词源上来看,“数字的”(digital)来源于拉丁语“digitalis”,词源是“digitus”,意为手指或脚趾。“Digitalis”指用多个手指做的事。最终,它逐渐演变成“数字”(digit),因为可以用十个手指数完,所以通常指小于十的数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数字”开始用于指代计算机,它们实际上是以数字形式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器。计算机中的数字在过去和现在都被称作二进制编码,只涉及两个数字:01。“Digitalis”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词根,也体现在其他语言中。然而,一些语言虽然与拉丁语无关,但是表示数字史学时,使用的词语仍与数字(numbers)有关。法语中表示数字的形容词是“numérique”。俄语中用“цифровая история”(tsifrovaya istoriya)表示数字史学,“цифр”(tsifr)指的是数字(numbers)。繁体中文的表达方式是“數位史學”,“數位”指的是一个数字——“數”(number),和一个单位——“位”(bit)。当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时,表示“数字”(digit)。

“数字信息”的出现和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也是人们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如果“数字”最初指的是用手指计数,那么它很快就开始用于更复杂的计算过程。当手指、笔和纸不足以应付时,计算机成为计算机器。早期信息计算机化的历史以大型主机为特征,大学和公司用其进行科学数据运算和保险核算,以及维护大型数据库。虽然人们认为当时社会对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需求有限,但是这项新技术开启了全新的思维方式。

据说,IBM董事长托马斯·J.沃森(Thomas J. Watson)在1943年曾说过一句话:“我认为,未来的世界市场上可能会有五台计算机。”可见准确预言未来是多么困难。沃森是否说过这句话值得怀疑,但是这句话象征着,不仅是计算机,而且关于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都在迅速变化。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沃森的同时代人都试图估算公司和政府部门用于计算的大型主机的数量需求。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需求量很小。很快,这一切都会改变。

20世纪70年代,微型芯片的问世缩小了信息技术工具的体积。20世纪80年代,办公室和家庭里随处可见小型计算机,计算机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公共信息网终端(Minitel)是法国通过电话线路为家庭提供在线服务的先驱。它于1982年推出,受到法国数百万人的欢迎。很快,在线连接将成为知识生产的支柱,也是数字史学取得突破的前提。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和跨地区信息流动打开了大门。这伴随着卫星、广播网络和互联网等一系列通信技术的进步。这些变化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数字信息项目铺平了道路,包括历史资料的数字化和文献展览服务,其中一些项目仍在进行中。第一章将会有详细讨论。

“数字信息”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变革的核心。经济学家认为,传统工业即后来被称作“烟囱工业”(chimney industry)的行业已经走到尽头。未来的发展方向既不是工业化,也不是后工业化,而是以知识为导向的产业。信息将会是一个社会的主要产品。这是众多信息项目的基本思想,其中就有1991年美国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政府在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领导下推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项目”(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它普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理念,即高速数据传输过程。信息会充当经济发展的引擎,这种愿景很快在其他国家得到采纳和推动。欧洲的行动尤为迅速,特别体现在1994年《本格曼报告》(Bangemann Report)之后,报告提出“一项具体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基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合作,以推动欧洲进入信息化社会”。20世纪90年代,信息变革走向了全球,但仍有地区间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信息变革的特征是在线通信迅速发展,尤其是在采用万维网(World Wide Web)之后,为通过马赛克浏览器(Mosaic)、网景浏览器(Netspace)和后来的微软网页浏览器(Explorer)以及火狐浏览器(Firefox)等图形浏览器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图形界面意味着上传和下载信息需要更多的带宽。20世纪80年代的电话调制解调器被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互联网接入取代,又被21世纪的无线网络、移动宽带和光纤接入取代。

随着万维网的出现,浏览互联网变得更加容易。图形浏览器以互联网为媒介,展示图像和可视化内容,为呈现历史文献提供了新途径。很快,历史学家和其他人文学科研究者就会强调,要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过去。让我们回到“数字史学”概念的发展背景,先从芬兰和美国说起。

20世纪90年代初的芬兰,人们用“sähköinen historia”或“elektroninen historia”描述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历史学。两个词组的意思都是电子史学(electric history)。它还不是历史研究的主流。相反,这是一种新兴的研究趋势,强调要认可在线的历史资源,为历史学家提供“电子的”研究服务,以及使用虚拟平台教学。英语中“数字史学”概念的含义也与芬兰语逐渐趋同。1996年,芬兰推出了门户网站阿古利可拉(Agricola),此网站受多个国家记忆机构支持,为研究历史的学者和学生提供服务。1997年,美国的爱德华·L.艾尔斯(Edward L. Ayers)和威廉·G.托马斯(William G. Thomas)使用了“数字史学”一词,建议成立专门针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中心。第二年,该中心被命名为“弗吉尼亚数字史学中心”(Virginia Center for Digital History, 简称VCDH)。在研究中心的初始页面上,它的任务定义如下:

弗吉尼亚数字史学中心的任务是为万维网开发高质量、充分研究且可靠的历史资料,提供给学校、大学、图书馆、历史学会和大众。我们的目标是让历史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得到广泛使用,兼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弗吉尼亚数字史学中心是最早探索信息技术的“超文本力量”(hypertextutal power)以及互联网如何影响历史研究的中心之一。另一个开创性的中心是罗伊·罗森茨威格历史与新媒体中心(Roy Rosenzweig Center for History and New Media, 简称RRCHNM),成立于1994年,旨在支持数字史学学家、课堂和大众使用在线历史资料。罗森茨威格为数字史学提供了最著名的定义:

数字史学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万维网等新通信技术来研究和展现过去的方法。它利用数字领域的基本功能,如数据库、超文本化和网络,创建和共享历史知识。

斯蒂芬·罗伯森(Stephen Robertson)指出,罗伊·罗森茨威格历史与新媒体中心使用数字技术和媒体的使命是“以民主的方式展现过去——融合多方面的声音,抵达不同的受众,鼓励大众参与到呈现和保存历史的队伍中”。

罗森茨威格的计划影响了后人对数字史学的定义。2009年,道格拉斯·塞费尔特(Douglas Seefeldt)和威廉·G.托马斯(William G. Thomas)写道:

一方面,数字史学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生产和交流平台,能够开发新课程资料和收集学术数据。另一方面,数字史学是一种方法论,由数字领域的超文本技术构成,目的是制作、定义、查询和标注人类历史记录中的关联。

美国的数字史学和公共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使用新媒体技术来扩大受众,并促进口述史和民俗学的研究。借用丹尼尔·J.科恩(Daniel J. Cohen)和罗森茨威格2006年著作的书名,“收集、保存和呈现过去”,是各国研究者和教育者努力扩展历史研究实践的一项跨国性事业。

数字史学还有其他定义。21世纪,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成为人文学科使用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方法的总称。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数字史学”一词强调学科的性质是一个开放的探索和传播平台,那么数字人文的突破是将关注点转移到早期人文研究者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法上,如英文中的“人文计算”(humanities computing),或是德文中的历史信息处理(Informationsverarbeitung)。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人文研究中使用计算机的想法开始出现。意大利耶稣会神父罗伯托·布萨(Roberto Busa)发起了一个项目,目的是为圣托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的作品建立可检索的数据库。布萨成功说服了IBM支持这个计划,该计划始于1949年,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另一个“人文计算”的早期案例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计量史学。计量史学最初是使用计算机并借助海量数据,让经济史研究变得更先进的尝试。布萨和计量史学的这两个例子,几乎已经成为计算机辅助历史研究的开拓性典范,然而两者的多重来源往往被遗忘,或者由于语言障碍而被忽视。

早期数字史学的不同研究路径仍有待书写。例如,历史学家佩特里·帕朱(Petri Paju)指出,在1966年的瑞典,卡尔·戈兰·安德拉(Carl Göran Andræ)就论述过计算机对历史学家的用处。芬兰的维尔乔·拉西拉(Viljo Rasila)在其1968年关于芬兰内战的专著中,使用了基于计算机的历史分析方法。1971年,爱沙尼亚的尤汉·科克(Juhan Kahk) 和恩·塔维尔(Enn Tarvel)讨论了用计算机分析历史的可能性。这些例子表明,早在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就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历史研究中,然而只有少数的成果受到了国际关注。

21世纪,继续开展“人文计算”的开拓性工作至关重要。数字化的信息数量不断增加。研究者必须收集、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开发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得出结论,使用数字工具和平台来展示成果。研究者可以生产数据并保留相关的语料库,供将来的学者继续使用;还可以探寻现存资料的起源及能够从中了解的信息。

21世纪数字人文的突破也改变了数字史学的面貌。梅丽莎·M.特拉斯(Melissa M. Terras)曾将数字人文描述为“数字技术和人文学科的交叉点”,旨在“生产和使用应用程序及计算模型,让人文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新型教学和研究方式成为可能”。特拉斯指出,在过去的十到十五年里,这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数字史学也位于各个学科的交叉点。数字史学强调对过去的研究和关注历史问题,比数字人文更具学科属性,后者汇集了多种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paradigms)。数字史学起源于历史学家与互联网、数字工具和信息技术的持续互动。数字史学也是数字人文开发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资料库,可以更好地解答历史问题。如今,数字史学的定义可以重新表述为:数字史学是一种考察和呈现过去的方法,它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体应用,并尝试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来分析、生产和传播历史知识。

当前,数字史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研究领域,汇集了各种研究方法、研究项目、出版物、服务和资源。数字史学还与更广泛、更普遍的问题相联系,这些问题与任何学术领域都有关,包括研究的质量、批评性评估以及与开放获取相关的问题。本书的五个章节重点关注当下数字史学的五个领域。第一章“数字化的过去:资料与问题”着重于历史的数字化,将会讨论若干数字化历史项目,以及历史的数字化如何影响我们构想过去的方式。原生数字化的历史(born-digital history),指的是当下时代的历史主要存在于数字领域的本体论问题,这是第一章要讨论的话题。第二章“数字史学中的阅读和文本性”,涉及历史文本和文本的性质,这对历史学家和历史书写来说一直很重要。这一章凸显阅读方式的重要性,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文本细读和解释文本一直是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恰恰是文本的“细读”,受到了远距离阅读(distant reading)的挑战,后者从2000年代开始影响数字人文。第三章“图绘和检视历史”,不再只是关注文本,而是强调数字史学中的视觉呈现。20世纪90年代,地图与空间呈现技术在数字史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些先进技术利用地理空间数据和制图应用程序,证明了其持续的重要性。第三章还探讨了数字史学学家频繁使用视觉资料和视听材料的方法。

前三章表明,数字史学学家与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都有合作关系。他们必须与文学研究、艺术史、媒体研究,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学者合作。因此,第四章“跨学科性:数字史学的研究挑战”探讨了新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同学科间的共享与合作建议。最后一章“在数字时代呈现过去”,回到了数字史学学家长久以来的兴趣,学校和大众,探索使用数字工具展示研究成果和历史解释的可能性。

转自:“博雅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